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大意失荆州是谁的锅?

2021-06-23知识

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覆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层面看,首先是因为刘备集团庙算和外交的严重失策。

孙权反水,根源是荆州问题解决的一塌糊涂,所谓的湘水之盟根本不是友好条约。

赤壁之后,孙刘两家未尝没有如胶似漆、蜜里调油的岁月。孙权又是进妹固好,又是飞云大船,又是让南郡,虽说两家联盟的本质是互以对方为功狗,但在蜜月期确实好的仿佛一家亲。然而,随着双方势力的快速崛起,在益州、荆州的利益划分上自然会产生矛盾。这个矛盾可以调和吗?有人说塌上策、隆中对都指向荆州,所以矛盾不可调和,但实际上孙刘联盟建立之初,东吴确曾一度把战略重心东移南移,表现出了一定的让步和诚意。但是随着赤壁之后,刘备方的崛起速度明显超过了东吴,东吴君臣在心态上有不平衡是一定的。于是荆州问题就一天天凸显起来。

开始时,在孙权尚有和谈诚意的时候,刘备方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敷衍搪塞】,对盟友缺乏诚意,只有忽悠,一会儿是披发入山,一会儿是须得凉州,严重侮辱了孙大帝的智商和自尊。继而,当孙大帝恼羞成怒发动背刺袭三郡的时候,又居然轻而易举的得手,进一步充分暴露了荆州守备的漏洞和松懈。然后下益阳,两家彻底翻脸,差点打起来,却又因为曹魏的攻势而湘水划界,暂且握手言和,这就是所谓的湘水之盟。

此时,这份所谓的盟约已经完全不是和平友好盟约,而是两个貌合神离的盟友彼此相互仇恨的定时炸弹。在蜀国,吴狗背盟偷我荆州,这仇我记下了,将来等我打败了曹贼再来和你慢慢算账;在吴国,蜀贼无耻把我当猴耍,厚着脸皮忽悠老子,现在荆州老子偷回来一半,这梁子是结下了,将来一定还会打起来。

所以说,湘水盟约只是停战协议,不是友好协议,两家的脸早已彻底撕破了。

而且,对于蜀汉而言,湘水划界使得关羽治下的南郡、武陵等郡【失去了战略纵深】,不仅完全暴露在东吴的攻击面上,也几乎没有一个可靠的后方。而且除了南郡(江陵),其他几个郡都是老少边穷地区,无论是人口、粮食、人才储备还是基础建设都很糟糕。湘水划界之后,剩余的荆州三郡其实根本不足以担负起北伐后方基地的任务。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上,刘备集团在荆州都谈不上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

然后说说具体的战术层面。

在襄樊,由于孙权反水导致了局势在一瞬间完全失衡。曹魏在东南原本是两线作战,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水淹七军之后,中央军三四万人的主力兵团全军覆没,荆州刺史投降,征南将军部被打的只剩几千残兵,各地起义、反叛如火燎原,黄河以南一片风雨飘摇,大有朝不保夕之势。

但是,随着孙权【讨羽自效】,曹魏解放出了大量机动兵力。原本必须留作防备孙权的居巢军、张辽部得以源源不绝的开赴襄樊,东南一线一改兵力捉襟见肘的态势,变成了兵力近乎无限充沛,几乎可以无限调拨。同时,魏国毕竟实力雄厚,来自后方的援军也在不断开赴襄樊。甚至曹老板自己,也拖着再过几个月就要死掉的病躯,来到了前线。可以说,就算关羽又击溃了得到兵力增强的徐晃部,也依然无法在这种师老兵疲、以寡敌众的无休止车轮战下有什么获胜机会。

但是,到此地步,变数依然存在。关羽的荆州军拥有比较明显的水上优势,因此即使是关羽在四冢被徐晃击退了,依然可以以【舟船犹据汉沔】,形成对峙局面。

此时的变数有二:

