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是经济学背景,只能在概念上说一说,工程上的细节我没有能力去说。
我的观点是:智慧城市是科学。
首先从一个经济学问题或者说运筹学问题开始:
假定在时点0,城市的资源配置方式用矩阵A_0 表示,而城市面临的(外生)状态由矩阵S_0 表示。并且在时点0时,城市的资源配置方式对于当前面临的状态来说是最优的(可以理解为城市刚建成时的状态),即:
A_0=arg\{max_AV(S_0)\} ,V是城市的价值函数(可以理解为给定当前状态,未来所有期福利函数最优值的加总)。
在时点1时,发生了一些外生的变化,城市面临的状态变成了矩阵S_1 。决策者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不要改变城市的资源配置方式?如果改的话,怎么改?具体来说:
max_A \{V(S_1)-\phi (A-A_0)\}
这是一个带调整成本的最优化问题。调整成本函数满足\phi (0)=0,\ \phi(X)>0,\ \forall X\ne 0
容易发现,如果调整成本实在太高了,那么最优解很可能是不调整。因为无论做什么调整,花在调整上的成本都要大于调整带来的所有收益。于是索性就不调整了。
那么如果一个技术可以降低调整成本,那么它就能增大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能性。注意,不是说每一个这样的技术都能带来资源配置的调整。有可能单它一个降低不了太多调整成本。但积少成多,如果一个城市采纳了足够多的新技术,那么一定有一天,它调整资源配置的成本会足够低,使得它可以针对新状态去调整资源配置,提高居民的福利。具体来说,就是
A_1=arg\{max_A[V(S_1)-\phi (A-A_0)]\} \ \&\ V(S_1)-\phi (A_1-A_0)>V(S_0)
用一个带调整成本的最优化问题,可以理解两件事情:
1)为什么很多看似不合理,不合时的东西无法优化(比如北京的道路,但三环主路公交道这事没得洗。)——因为调整成本太高。
2)为什么智能城市的是科学而不是忽悠——因为这个概念背后的技术是有机会降低调整成本的。
但是,仅仅知道一个这样的最优化问题,并不足以拿出方案。因为拿出方案至少需要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合作:
1)工业界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确切地核算应用技术的会计成本,以及描述技术应用后的场景。
2)法律界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智能城市方案背后,信息安全方面的成本和隐患,针对隐患提出立法方案。
3)经济学家,他们可以根据前两类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来核算成本和福利改进。
其中,目前看来,技术是瓶颈。后两类人的工作都要建立在某个现成的技术上,根据这个具体的技术来讨论成本、福利和风险。关于技术瓶颈,我推荐
@Jimmy写的关于物联网的答案
物联网发展速度为什么这么慢? - 知乎用户的回答。我这样一个没有工科背景的人读过后,也能识别出一部分卖ppt和辣鸡报告的大忽悠。当然,物联网只是智慧城市背后技术的一部分,其他的技术我暂时没看过比较靠谱的科普,求推荐。
最后,不是所有打着智慧城市的招牌卖设备,拉投资的企业和团队都是靠谱的。至于为什么,我想不用我赘述。不过,每个新技术,新概念背后都有这样的人和团队存在。他们不会存活下去,更不会赢。如果因为他们的存在就否定新技术,就是因噎废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