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失眠做心理咨询有没有用?

2021-12-09知识

2021年12月25日更新:

这里我想直接对 @沈健作出回复

谢谢你的回复,但是基于科学实证的原则,我必须对你的观点提出反对。催眠对于治疗失眠的确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证,这和我的受训背景、临床实践方向并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回答依附于大量数据和临床指南,也是国际上的共识,国内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也正在广泛使用「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您提出我的观点「受限于我的受训背景和从业经历」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反映出来是您对失眠的心理干预领域的知识缺乏。各大睡眠学会针对失眠症的临床指南里并没有提及「催眠」或者所谓的「临床催眠」,都强调了「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首选治疗方案」。因为存在一个国际催眠学会,或者关于催眠存在一些研究(比如对戒烟或疼痛管理的确有帮助),并不可以得出「催眠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症」的结论。

@方新关于催眠的答案依然被圆桌推荐,这本身就有些讽刺。而且还有一点,催眠或所谓的「临床催眠」在北美几乎所有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并不存在,临床心理学博士项目不培训,也不被美国心理学会APA p 12认证为「有实证的心理疗法」。APA的p 30催眠学并不把催眠当作是「心理疗法」,他们把催眠当作为一种技巧可以帮助管理疼痛、戒烟、暴食等,没有提到失眠症。如果我们一定要看催眠对于失眠的研究,就像Chamine, Atchley, & Oken (2018)文章内所提到的,「目前的证据是很有限的,因为很少去研究本身存在睡眠问题的个人、样本过小、方法学质量过低」。「The current evidence is limited because of few studies assessing populations with sleep complaints, small samples, and low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催眠或所谓的「临床催眠」可以在国内炒到很火,这是与研究实证所背离的,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反映出来了什么问题?

在众多的心理/精神疾病中,失眠症对心理治疗的反应特别好。 到底好到怎样的程度?针对失眠症,临床实践中我们首选认知行为疗法CBT-I,其次才会考虑到药物,但不会使用任何形式的催眠。

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在他们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注明了: 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Insomnia,简称为CBT-I)是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案 [1]

原文是这么说的: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re effective and recommend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imary and comorbid (secondary) insomnia.
These treatments are effective for adults of all ages, including older adults, and chronic hypnotic users.
These treatments should be utilized as an initial intervention when appropriate and when conditions permit.
Initial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on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uch as stimulus control therapy or relaxation therapy, or the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thera- py, stimulus control therapy, sleep restric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relaxation therapy— otherwise known a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

同时美国行为睡眠医学会Society of Behavioural Sleep Medicine也是如此建议的: 针对成年人的睡眠症,CBT-I是首选的临床干预方案,而不是「失眠药」 [2]

在临床实践上,几乎所有的医疗从业人员都熟知,针对失眠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行为治疗, 所谓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就是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这是比药物治疗更为有效的干预方案。

注意:这里所提到的「失眠」,指的是满足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此失眠症并非由其他生理疾病所导致(比如睡眠呼吸暂停)。CBT-I对于原发的失眠症或者其他疾病继发导致的失眠症,都存在非常棒的效果。

再次注意:这里的心理治疗呢只限于「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并不包含 @方新 提到的「临床催眠」,我们没有实证说明「催眠」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症。

怎样的情况符合「失眠症」这一诊断标签? [3]

  1. 睡眠存在困难,可能是入睡困难、无法维持睡眠状态、早醒无法返回睡眠状态
  2. 睡眠困难已经延续了三个月或以上
  3. 睡眠困难每周会出现三晚或以上
  4. 尽管有足够的睡眠机会,患者依然会出现睡眠困难
  5. 睡眠困难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生活等方面带来显著的困扰
  6. 睡眠困难不是由其他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所导致,也不是由物质滥用所导致

为什么我们首选认知行为疗法CBT-I来治疗失眠症,而不是药物治疗?

主要原因包含 [4]

  1. 安眠药在短期内会有效,但是在长期来看,它们并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失眠药的效果可能会慢慢减弱,可能副作用过强, 甚至患者会对失眠药产生依赖性 ,会助长关于睡眠的焦虑。
  2. CBT-I治疗失眠症的根,而安眠药只治疗失眠症的标 。失眠症是行为和认知上的问题,需要心理层面的干预。
  3. CBT-I几乎没有副作用, 而且研究证明CBT-I比安眠药更加有效,并且效果持续的时间更长。
  4. CBT-I的治疗投入较小, 一般在4-5节治疗就可以见到显著的效果
  5. 如果患者在失眠的同时还患有其他精神疾病,他们依然可以接受CBT-I,并且有好的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失眠症的效果到底如何?

