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汉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2018-01-22知识

2022.9.25更新

13.汉朝的农业科学家。

汉武帝执政后期,由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于是刘彻及时止损,发表罪己诏公开忏悔,并开始一系列的补救措施。

其中一条就是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汉代有个官职就是专门干这个工作的,名叫治粟都尉,韩信、桑弘羊都曾是治粟都尉的一员。

于是刘彻找到了农学家 赵过 ,让他来研究如何让老百姓又有饭吃,同时把治粟都尉改名为搜粟都尉,这个搜字改得好啊。

赵过一上位就开始推行自己发明的「代田法」。

赵过总结出一种适合旱地耕作的代田法,在关中地区和西北边郡加以推广,用力少而得谷多。又改进耕耘下种的农器,制作三脚耧。因耕牛缺乏,乃推荐平都令光为丞,教民挽犁共耕。
代田法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旱、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候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在代田法耕作下,产量「超出常田一解以上,善者倍之」。

可惜的是,史书对于赵过的记载少之又少,仅有【汉书·食货志】一篇对其有简略的介绍。在很多地区仍然被粮食问题所困扰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在那个年代让更多人吃饱饭的西汉农学家。

1.刘彻除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以外,还是一首英文诗歌的名字。

李夫人是刘彻的爱妃,在她去世以后刘彻为她写过一首悼亡诗,名为【落叶哀蝉曲】,又叫【悼李夫人歌】。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这首诗在国内并没有什么名气,实际上汉武帝的文学作品整体上都不太受人重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出圈,远没有他的政治才能那么光芒万丈。

但这首诗却被一个美国人看上了,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就翻译成了英文,名字就叫【刘彻】。

Liu Ch'e
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 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

翻译这首诗的是个叫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美国诗人,他是个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对东方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俳句特别欣赏,和艾略特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还有个特别有名的老师叫威廉·巴特勒·叶芝。

这哥们对刘彻的【落叶哀蝉曲】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并直接以刘彻的名字命名这首诗,将它带到了国外。

汉武帝绝对没有想到,他的文学才华居然在两千多年后被一个外国诗人所承认。

不过我更喜欢刘彻的另一首诗【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2.西汉时期人们就总结出了一套商业上的金科玉律:

别人都抛出的时候我买进,别人都买进的时候我抛出。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在手中货品最贵的时候疯狂卖出,当它如粪土一样;在手中货品最便宜的时候疯狂买进,要将它看作是宝石。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现金流,资金要周转开,资产流动比率越高越好。

财币欲其形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3.苏武被匈奴扣留以后坚决不投降,于是匈奴就派李陵去说服他,但李陵劝降不成,反被苏武臭骂了一顿。

4.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和汉朝军队打过仗,打了九天九夜打输了。(此处原文是说李陵有放水嫌疑,但评论区有不同意见,也很有道理,可在评论区讨论)。

5.唐朝时期有个来自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北方民族黠戛斯族,自称是李陵的后代要进京跟唐朝皇帝认亲(李唐是飞将军李广的后裔)。这个黠戛斯族颇有诚意,帮着大唐攻打突厥,还护送唐朝公主回国。唐中宗很高兴,拉着黠戛斯使者的手说:你们国家跟我们是同宗,不是其他蛮夷能比的。

6.大将军霍光早在武帝一朝就开始活跃了。只不过他为人相当低调谨慎,即使自己哥哥是霍去病也没有因此飞扬跋扈。【汉书】说他二十年都没有人让汉武帝生气过(这是什么高难度操作),汉武帝对他相当满意。

7.大家都知道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但实际上他俩并不算太熟。霍仲孺在平阳侯府与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而后返回家中,另娶妻子生下霍光,和卫少儿不再来往。导致霍去病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自己的爹是谁,直到当上骠骑将军才与霍仲孺相认。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班师凯旋经过霍仲孺家,第一次见到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并将他带回宫中,此时霍去病已经20岁,离去世仅剩四年不到。

