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算是明清两朝普遍性贪污的一个缩影。
问题中这句话,在剧中完整的是这样的:
文官袍服上绣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绣的是兽。谭大人,二位上差,我大明朝一个大学士一年的俸禄才一百五十八两,我当了巡抚一年的俸禄也就一百余两。一头鹰一只虎靠这些俸禄也吃不饱。穿上这身袍服,你们说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看着是不是很强词夺理?一百多两还不够你郑泌昌开销?明清两朝,一个家庭一年的开销全折算成白银也就十几二十两。 实际上还真不够开销,明清两朝,只要官员还没穷到吃不饱饭,那就一定是贪官。 郑泌昌那一百多两银子不是他一个人的钱,而是他手底下一大群人的钱,他的衙门里,大部分人员其实是他自己掏钱雇来的。
可以从赵贞吉身边的情况来看看。剧中有个一名场面,赵贞吉能因为手底下一个书办多问了两句,直接革了书办赶出去。赵贞吉能这么办是因为那书办领的是赵贞吉个人开的工资,而不是国家开的工资。这个书办可不是这个衙门配置的工作人员,是赵贞吉自己花钱雇来。仅从剧情看,他身边的自己雇来的书办、仆役起码十几个,赵贞吉的工资也是一百多两银子,给这么一群人开销,你说够不够?
这还只是相对底层的书办,这帮书办上面还有师爷,满编的话师爷据说有9个,核心是3个,即邢名(诉讼)、钱谷(财务)、书启(写奏折)三位,这些师爷也不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官员自己掏钱雇来的。官员身边的师爷有多少,完全取决于官员个人。书办下面还有杂役,这也是赵贞吉自己掏钱雇来的。
赵贞吉能一句话革了书办的差事,是因为人是他雇来的,不想再雇了,打发走也是一句话的事情。你看赵贞吉能不能这么痛快的开了那个让他无比头疼的海瑞,海瑞官再小,也是朝廷任命的,不是他赵贞吉雇来干活儿的,海瑞在工作上是赵贞吉的下级,但海瑞的任免权在北京。就算赵贞吉像胡宗宪那样请王命旗牌斩了海瑞,他也一样要像胡宗宪那样,入京向皇帝解释清楚,斩了朝廷官员,那是大事。
这就是郑泌昌这段话的背景,其实意思很简单:「大家都是当官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说的什么聊斋。俸禄那几个子儿够干啥大家心知肚明,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靠什么维持的,谁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