最大的变数,是曹老板快死了。考虑到曹老板在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就驾鹤归西,而关羽覆败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到十一月间,此时曹老板的身体状况应该好不到哪里去。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对于垂垂就暮的曹老板来说无疑很不好受。历史上曹老板回到洛阳没一个月就去世了,如果战事稍复持久,曹老板很大概率会【卒于军中】——这可是天崩地裂的事儿,因为曹老板毫无疑问是曹魏的主心骨,是一切人心、利益、恩威的根本核心,策令所出、军心所望,在曹老板一人而已。一旦曹老板去世,就凭曹丕这种纨绔二世祖,何德何能来稳定大局?何况还有一位很愿意称量一下鼎之轻重的黄须儿,早就勾好了眉眼,打算上台扮演一下袁尚或是袁熙。到那时,曹魏在中原、河北的统治大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步了袁本初后尘。历史上这一出没有上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关羽败亡太快、孙大帝拉仇恨又拉的太彻底,导致孙刘二弱相并,反倒给了曹丕坐大的机会。

另一个变数,是刘备出兵雍凉。此时的刘备军团,这些年兵精将勇,大战大胜,可谓一世所惮,所向无前。而刘备本人,实际上也在积极修复汉中交通,准备进取雍凉。一旦双线钳形攻势形成,曹魏东奔西顾的眼前亏是吃定了,加上曹操阳寿将尽,隆中对所谓天下有变的最好时机,恐怕就在于此。然而刘备之前在汉中也拼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极限,短时期休整、回复战斗力的速度明显不如曹魏。曹魏可以一出汉中立刻把徐晃调往襄樊,但刘备只有一州之力,动员力和战斗潜力与庞然中国相较究竟差距甚远,兼又山重水阻,终于还是慢了一拍,留下千古遗恨。

——————————————

归根结底,关羽败亡的实在太快了。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十月,孙权上书,请讨羽自效。十一月,关羽覆军,十二月丧于临沮。虽说中间可能存在一个闰十月,但从威震华夏高歌猛进,到全军覆没父子皆亡,前后不过短短三个月。这样的败亡速度,关羽料不到,刘备料不到,而根据曹操的前后调度来看,就连蜀汉的对手们,竟也不曾料到。

何以关羽败亡如此之速?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湘水之盟后,刘备方在荆州失去战略纵深和巩固的后方,无论兵力、民力、地缘、经济,都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之前说过,从战略层面,导致湘水分郡的责任人是刘备及其参谋僚属;但从战术层面,第一责任人则是关羽本人。荆州不是一次被背刺,而是前后两次被偷袭,并且都让敌人轻易得手。作为刘备方面在荆州的军政一把手,关羽实在是难辞其咎。虽说荆州在关羽治下号称【恩信大行】,但每当州郡遭袭,郡守以下无不望风而降,几乎不曾出现什么坚决有力的抵抗,很难说关羽在荆州的布防、委任、举查以及团结部下方面没有巨大的纰漏疏失。

诚然,糜芳士仁早就和孙权勾勾搭搭,是两个小人,诚然郝普被吕蒙骗了,但是关羽才是主持荆州军政、防务、人事任免的一把手,防务上屡次给敌以可乘之机,用人上做不到知人善任,在激起和部下矛盾之后没有有效安抚或者惩戒,在撂下狠话之后依然对糜芳士仁委以重任,这都是不可推卸的重大领导错误。所以,关羽败亡如此之速,首先在于关羽对荆州的治理之失。

第二,在于一系列政治、军事泡沫的爆炸。

首先是曹魏方面。曹魏向以法术御群臣,以酷政治百姓,在建安末年终于尝到恶果。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文武诸臣,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军事强权为手腕,巩固自身的统治。泗水的填河民,兖州的肉脯民,河北的锥冰民,宛城的徭役民,淮南的屯田民,在曹魏而言都不过砧板上的鱼肉,无非宰割而已。百姓活不下去,有四散逃亡的,有远走他乡的,也有铤而走险、聚众造反的,但是在曹魏铁腕统治下,这些觉悟低下的暴民所能迎来的,只能是冰冷血腥的屠刀。

但是随着曹魏自建安二十二年以来屡次用兵不胜,特别是汉中之战失利和襄樊的一系列大败,比较严重的削弱了曹魏的强大武力及其威慑力,于是原本依赖强大武力维护的强权统治也受到了严重动摇。短短两三年间,宛城、陆浑、梁、郏,乃至于曹魏的大本营洛阳和邺城,都先后出现了大量针对曹魏的反叛活动,参与者包括了流贼、普通百姓、下层军官,甚至涉及到了不少身居高位的精英士族。再加上整个曹魏的灵魂人物曹操年事已高,魄力、判断力和自信都大不如前,使得导致曹魏上下动荡不安,其在黄河以南的统治陷入一片风雨飘摇。