8.霍去病极有可能是个大帅哥。【史记】和【汉书】都没有对霍去病的外貌进行记载,但我们从霍光传的内容可窥一二。【汉书】说霍光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眼俊爽且胡须长美。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都是一家人,想必哥哥也不会差到哪去吧。

9.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刘渊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自认是汉人,并埋汰了呼韩邪单于一番。(硬要扯上关系的话,刘邦曾将一宗室女许配给冒顿单于。)

10.司马迁认为匈奴是华夏族的后裔,汉族和匈奴本是一家人。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史记·匈奴列传】

苗裔即后人。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匈奴本是夏朝的夏后氏后代,只不过在夏朝灭亡之后他们逃到了北方,逐渐演变成了游牧民族。夏后氏的先祖是大禹,也就是说匈奴和汉族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样惊世骇俗的说法显然不被许多人认同,王国维就反对这个说法。

11.现今流传的【史记·孝武本纪】并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后人根据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拼凑而成。里面除了刘彻的出生年月和家庭背景以外就只有他是如何迷信祭祀的内容。

有的学者猜测这是司马迁故意为之,通过对祭祀行为的大幅描写来讽刺汉武帝的迷信荒唐,是一种隐晦的春秋笔法。

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史记】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一部明志作品,是继承父亲遗愿的私人作品,司马迁在世时并未将之公布于世,也就是说刘彻生前根本没看过【史记】。直到汉武帝和司马迁都去世之后,【史记】才偶有流出,【汉书】记载是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 所以司马迁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将自己想说的话都写入书里,然后结尾来一个「太史公曰」。

那么,真正的【孝武本纪】哪去了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年汉宣帝看到这篇【孝武本纪】非常生气,认为它诋毁了自己的曾祖父,所以就下令把它给烧了。要知道汉宣帝一向以「武帝正统」为骄傲,刘彻的谥号也是宣帝给取的。

另一种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向汉宣帝进献【史记】时,认为这篇【孝武本纪】会惹怒皇帝,所以干脆自己先把它删了。

总之,我们目前是看不到司马迁本人为孝武写的本纪了,也许它正躺在哪座深山古墓里,也许永远失传了。

12.楚元王刘交一脉可谓是西汉最强脉系,其家族人才辈出,文武双全。

· 刘交 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年少时好读书,曾经到荀子的学生那学习【诗经】,算是荀子的徒孙。刘交还专门为【诗经】注疏,号称【元王诗】,是研究【诗经】的一个派别。

·刘交的儿子 刘德 ,文武双全,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深得汉武帝赏识,被武帝称为「千里驹」。是拥立汉宣帝的重要人物之一。

·刘德的儿子 刘向 ,中国目录学的鼻祖,西汉大儒。编篡整理了儒家经典以及其他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比如【战国策】、【说苑】、【列女传】、【别录】,其中【别录】是中国第一部有书名、有解题的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书。

·刘向的儿子 刘歆 ,精通经学、善于属文,和父亲刘向一起编注了【山海经】,我们(包括迅哥)如今看到的【山海经】都是刘向父子搜集整理的。

除了文学,刘歆搞天文也很有造诣。刘歆完成的【三统历谱】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天文著作,它的内容有编制历法的理论,有节气、朔望、月食以及五星等的常数和位置的推算方法,还有基本的恒星位置数据。

刘歆还算出了圆周率的大致数据3.1547,因此圆周率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刘歆圆率。

对了,除了科学研究,刘歆还有暗杀这项爱好。他曾预谋刺杀王莽(当然失败了),可惜他的刺杀水平明显不及学术,王莽的人都还没碰到计划就泄漏了,遂自杀。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后,刘交一脉便陷入了平庸。But,若干年以后,刘交一脉又出奇人,其二十二世孙在乱世中统一南方,北伐中原,史称宋武帝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