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你有哪些给高中生的建议?

2015-08-17知识

完美主义,情绪化,即时满足,状态导向,为了做题而做题。

死路一条。

我只有准备好了才能开始学。

睡好了,精神好了,环境安静,无人打扰。

情绪准备好了,方法准备好了,最好还有人能够告诉我——我的努力也是能够带来确定的结果的。

如果这样,你的大多数时间都会被浪费。

完美主义,是跟自己过不去。

没有万无一失的努力,完美的状态也只有极少极少的时间,大多数人都是渐入佳境。

努力的要求太严格了,又喜欢给自己定目标,这样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努力的要求太严格

①努力要求太严格,我必须要能够及时看到努力的效果,我必须要马上就有正反馈的事情。


要知道,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学习,就是因为学习正反馈太少了。

看书阅读学习,都是低多巴胺分泌的事情,注定不刺激,注定没有那么有意思。

急于看到反馈,对应的状态就是短视,心理学上就是倾向于「即时满足」

一个人如果说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大概率这辈子都要跟游戏,跟电视剧,跟小说,跟短视频,跟后悔做好朋友了。

因为这些东西,就是在慢慢剥夺你们的延迟满足能力,让你越来越来短视的。

②我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状态,我得有一套好的学习工具,好的方法,好的课程,好的环境。

用一个名词去概括,这就是完美主义。

我需要准备得足够好,或者说我必须相信我能够做好的时候我才会去做。

与之相反的是,完善主义,也就是成长型思维,我正是因为现在不够好,所以我要通过做这个事情慢慢变得更好。

做了,再说。

人其实真的就是很容易自我欺骗的生物。

我相信什么,那就是什么。

我认为我敏感, 我就去找各种各样的证据去强化我敏感的观点。

我认为别人对我有意见, 那我就会忽略别人的所有善意,盯着那些我认为的恶意去深入反刍,去想去思考。

我认为我自己是个废物, 那我就会找到我是废物的蛛丝马迹,我今天早起没起,我定下的任务没做,我想要实现的目标完不成。

那如果说我们一开始相信的是好的东西。

我认为我坚强, 我认为我有自我意识,那我就可以不用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那我就可以坚持我自己,那我就可以说服自己相信。

我认为大家都是好意, 那我就会想,别人不好的表达是否没有那个意思,是不是别人的表达能力不够或者大大咧咧其实么有那个意思。

那如果说我就是觉得老子可以, 老子行,老子就是黑马黑不拉几,那我就能够去做到,那我就愿意倾向于去尝试,就算遇到了没做好的事情,我也会很快调整,我会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那些我在慢慢变好的地方。

这是自我暗示,这是自我催眠,因为人,就是这样的。

你相信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热爱什么,你就成为什么。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证预言。

喜欢给自己定目标:

我明天要6点起床学习,结果6点半才起来,跟自己说今天的计划破产了,巨大的失望会直接破罐子破摔。

你说要理性看待,还能够亡羊补牢,对不起,我是完美主义,我觉得没有办法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了,那我还不如不做。

这个时候,完全是情绪导向的,破罐子破摔的时候是这样,窗户纸越破越大的时候是这样。

我打算在假期里面每天学8个小时,我要在4天把作业做完,然后自己查漏补缺。

结果是什么?当然是一开始就学不了那么久,当然是发现自己计划又破产了,然后对自己失望,然后情绪化不想做。

你会发现,这样的目标其实是有问题的,学多少时间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我们最终最核心的目标是什么,是有收获。

当我们把手段看得比目标还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低效。

通过完成一些机械的无用的任务,满足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线」,让自己能够自我肯定,让自己能够自我满足,最后让自己自我感动。

沉浸在,我做了多久的东西,我做了多少的任务。

不只是在假期目标里面。

包括很多人,为了做题而做题。我今天一定要做完2个章节的题目,为了完成目标去逼迫自己快速完成,甚至不择手段自我欺骗都要完成, 乱选一个。

不思考,用一些奇巧淫技去把题目做出来,算出来。

最后对答案的时候,五分钟就对完了,后续的思考过程能够多简略就多简略,能少花时间就少花时间。

甚至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对了开心维持不了多久,但是错了就特别烦。

「唉,我这部分又没有学好;我怎么这一次还是错这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甚至严重的直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配考好,我是不是个废物。」

但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平时做题到底是为了做什么?

你不就是为了训练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吗?不就是锻炼自己思维逻辑能力嘛,不就是通过做题这种输出的形式,去优化对知识的内化,以至于搭建出来自己的知识体系吗?

所以,错了不应该开心才对吗,没有掌握得足够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有在高考前查漏补缺的可能性。

如果做对了,发挥你的原始本能就好了,该开心就开心,该自我肯定就自我肯定。

但是,要知道,做题的目的。

就算你做对了,你也许还可以思考的是,我怎么能够做得更快,我能不能更快速地计算,我能不能更快地梳理出来步骤,我能不能更快速地反应出知识点。

对这些题目能不能整理出题型,能不能整理出背后知识点的考法啊,能不能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的体系。

我再说一下,什么是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一个以点带面的东西,什么是以点带面?

