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演员的职业化,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演员本身把角色覆盖了。这对观众来说,一点儿都不是好事。因为当我们看这部电视剧时,脑子中会映出「xxx演的真好」的感觉,根本代入不到这个角色中。
为什么说老版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好?因为我们在看电视剧时,就好像在看当时发生的事。可以说是一个两层结构。一层是我们,另一层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我们会说刘备怎么了,林黛玉干啥了。不会说孙彦军怎么了,陈晓旭干啥了。 这些陌生的演员,更能让我们有浸入感,好像在看小说本身或者穿越到古代亲眼看着这些事发生。
而这些职业演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我们对剧情的浸入。看【康熙王朝】或者【新三国】,我脑子中总是想着陈道明干了啥事,于和伟怎么怎么着。他们演的再认真,再努力,但是无法摆脱以前电视剧给他们打上的烙印。这就让我们脑子中形成了三层结构:观众——演员——剧情。看新三国时,大家会觉得于和伟在干嘛,陆毅在干嘛,然后才想到,哦,原来他们演的是刘备和诸葛亮。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三国没有直接交集,真正有交集的是于和伟和陆毅。 有时候甚至觉得他们的古装戏和他们穿西装背台词没啥区别。
典型的如陈道明,最近的几部电视剧一直一个形象:走路虎虎生风,坐时西歪东躺,骂人急言令色,平时姨母微笑,对上不卑不亢,对下霸气外露。总的来说,这些所谓的名演员都把自己的风格搬到了荧幕上。比如在【无间道3】中,沈澄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空降了一个秦始皇到黑社会中,非常突兀。我听好多人讨论的时候,都是陈永仁如何如何,刘建明如何如何,陈道明如何如何。可以看出陈道明在这部电影中非常出戏。
当然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偷懒,反正他们最熟悉这种演法,所以对任何角色,套这个模式就可以了。反正他们已经出名了,不愁没有人找他们拍戏。他们干脆用任何时候都用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了。 对于观众来说,这确实不是件好事。看电视剧是为了沉浸在剧情中,而不是看角儿的。 这个又不是京剧或者相声。如果看角儿,我看郭大爷多好。
但是,很多人把这种东西都会定义为演技。为什么一个重复的个人风格,觉得是演技高呢?我觉得就是没见过好东西。 现在过来过去就那么几个演员,选择性不多,只能看最有特点的了。所以声嘶力竭,装神弄鬼,霸气外露,扮酷装13都是演技了。所以陈道明不停地扮酷,张译不停地哭泣,于和伟不停地刷霸气,倪大红不停地扮衰。反正只要能够让观众记住自己,总有人会说自己演技好。
什么是演技好?那就是在整个剧中让观众有浸入感,让观众忘记你而记住这个角色。真正的好演员是把角色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忘记演员本身。 这点于和伟,陈建斌和陈道明他们都是做不到的,他们只是夸大自己的特点,让观众记住了演员名字而已。
举几个我认为演的非常好的角色。【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就是一个有点缺点脾气暴躁的指挥官,很难和李幼斌本身联系起来。【唐人街探案】中的王宝强。这是一个玩世不恭但是有正义感的混混,很难想到宝强本人。【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皇叔一路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却始终有股英雄之气。和新三国憋着阴谋的于和伟不可同日而语。还在【红楼梦】【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角色,他们都能带我们进去剧情,而不是单纯的关注演员本身。
总的来说,矬子中选将军,于和伟演技是可以的。但是于和伟在演戏中满是于和伟的影子,那也是一定的。这种演技的人,就我的评判标准,只是一个二流演员,有自己风格的演员。真正一流的演员,你或许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却记住了他演过的历史上的人物。 记得当初高小琴刚出现的时候,我说,这不是苏沫儿吗?后来,我觉得她就是高小琴,没有一点苏沫儿的影子。直到高小凤出来,又和高小琴是判若两人。我可以确定,胡静真是是一流的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