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男性与女性有什么天然的差异么?

2021-02-24知识

先说观点,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学角度存在很多「天然」差异!

不同性别(不局限男女)在多个层面都表现出了行为与思想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也就是心理学入门就会讨论的nature or nurture问题,因为涉及性别多样性,所以是一个比较杂的问题,一直以来也争论不休,具体内容以下会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不同性别在心理学中有何差异表现。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两点:

1.correlation ≠ causation 相关性≠诱因

以下罗列出的性别差异大多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客观现象与数据,并不能说明其现象本质背后的诱因,其数据并不代表具有决定性的结论,只能用来说明客观情况。

2.性别多样性

性别多样性涵盖的不只是男性与女性,还有LGBT群体,在心理学中,最主流的观点是身心分类,也就是说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独立来讲,以下对于性别差异的盘点涵盖各个性别,且有些基于心理性别,有些基于生理性别。对于性别少数群体来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性,需要结合自身身心性别差异情况来看。

现在我们开始!

一. 儿童时期。

儿童时期最典型的性别差异体现在其对于玩具选择的兴趣上。

在此前的众多心理学实验中,男孩普遍只会对更男性化的玩具产生兴趣,而女孩则正相反。这个现象甚至可以出现在儿童一岁以前,此时婴儿的认知与记忆能力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说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少,属于先天性别差异。

除此之外,大家在学生时期肯定会遇见不少兴趣方向与其生理性别不符的孩子,比如说喜欢芭比娃娃却对变形金刚毫无兴趣的男孩子,或是大大咧咧,喜欢称兄道弟的女孩子,很多这样的孩子都表现出了与其生理性别不符的心理性别,甚至很大一部分的性取向是同性。这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母亲在怀孕阶段雄激素分泌不正常导致,胎儿暴露在较高雄激素的环境下时,日后心理男性的几率越大。

同时,当儿童年龄长大时,也会因为后天影响的因素导致其兴趣方向发生转变。但同性恋群体和跨性别群体是天生如此,后天的影响很难完全改变其内在性别与性取向,现代社会对这些群体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而不是强制性的转变。

二. 性行为方面。

很符合我们认知的一点便是,大部分男性远比女性更容易接受较为随意且放纵的性行为与亲密关系。且男性普遍拥有更多的性伴侣数量。

现代社会生物学家们认为,女性在生殖过程中所付出的身心投资要远大于男性,这也可能是女性群体在亲密关系方面往往更加谨慎的原因。

同时,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环境的影响对于男女性行为方面的差异也至关重要,社会的风气,家庭教育,媒体宣传等等都会改变个体对于性行为与亲密关系态度的影响。

三. 智力。

现代心理学中对于智力的分类不仅仅只是我们普遍认为的智商,如今的心理学家们更倾向于将个体的智力表现进行细分,比如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情绪管控,记忆,认知等等多个层面。

男性女性在智力方面总得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有数据显示女性的晚年智力要高于男性,其有可能是因为男性普遍较差的生活习惯导致(喝酒抽烟),更倾向于后天影响。

同时研究表明,男性在智力水平的分布上更广,极值差较大,也就是说聪明的更多,笨的也更多。

虽说男女智力总的来说差异不大,但在很多细分下来的领域里则能体现出男女智力方向的不同。

比如说,女性拥有更加优秀的语言能力,更优秀的共情能力,更加优秀的信息处理能力(数字,记忆等等)。

而男性则有着更加优秀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有意思的是,在数学方面,男女之间的差异相当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在差异中,女性的数学能力要稍稍优秀与男性。

四. 记忆。

男性女性在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争议较大,有些研究表示男性女性在记忆力上没有差异,也有些研究发现了差异的存在。

在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中,女性表现出了更优秀的感觉记忆能力,数字与文字记忆能力,而男性则表现出了更优秀的事件记忆能力。

五. 侵略性与攻击性。

这算是在心理学里比较热门的话题了,众所周知,男性相比女性有着明显更高的侵略性与攻击性,比如说脾气火爆,「崇尚」暴力,高犯罪率,家暴等等。

数据表明,男性对他人进行直接(殴打)或间接(辱骂)人身攻击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女性。

心理学中有不少心理学家们认为男性的高攻击性是由于身体内睾酮水平较高(我的老教授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过高的睾酮水平则会诱发暴力行为,不过呢,一直没有证据能表明睾酮水平与暴力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也就是correlation ≠ causation. 男性的高睾酮水平对应着高攻击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却无法证实,相关研究一直都在继续。