往下看。
横着看。
往上看。

比如说我做了一道三角函数的题目。

它背后考察的其实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我往下看看什么?

细化理解。

这些概念的定义是什么,题目中使用的注意点是什么,在题目中使用他们的提示是什么?(我怎么知道要用这个知识点,题目是怎么暗示的)

横着看是什么?

看联系,看组合。

跟这些知识点有关的还有什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诱导公式,倍角半角公式,辅助角公式,基本不等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搭配着出题的。

比如说: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求面积最大值,求周长最大值。

当然,这些东西是需要你们积累和反应的。

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的出题模板,不是先有题,再去填知识点。

而是先有知识点,通过知识点的组合去出的题。

那往上看是什么?

看本质,看核心,看线索。

这些知识点属于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主要讲的是什么?

讲的就是三角形三边和三角的关系。

你看看正弦定理,说的不就是对边和对角的比例关系吗?
你看看余弦定理,说的不就是一角和三边的数量关系吗?
你看看面积公式,说的不是就面积和一角两邻边的关系吗?

后面就比较单一了,就是角的关系。

你再看看诱导公式,讲的就是角的关系, sin(π-α)=sinα,sin(π/2-α)=cosα
倍角半角公式,就是把一倍角二倍角换来换去。
辅助角公式,把同一个角的sin、cos合在一起。

这就叫以点带面。

有人马上就说。

啊这,带个锤子啊,根本带不动啊。

是你一开始肯定带不动,你也不可能一次性把这些东西都能够展开,能够很好的回答。

但是如果你连这样的意识都从来不没有,所以你对核心知识点,基础的知识点的掌握,一直都不太好。

一旦高考题有变形,一旦出了像八省联考这样的题,一旦题目开始考察逻辑能力。

你就只有干瞪脸,你就只有暴毙。

你之前的学习方式,你像原来那样做题。

有用吗?只要学习了当然就有用。

但是不够有用,如果你真的想要逆袭,

你希望高考能够更加稳定,你不希望搞不好因为心态,因为知识点掌握不够好,比平时滑铁卢五十分六十分。

那你就用这样的方式做题。

把这个框架放在脑子里面就可以了。

相当于带着问题,去做题,去学习。目标明确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

就像我们做阅读理解,我们做小说阅读,先看问题再去读文章,做题的效率会就会更高。

你想想一个场景就知道了,一张白纸上有N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是不是就特别扎眼,特别醒目。

把我们做题学习的过程当成这张白纸的话,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黑点。

只有我们聚焦了,我们的思考才会最大限度地被带动。

关于构建体系为什么困难?

这个概念对你来说是新概念,这个方法对你来说是新方法,它确实会让你思考更多,确实给你思维负担增加。

大脑是不喜欢陌生的。

尤其是在这个陌生,会带来困难,会要求它改变以前的轻松的状态的时候。

它会天然抵抗,因为大脑有个原则叫, 能量损耗最小原则。

对它来说,能量消耗最小的,就是最安逸的,最舒服的,因为思考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面的东西, 距今几十万年前,古代人们要想能够更长更好更久的活着,就必须要面对「今天吃了明天不一定有」的现实。

所以,用最简单的方式,不思考,就成了大脑的首选,并同时大脑长期保持某种状态。

就会有「路径依赖」,也就是当然需要选择「高效思考,累」「低效混子,轻松」的时候,会选择后者。

但是,大人。

你的基因还没有得及改变,但是时代已经变了。

这个时代,就要你深度思考,就要你高效学习,就要你的大脑使劲消耗能量,就要你越爱动脑越好。

要真的想逆袭,要考高分,你就抵抗天性。

要去弥补跟别人的巨大差距,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

所以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要用一些手段去引导自己思考,要让自己有建立好习惯的意思。

比如说,读文章,真正读那些逻辑清晰的,能让人有思考的,而不是只是站队渲染情绪的,空洞的道理没有逻辑的文字。

比如说,学习的时候,不机械的记忆笔记,不要老师说什么你写什么,那是复读机,你需要内化,你需要整理再输出。

筛选自己的信息流,我们可以懒,可以别人给我们推什么就看什么,但是我必须保证推给我们的东西有人把关。

所以,我是树林。

高考公众号:树成林

这一整年,我们会提供包含情绪管理,考试心态,学科思维,时间规划,自律一整套学习理论。「学习问题不只是学习的问题,而是整个心理系统的问题」,我们会带你打造好这个系统。

大学公众号:万木行

在这里,我们会帮你成为最牛逼的大学生,在你们进入大学之前也许就可以基本熟悉大学的所有规则。

记住:

要,学会延迟满足。

不要以状态导向,不要情绪化,以行动为导向,做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