在此基础上,刘备、关羽的坐大让东吴感到日益不安,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湘水分郡后,孙刘两家实际上已经撕破了脸。虽然孙权在获得实际利益后又转军北向攻打合肥,但这是基于曹魏强大而孙刘皆弱的大环境而做出姿态。而这种一超二强的局势一旦被打破,那么孙权自然会立刻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战略调整。实际上,东吴未必不知道合肥难啃而荆州易得,甚至早在襄樊战役打响之前,孙权方面的庙算就已经悄然把夺取荆州视作志在必得的战略目标。而关羽在襄樊之战一路高奏凯歌,也进一步使得东吴感到了【将受其殃】的威胁。毕竟,孙刘联盟如此友好,以至于刘备方面从来没有打算消灭东吴——蜀汉的战略目标只是打倒曹贼,然后一统天下而已。到此地步,孙刘联盟的泡沫,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破灭。

最后一个泡沫,是关羽自己。

关羽在襄樊,不可不谓功业煌煌。他凭着三郡之力,首先把曹天人的征南将军部给吊打了,然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声势之张,一时之间无人可比。但他军事上的辉煌,依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对手各种失误的综合作用。关羽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大胜之余,后勤紧张、师老兵疲、兵力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来以关羽的能力,挟此大胜之威,与曹魏形成对峙局面以待时机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他威震华夏的名头太响,以至于敌国震动、盟友惊恐,于是徐晃来了,孙权来了,吕蒙来了,张辽来了,曹老板拖着病体、督着诸军颤颤巍巍的也来了。算上之前的曹仁、庞德和于禁,一时之间,关羽以区区三万余人,竟然享受了魏吴两国全明星阵容的夹攻。这可是除了曹老板在赤壁以外,无人享受过的mvp级待遇。当年曹老板兵强马壮,手下也是毫不含糊的全明星阵容,犹自惨遭兵败将亡之耻,关羽纵然智勇过人,到此也只有英雄末路,黯然收场。

关羽,他在风起云涌之时掀起了滔天巨浪,却终究反为巨浪所吞没。临了覆舟飘零,他才发现,在这滔天巨浪面前,自己那威震华夏的不世功业,到头来,也不过是泡沫。

关羽速败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糜芳士仁、刘封孟达等人的人为因素。江陵坚城,据传还是关羽手筑,以东吴闻名遐迩的攻坚能力,实非一两个月所能攻下。然而区区一心的糜将军,早就和孙权有所勾结。按关羽本传所载,这俩人早就为东吴所招诱,以至于【使人迎权】,就这样,原本颇足矣拒敌一时的南郡、公安顿告陷落,关羽终于陷入了前有强敌、后无去路的绝境。

至于刘封孟达,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其实有限。在关羽军势大盛、围攻襄樊的时候,就开始【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但这俩人并没有听命。实际上刘封孟达所部不过万人,就算真的全军开到了襄樊战场,面对曹魏举国动员下的全明星阵容,也无非杯水车薪罢了。只是,如果他们能在关羽覆军逃亡的时候及时施以援手,或许能保得关羽不死,给蜀汉留下一丝机会、一点希望,仅此而已。

以上的这些人为因素,其实本身对战局的影响不会太大。比如,即使糜芳士仁能够忠贞不二、坚守待援,以他们二人之力也终究守不住南郡公安;即使刘封孟达接令抵达襄樊,也敌不过源源不绝的曹魏援军。但是,由于历史的蝴蝶效应,使得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被扩大的非常厉害。首先,关羽在得知吕蒙背刺之后选择回军江陵(南郡)。假如糜芳士仁能够多坚持一会儿,就可以和关羽主力里应外合,大有可能击退吕蒙;纵然一时不能取胜,只要能守上一两个月,曹老板逝世这颗定时炸弹又会当头炸响,带来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而刘封孟达,假如他们能保关羽不死,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夷陵之战、猇亭之败。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只有声声叹惋。建安末年那些英雄故事、风云成败,终究化作了春风秋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

先写到这里,留坑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