而在后天影响方面呢,不少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在社会关系中更容易受到敌视与威胁,其高攻击性行为更像是一直自我保护机制。而人类学家则在进化论的角度提出,男性因为体格优势,在远古时期更容易去从事一些高竞争性的工作(狩猎),导致男性群体攻击性更高。当然这些都是猜想,虽然有不少相关论文和实验,但同样找不到直接的因果关系。

六. 性格与人格。

性格与人格方面,男女之间的差异也有很多,在大五人格的量表中(Big Five:openness开放性,consciousness责任心,extraversion外向性,neuroticism神经质,agreeableness同理心),女性表现出了较高的神经质(低情绪管控),较高的同理心,而男性则表现出来较高的思维开放性。不过人格与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等,且个人因素影响较大,于是在性格方面男女间的差异不具有特别强的参考性。比如说,发达国家由于社会资源丰富,民众选择更多,于是性格的发展与养成要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多样性。

性格方面差异较为明显的是,男性往往有着更高的自信,更喜欢铤而走险(赌徒心理),而女性则更加谨慎,举止优雅,更温柔。

七. 同理心。

女性在情智方面表现出了更加优秀的情感捕捉能力与同理心,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们更倾向于后天影响,比如女性自身的角色带入,社会文化背景等等。也有一些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人为,女性从远古时期便被分配给照顾儿童的工作,高同理心与情感捕捉能力也可能是自然选择与进化的结果。

八. 情感与情绪。

女性自身的情感表现要远丰富与男性,女性在正面情感(安全,喜悦,快乐,幸福等)与负面情感(尴尬,惭愧,恐惧,忧虑等)上表现出的程度与频率都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在情感上发生波动,且情感的波动程度与持续时长都要高于男性。反观男性,则是在骄傲感上的体验更加频繁。同时,女性群体在网络聊天中会更加频繁得使用表情来表达心情。

情感方面的性别差异也是蛮有争议的,有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男女思维模式的不同,也有人认为是性别刻板印象(男人要坚强,女人要温柔等等)导致的教育结果,还有人认为是女性处理情感问题主要运用左脑而男性则是右脑,生物学家们也有个猜想是基于男女泪腺结构不同,导致女性催乳素(Prolactin)水平较高,更容易哭。

众说纷纭,很杂。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对不同男女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女性的幸福程度要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去关注当下的生活,而男性则更倾向于畅想未来。

九. 道德伦理。

在关于道德方面的男女差异中,男性往往更倾向于做出理性,公正的道德选择,而女性则容易做出更加感性且谨慎的道德选择。在这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巨大,不同文化背景下调查结果天差地别,在大部分文化背景下,女性的道德正义感更强,而男性的功利心更强。

十. 心理健康。

这是变态心理学经常接触的内容,男性有更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比例,更高的儿童行为障碍比例,而大多数的情绪障碍,比如说焦虑症,失眠,抑郁症,厌食症厌食症等等则在女性群体发生较为频繁。在面对抑郁的coping style中,女性更多的选择自我反省,而男性更多的选择分散自我注意力。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女性孕期雌激素分泌水平对于心理健康与精神分裂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少,但其他的男女在心理健康中的差异性则难以找到诱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更加云里雾里。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生理因素影响要大于环境因素影响。

在这个分类下,有意思的是,女性的自杀几率要高于男性不少,但男性因自杀死亡的数量则要高于女性,当一个男人决定去自杀时,很有可能就真的没了。

十一. 行为控制

女性在面对不喜欢或反感的行为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控制力。

~~~~~~~~~~~~~~~~~~~~

目前在性别差异方面的盘点就这么几个明显的领域,乍一看发现男女之间的差异还是不少的,毕竟在生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博弈中,生理因素往往身为先决条件。但大家也能看出来,各个因素间的影响非常复杂,性别中虽然男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性别少数群体,同时生理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相辅相成,其反映个人身上又是五花八门,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结论。

话说回来,心理学这门学科就是这样(除了神经科学啊),没有数学里的π,化学元素表或是物理里的g这样明确的概念,心理学中只有现象,很难找到一些确定的理论,现有的很多心理学理论更多的是因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而拿来用的,反应到个体身上则是要做到随时变通。

最后我要明确一点,这篇回答只是一个小科普,这些性别差异现象只是群体间的客观表现,它可以用来代表性别群体,但永远无法代表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希望这篇回答能让更多人减少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客观的审视自己,而不是助长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

你就是你,是天空中最独特的那颗星。

Wikipedia contributors. (2021, February 11). Sex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y. 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05:28, February 25, 2021, from https:// en.wikipedia.org/w/inde x.php?title=Sex_differences_in_psychology&oldid=100617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