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千元机开始是为了取代功能机市场而存在的。两年前,甚至一年前的千元机都可以用「小慢卡」来形容。但是现在,千元机不错的市场表现俨然已经威胁到了高端旗舰的存在。旗舰机到底好在哪里?千元机真的是偷工减料的产物?我从自己的观点简单表述一下,不针对哪一方面作过多展开。
首先声明,千元机定义的是一个群体,那些一路降价到千元行列的手机不在讨论范围。
一.品牌差异
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千元机和旗舰机两者在品牌定位上是有差异的。
千元机曾经是属于入门智能机的天下,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门槛。作为门槛,自然针对的人群就没有那么高端。能打电话,发短信,最好能听听歌上上网,是很多人最原始的诉求。毫无疑问,对于这类人来说,手机只要是能有这些功能就已经算是相当智能了。当然,今天的千元机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尽管如此,千元机的定位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推动智能机的普及。
旗舰机,顾名思义,是最好的那一类,代表的是每个品牌最好的技术,最过人的长处。对于每个手机厂商来说,旗舰机都是自家最不能掉以轻心的产品,最能代表自家水平的产品。
所以从态度上,二者就已经分道扬镳了。
二.研发差异
电子产品是遵循规模效应的。手机的研发调试和组建生产线的成本是固定的,生产规模越大,分摊到单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对于千元机,受限于成本,厂商是没办法投入太多精力和成本去搞研发的。所以公模,就成了很多千元机的最划算解决方案。通用的主板,通用的摄像头,通用的处理器,甚至是差不多的造型,由于使用了高度相似的模具,千元机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差不多的样子。数年前我对每个品牌的手机造型和特点都烂熟于心,只要瞥一眼机器就可以认出具体机器型号,可是对于如今的千元机,遮住品牌Logo,相似的按键布局和统一的接口位置,大部分我已经很难分辨出来了。
而旗舰机,是代表自家实力的产品,首先从外观上,一定要有独特的设计语言,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其次各种黑科技一定要玩了命的往里面塞,给你一种这个牌子的手机就是牛的感觉。
简单的说,旗舰机上承载的更多的是更好的技术,更高的水平,而千元机,只能采用更成熟的技术来分摊成本。
三.物料差异
诚如大家理解的那样,千元机在物料成本上,是有一定控制的。
由于定位原因,千元机不会拥有像旗舰机那样完备的传感器。电子罗盘,重力感应,加速感应,光线感应,距离感应,陀螺仪,温度感应,压力感应,湿度感应,线性加速度感应,旋转矢量感应,这些传感器在千元机上,能省就省,而旗舰机,则是相反。
不仅如此,就算摄像头都是所谓的1300万像素,千元机也要比旗舰机落后至少整整一代。其实在千元机上,随处可以找到物料缩水的地方。从屏幕到触控IC,从光学镜组到传感器,从手机材质到核心处理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千元机都是垃圾。相反,千元机只是用「还可以」替代了「最高端」,出于价格因素,这些都是还能接受的,尤其是那些对于手机不是特别敏感的人。
四.性能差异
这个毋庸置疑,千元机面对的是够用一族,而旗舰则是发烧友的玩物,自然而然要用最高端的配置,展现最拔尖的性能。
提到性能,不免多嘴一句,高性能不代表好体验,关于这一点,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五.工艺差异
千元机的工艺,很多情况下只能用「还凑合」来形容。屏幕漏光,按键松动,是千元机常见的通病。
屏幕贴合技术的不同,导致透光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的是屏幕显示效果的通透性。产品封装标准的不同,导致良品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的是产品质量的高低。
iPhone 5发布前,我曾经因为好奇跑到过富士康干过两个月,做的就是Lightning数据线的加工。整条生产线的标准极其严格,哪怕Lightning端胶水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气泡,都要重新返工。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进度的延缓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但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生产标准的提升必然会带来良品率的降低,而那些不良品,依然要分摊在成本之中,尤其标准越高,不良率就会呈指数级递增。所以标准的高低和成本的高低,并不是呈简单的正比,在旗舰机中,哪怕想要把标准提高一点点,甚至付出的都是上亿元的代价。
六.服务差异
数码产品并不是简单硬件的堆积。硬件只是体验的基础,系统层面才是决定使用的最关键因素。
在相机算法,屏幕显示算法以及音频输出算法方面,厂商是没有条件对千元机一一调试的,所用的大部分都是通用的模板,这就多少产生了一部分不适应症状。白平衡漂移,色彩失真,音频底噪明显,这都是千元机无法躲避的问题。
相反的,一家公司真正的技术实力,是体现在对旗舰机的优化上的。曾经接触过某国产手机的相机驱动开发工程师,他说公司绝大部分同行,都在做旗舰机相关的项目,而千元机,只是简单适配,草草了事,能用就是标准。当然,这也许只是特例,但是也一定程度反应了千元机面临的窘境。
同样的差异体现在系统升级方面。无论是哪次安卓版本大升级,首先得到适配的基本是各个厂商的旗舰,而千元机能不能升级,就要看心情了。
七.标准化差异
千元机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准以控制成本。仅仅从屏幕方面,我从网上随便拉了22款千元机统计屏幕尺寸,得到了下面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