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前景如何?

2014-01-07知识

7月19日,我第一次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摩了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拍到了这枚火箭升空的雄姿:

当然,长征二号丙已经发射很多次了,这次发射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携带了一个特殊的「乘客」:天启星座15星——「瑞金号」。

这是「天启」低轨物联网星座第一阶段组网的最后一颗星,它的发射,让中国有了一个自己的卫星物联网服务。

物联网为什么需要用到卫星?

物联网,英文叫Internet of Things(IoT),号称要把万物互联。普通消费者最容易想到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就是形形色色的智能家居电器的互联与遥控。然而这类应用场景的通信只要借助光纤网络、4G/5G这些地面通信网络技术即可实现,卫星的用途并不在此。

地面通信网络为取得最高的效费比,必然优先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就必然导致,地面网络也许可以覆盖99%的人口,但对于幅员辽阔的大国,通常只能覆盖30%以下的国土陆地面积——何况地球上有70%是海洋。

卫星物联网,就是解决这些传统地面网络无法触及地区的物联网需求的。

各种不同通信方式的数据通量及覆盖范围,可见卫星的通量较低但覆盖范围最广(来源见图上标注)

那些看似荒无人烟的地方,有广袤的农场、牧场、林场,有往来穿梭的远洋巨轮和跨国客机,有亟待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枕戈待旦的国防力量。而且,对于诸如农牧业、运输业等不少物联网应用场景,实时通信并非刚性需求。这些场景具有能忍受高时间延迟和低数据量的特点,让几十到百余颗卫星组成的小型星座,也足以提供惠及全球的卫星物联网。

卫星物联网领域,中国有一个「天启星座」

天启星座将使用38颗卫星提供覆盖全球的卫星物联网服务。如前文所说,该计划已于今年7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组网,让地球上中低纬度任一地点的物联网终端,都可以在1.5小时之内跟「天启星座」通信一次。

天启星座早期采用6U星,但从2020年中开始采用35-50公斤级卫星,比国外一个类似项目的大了很多。更大的卫星意味着更强的卫星信号功率,也意味着用户终端可以采用更低的功率。实际上,天启星座用户端所需功耗降低到了0.1瓦量级,小于手机闪光灯的功耗,这为其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天启星座11星(图源:我们的太空)

天启星座中,2020年12月发射的08星很特殊

它是由平安银行定制并冠名的「平安1号」卫星 [1] 。这条消息初次入耳,就立马引起我的注意——物联网,听起来是信息产业界的事情。为什么一家银行对此抱有如此浓厚的兴趣,甚至亲自上阵、打了自己的物联网卫星?

金融业的老本行是储蓄与贷款,把社会上的闲钱借给需要的人,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但银行放贷,最怕的是钱还不回来产生坏账。而要有效防范坏账,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充分评估其未来发展能力,做出精准的风险评估。

物联网,就是帮助银行深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前线的得力工具。

无论是农田中的土壤状态传感器,奶牛身上的健康管理传感器,羊群在牧场中行走轨迹记录装置,货运车辆的车况传感器,都可以通过卫星物联网,为经营者提供精细化管理参考的同时,帮助银行精准评估企业经营的状态。

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的宣传海报,突出了其在农牧业和远洋运输领域的作用

一张宏大的未来画卷正在展开

如果你理解大数据的宝贵价值,恐怕就不难理解平安银行在物联网赛道上的提前布局。

平安1号的发射,只是平安银行在物联网领域施展雄心的一个缩影。2020年,平安银行启动建设「星云物联网平台」。根据公开资料,该平台在2020年底时接入33万余台设备;而短短9个月后的现在,接入设备数已快速上升至超千万台。

尽管物联网大数据纷繁复杂,要从这样庞杂的数据中准确判读出企业经营状态,将极其考验物联网平台运营者的数据分析能力。但一旦这事真的搞成了,无疑将极大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在漆黑的太空,在广袤的草原,在无垠的大洋,一件足以改写时代的事情,正在发生着。

参考

  1. ^ 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成功发射 http://fintech.xinhua08.com/a/20201222/19691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