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角度说,刑辩这个产品,比较依赖合伙人和高年级律师,低年级律师、律师助理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律所也有杠杆率这个概念,刑辩就是一个典型的不能拉杠杆(带小弟)的业务,是不适合大律师接案子、小律师办案子的。
我认识的几位刑辩大咖,普遍都有这个痛点,就是没办法从办案中解放出来。
会见是刑辩中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工作之一,人被关进去了,家属出钱委托,第一件事就是让律师去帮忙看看嫌疑人在里面过得好不好。会见的频率和密度就是这个服务的其中一部分内容。
谁去会见?这么基础的工作,如果放到别的产品,那天经地义是小弟去做。
但是刑辩不可以这样,客户付了几百万律师费,这个大咖能安排别人代替去会见吗?很多大咖刑辩律师就不得不亲自会见:人家出的就是请大咖本人的价,你不去会见,客户就不干了。所以他们经常只有遇到一些案卷比较复杂,需要大量人手来参与处理资料的情况,助理们才有参与的余地。
所以和一些非诉产品相比,刑辩产品的团队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甚至有的刑辩所是没有「团队」概念的,就是挂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