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聪明有什么坏处?

2016-02-15知识

看到蛮多的回答,我想到一个老掉牙的笑话。

说一个农民和媳妇耕种的时候,想:皇帝和皇后应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呀?
媳妇觉得,皇后耕地的马一定是匹金马。
农民表示赞同,说皇帝也一定拿着金锄头。

借用一下评论区一位好友浅浅的说法:
某答案的 「所以,难得糊涂,糊涂多美,痛苦的苏格拉底远不如猪过得快乐。」 既知道苏格拉底的体验也懂得猪的感受…… 聪明人真可怕。

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一种蛮固执的偏见,这种固执的偏见在我们长年累月的实践中根深蒂固,我们匮乏的想象力,只能允许我们想象到我们经验之内的种种可能性。

我很多时候都在提醒自己:农民能猜中的,多半只能是乡绅的生活;乡绅所能猜中的,多半只能是大地主的生活;地主所能猜中的,多半只能是荆州刺史的生活;荆州刺史,大概才能知道皇帝的生活。我并非想强调任何阶级固化的论点,而是想说: 我们的认知界限就是我们的经验

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比如在这个问题中「对真正太聪明的人」的理解,用自己经历其实是没法推断的。这就像是农民有钱了把木锄头换成了铁锄头,就推断皇帝用金锄头一样。

互联网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们可以从原来只看见乡绅,变到看见地主、刺史甚至皇帝,这也是知乎的口号——带你看一个更大的世界。但需要谨记的是:他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正是我们可以「看见」或者「假装看见」的原因。

这和「太聪明的坏处」的不同就在于,「太聪明的坏处」这样无法触摸的东西,是互联网所不能解决的:真有一个太聪明的人,给你说聪明的坏处就是晾衣服会在雨天晾,吃饭叫外卖的时候在电话来之前下楼,你能理解吗?

显然不能,你还多半骂人家傻逼。你能理解的,多半都称不上太聪明,只能称得上比你高一年级的聪明。你给小学生讲勒贝格积分比黎曼积分在对坏函数的处理上引入测度的概念使得一些形式可积了,他也不懂勒贝格积分相比黎曼积分的好处坏处。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只是对于这种低门槛的问题,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经验不是认知界限。

因此,我这个回答其实没有意义,可能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楼主,在这里大概很难得到太有意义的回答。

这类问题如果题主真的想知道答案,倒不如到低票的回答甚至折叠的回答里面去找找看,因为没有超出绝大多数人认知界限的答案才会被点「赞同」。

当然多半低票折叠里也没有。

就算有,你看了多半也不知道你看了。

比如,你有没有想过,顶级聪明的人,在娘胎里就具有意识了?ta意识到世间有漏皆苦,所以从来不会选择降生,而自己憋死腹中。

看吧,我这么一个笨蛋的随便一个脑洞,你可能都觉得「咦我怎么没这么想过」,还别说真正聪明的人。

-----------------------------------------------
不过,对于这类问题我还有这样一个办法,诸位可以听我一言。这类判别法适用且不止适用于本问题。

在我们的认知界限之外,逻辑可以帮我们探索得更远,尽管我们不能具体认识它,但逻辑可以帮我们做出判断「是」「否」。

以下简单做一个不规范尝试。我们尝试这样的排除法:

首先,我知道我不是真正聪明的且距离聪明相距甚远, 如果我观察到聪明人的行为和我的行为重合,甚至他所体会的坏处我也经历过,那么绝非是因为聪明,而只有另外的两种情况:

1. 这种行为的出现并不基于聪明不聪明,而是基于其他特质——
比如说聪明的坏处是聪明人会拉肚子,这并不是一种好的论断,因为我也拉肚子,而这从医学上现有的证据应该无法说明是来自聪明,而很可能是聪明的人恰好也和我肠胃一样不好而已,这里的「肠胃不好」就是其他特质;

2. 我以为我的行为和ta重合,但我的认知界限使得我无法观察到一些真正的区别——
比如说聪明的坏处是聪明人会拉肚子,假设这一点真的成立,可能是因为聪明人拉肚子并不同于我拉肚子,比如——他们拉肚子是出于脑运转太快散热系统老化严重引发的系列内环境失调症状。 但对于这样的情形,如果你找不到能说服自己的因果关系,应该以没有区别作为假设,这也是现代科学普遍承认的「可证伪」原则。

(科普一下 「可证伪」原则:可证伪原则,即在科学领域你提出了一个命题,是必须要有可能被证明是错的。
举例:上帝是存在的且人类不能看见的——这就是典型不满足「可证伪」原则的命题,因为我没有办法判断存不存在,假定我真的看见了「上帝」,你也可以说:不对,你那不是真的上帝,上帝是人类看不见的。
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典型满足「可证伪」原则的命题,你只要发现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会随距离质量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此命题即被推翻;正是因为这点,科学家才会在粒子运动的观察中意识到万有引力对于微观世界是不适用的。如果万有引力只是提出:万物之间皆有力,那这只能成为一个哲学命题,而绝非科学。
回到本例:如果你假设存在真正的区别,只不过这个区别我们所有人都观察不到——这就不满足「可证伪」原则;相反,假设不存在真正的区别,只要有人能讲出区别在那里,那原假设就被证明是错的了。因此,在没有人讲出区别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应该接受后者的假设。)

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可以开始讨论了。

比如我摘一句暂时最高票的回答:

聪明也是一种会制造很多痛苦的能力

然而所说的「无力感,明知...却什么也做不了」的感觉,我也有,虽然和一点点聪明可能有关,但根据之前的前提,应该是有其他情况存在。

1. 这种行为的出现并不基于聪明不聪明,而是基于其他特质——
试想,这种无力感真的是出于聪明吗?为什么不够聪明也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无非是自己的世俗能力跟不上自以为的聪明罢了。 需要注意,自以为的聪明和太聪明是两回事,而世俗能力跟不上并不一定因为太聪明,
而还有可能因为——世俗能力太差。

2.我以为我的行为和ta重合,但我的认知界限使得我无法观察到一些真正的区别——
也就是说,我的无力感和聪明人的无力感实际上并不相同——尽管我把它以为是一回事了。
然而至少从答案的描述中,我实在看不出和我的感受有什么区别——恰恰相反,我推断很多人点赞正是出于「感同身受」,因此我认为假定这没有真正区别是暂时正确的。

因此,综上所述,那么制造痛苦的能力,并不能称为太聪明的坏处。(说聪明的坏处是制造痛苦的能力,作为一种感性的认识是没错的,但信以为真就是你不聪明的错了ヽ(。_°)ノ)

这个方法广泛适用于:高情商/对人性极度洞察/知识储备量极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缺陷? (观诸多问题回答有感)

哦,但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你首先不认为自己是高情商/对人性极度洞察/知识储备量极大的人,你要自己这么觉得(虽然可能口头上不这么说),那你觉得你有什么特质,这些人就有什么特质吧。ヽ(。_°)ノ

--------------------------------------------

最后瞎逼逼一句话。

可能唯一不存在认知界限的经验,就是知道——我们的认知界限就是我们的经验。

我猜苏格拉底也同意这句话。

以上这句,基于我的认知界限。

广告时间啦~

优秀来源于彻底的自我管理,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的努力中,专注力都是一种比时间更稀缺的资源。我们从来不缺努力,而是高效的努力。我的新书【专注力的技术】为你提供 4 大法则,13 个方法帮你全面有效地提升自己,根治拖延症、日常「丧」、摆脱思维陷阱。

一键get 这份系统性的提效手册【专注力的技术】↓↓↓

现在去京东购买,还有满 100 减 50 的优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