关于具体的效果,我们应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5] (Matthew et al., 2012)。作者们选取了共计五个比较CBT-I和安眠药的研究,然后系统地分析并评价了临床数据。

他们做出的结论是:

CBT-I is effective for treating insomnia when compared with medications, and its effects may be more durable than medications.

翻译: 对于失眠症来说,CBT-I的效果不仅比失眠药更好,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Primary care providers should consider CBT-I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 for insomnia.

翻译: 第一层级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应该把CBT-I当作治疗失眠症的首选干预手段。

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怎样进行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来介绍「失眠症的认识行为模型「,长期的失眠症往往由三种因素所导致,包括个人的易感因素(比如某人睡眠较为敏感)、环境中的诱发因素(比如压力事件)、以及失眠形成后的维持因素(比如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请见下图:

好的睡眠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睡眠债务(sleep debt):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睡眠债务」,才会想睡觉,才能睡的着,才能睡的沉
  2. 固定的睡醒时间(consistent sleep/wake schedule):入睡和睡醒时间要保持稳定,而且要和自己的生物钟同步
  3. 低唤醒状态(low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rousal):在入睡前不应该过分兴奋或焦虑

核心在这里: 如果我们足够困,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入睡。如果我们足够困,那么就不需要去担心关于睡眠的焦虑。

事实是:没有人可以持续长时间不睡觉,人体与生俱来就有生理机制,帮助我们入睡。我们需要的是塑造出最理想的条件,让我们本身就有的生理机制来发挥作用,达到自然入睡。

在实操上来说: 我们需要尽最大可能去积累睡眠债务,让我们的作息时间趋于稳定,避免让我们的大脑在临睡前进入亢奋的状态。

而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则是针对以上的这几个条件进行做功,其中的核心包括:

  • 对睡眠进行跟踪记录
  • 制定统一的睡眠时间表
  • 诱导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 执行一系列的睡眠法则
  • 养成一系列的睡眠习惯
  • 可以参考以下的信息,都是来自于我在知乎上曾经举行过的Live课:

    至于 @方新 提到的「运用临床催眠改善失眠常常非常有效」,这是没有科学实证的。

    「催眠」是不是一种有实证支持的临床干预方案?

    研究证明,催眠可以有效降低身体疼痛和缓解对手术的紧张疲劳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帮助到戒烟,但是除了这两者外,就没有什么实证了。请参考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相关信息 [6]

    如果我们前往美国心理学会APA的p 12,也就是临床心理学会,他们列出了有实证的针对失眠症的心理疗法,其中包括 [7]

  • Biofeedback-Based Treatments for Insomnia
  •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 Paradoxical Intention for Insomnia
  • Relaxation Training for Insomnia
  • Sleep Restriction Therapy for Insomnia
  • Stimulus Control Therapy for Insomnia
  • 其中并没有「催眠」或「临床催眠」。

    更为尴尬的是,如果我们前往美国心理学会APA的p 12,他们有列举出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所有的循证心理疗法,详细清单在这里 :

    这份清单中并不包含「催眠」或「临床催眠」,所以被 @方新 所推崇的催眠并不是一个被美国心理学会APA所认可的心理治疗方案。

    相反,有不少研究证明催眠会催生错误的记忆:加拿大最高法院在2007年做出裁决(见R. v. Trochym),接受催眠后的回忆不被认可为法庭上可接纳的证据,因为其不可靠性。

    更多关于CBT-I的信息,可以参考我在知乎上做过的Live课:

    也可以考虑购买下面的CBT-I治疗手册:

    参考

    1. ^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 https://aasm.org/resources/clinicalguidelines/040515.pdf
    2. ^ Adult Insomnia Treatment https://www.behavioralsleep.org/index.php/sbsm/about-adult-sleep-disorders/adult-insomnia
    3. ^ Impact of the DSM-IV to DSM-5 Changes on the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9704/table/cp.t36/
    4. ^ Insomnia treatmen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stead of sleeping pill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somnia/in-depth/insomnia-treatment/art-20046677
    5. ^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a systematic review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81424/
    6. ^ Hypnosis today https://www.apa.org/monitor/2011/01/hypnosis
    7. ^ TREATMENT TARGET: INSOMNIA https://div12.org/diagnosis/insom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