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如何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并改变自己?

2015-02-23知识

接受自己,在心理学上又被成为「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这意味着尽管自己有不足之处,也仍旧能够认可自己。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很高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我接纳,我们先来看看一个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是什么样子。

自我接纳的人通常有怎样的想法?

1. 「我的情绪很重要,我要感受它」

自我接纳要求人们去体验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体验和接受不代表你会被情绪所控制或者无法拥有正常的逻辑思考的能力,而是感知情绪进一步来认识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想要维护什么等等。而 自我接受程度低的人的普遍特点,是对自己的情绪通常会持否定态度以及与现实产生分离感。 它们通常体现为一种内在矛盾,或外在表现为沮丧、紧张、无聊甚至产生怒气。

相比于压抑自己的情绪,承认它们实际上会让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下一步我们便可以采取有必要的行动,准备好向前走啦~

2. 「我接受,不代表我放弃改变的可能」

一般来说,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会意识到——现实就是现实,逃避它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也能意识到,即使他们接受了一些不喜欢的事物,他们依旧可以尝试去改变或者适应它。简单地说,逃避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接受只是改变的基础。一个缺乏自我接纳的人同时也会缺乏对人生中有意义的改变的能力和控制力。

3. 「如果错了,我要弄明白具体原因」

同情和客观的判断能力是自我接纳的一个重要组成。这并不意味着即使我们做错了,也一定要从中找出我们「对」的地方,也不代表我们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来具体地讨论这些错误。想要做到这一点,了解当时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促使自己做出那些并不引以为豪的事情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4. 「我或许向往完美,但不应刻意追求」

如果你掉入了追求完美的圈子里,那么很抱歉,你可能永远都找不到它。德国心理学家Gerd Gigerenzer在他的书中曾区别过「最大化者」 (maximisers) 和「满足者」 (satisficers)的区别:「最大化者」在做出决定时会非常小心的衡量,完美是他们做事的标杆。 而「满足者」更愿意去接受「足够好了」这件事情,不会过于执着于完美。 研究表明,「满足者」会比「最大化者」生活的更加开心一些,因为他们相比于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更加的乐观,也有更高的自尊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为什么有些人很难较好地接纳自己?

1. 受到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

如同前文所说,「完美」是一个几乎只存在于理论上的概念,没有人能真正达到这个概念。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希望事情都按照「最好」或者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且隐藏起自己认为不够好的一面。

在题主的描述中便可以清晰的看出,你总是希望可以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即使自己已经很优秀了,并且也希望抛弃或隐藏自己不喜欢的部分。但是,人生不是游戏,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想要的「这一部分」人生,或者丢弃自己不想要的「那一部分」。长久下来,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会愈加苛刻,对自己的包容程度也会降低。

2.受挫时,习惯向内归因

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常常缺乏自信,他们喜欢责备自己,并且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内归因的人往往严于律己,但因此经常导致对自己的压力过大。不过,千万不要误解了内归因都是不好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遇到积极或者成功的事情,进行内归因可以增强自信,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内归因就像一把双刃剑,刺向自己还是刺向外界,就要看看自己是如何利用它了。

3. 童年时受到不良教养的影响

上文两点的出现都有可能来源于童年时期的我们与父母和外界的接触。 总体来说,一个孩子是否接纳自己取决于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感觉到被自己的父母所接纳。 研究表明,在八岁以前,我们都缺乏构想出于一个清晰的,与父母分离的自我(sense of self) 的能力,于是我们的监护人便承担了这个角色。因此,如果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办法,或者吝于传递我们已经足够好或者是被接受这个信息,我们在今后对于自我的认知可能都还是矛盾的。

如何提高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1. 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绪,不仅仅是正面的

如同题主所述,接受自己应该是首要目标。那么,接受自己包含了哪些方面呢?

相比于装成改变目标的样子或者装成自己很厉害的样子,我更建议题主先 认清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种自我检测的形式一开始最好在普通的(非极端)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当你以纯素颜,没有佩戴任何饰品的样子站在镜子前,你在想什么?皮肤吹弹可破还是憔悴略显苍白?然后,将这些想法和情绪分类— 正面的,负面的,模糊的等等。每天练习5-30分钟,并且留意什么样的想法出现的频率最高。

即使很多时候你的情绪和想法是负面的,也没有关系,你不需要去喜欢你所察觉一切事物。自我接纳说的简单一些,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尝试去提高或者改变它们。如果感受是负面的,可以试试像对待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样对待自己的情绪,允许它们停留,之后再把他们当时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果感受是正面的,不要逃避或压抑它,接受自己是值得拥有它的。

并不是只有正面的事情才是人的一部分,负面的同样也是。

2. 学会原谅自己

学会原谅并不代表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借口,它纯粹意味着我们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继续向前走。如果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向被伤害的人道歉(也包括自己),并尽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无需再用这些错误反复的折磨自己。

3. 不要给自己打分

小的时候或许我们的父母总会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们比较,但长大后,我们依旧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我们是不是聪明的,漂亮的,身材纤细的,或者是不是足够成功的。比较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当我们在进行比较时,我们的重点已经放错了;我们可以控制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却无法控制别人。请记住,你很特别,你的天赋与才能都是独一无二,谁都无法比拟。

4. 灵活一点

我们越是固执,就越无法让自己拥抱变化和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变化仅仅是因为我们害怕未知的事物。但随遇而安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跟着感觉走,当事情到来时自然地去接受它。不仅如此,我们的目标也是允许改变的,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目标会把自己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5. 学会用一些方法控制和转化情绪

当你开始用「完美主义」折磨自己时,闭上眼,深深地吸气呼气,想象一个平和的地方或者一个你爱的人,用正面情绪包裹自己,尝试平静下来,问问你自己:怎么样做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更好?这个方法叫做「积极情绪再聚焦法」 (Positive Emotion Refocusing Technique),同理,运用冥想和与自己积极对方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转化自己的情绪。

最后,愿所有朋友都能够用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接纳自己。

以上~

参考资料:

Rube, T. (2019). How to Find Self Acceptance. WikiHow.

Seltzer, L. F. (2008). The Path to 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 Psychology Today.

Self-acceptance: Good Enough Is Enough. (2016). The South African College of Applied Psychology.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如何鉴别出渣男或渣女?

你认为怎样才算真正喜欢一个人?

有什么可以保持每天好心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