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强攻腊子口时的云贵川啊,这位绝逼是开挂中的战斗机。
腊子口之战可以说是中央红军的生死之战,打过腊子口就能顺利北上到陕北,打不过去可就麻烦了。
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聂荣臻刚刚跟张国焘分家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把前途全押在这上面了。
问题是,腊子口太险了。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 素有天险之称。 隘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传唱的民谣曾形容「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
负责攻打腊子口的红四团团长杨成武回忆可能更为生动:
用望远镜抬头看去,果然地形极为险要, 沟沿两边的山头,仿佛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型的大斧劈开,既高又陡,周围全是崇山峻岭,无路可通。 从下往上斜视,山口只有30来米宽, 又像是一道用厚厚的石壁构成的长廊,两边绝壁峭立 ,腊子河从河底流出,水流湍急,浪花激荡,汇成飞速转动的漩涡,水深虽不没顶,但不能徒涉。在腊子口前沿,两山之间横架一座东西走向的木桥,把两边绝壁连接起来,要通过腊子口,非过此桥不可。我找了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敌人在这里也是严密布防,驻守在这里的是鲁大昌部:
桥东头顶端丈把高悬崖上筑着好几个碉堡,据俘虏说,这个工事里有1个机枪排防守,4挺重机枪对着我们。进攻必须经过的三四十米宽、百十米长的一小片开阔地, 因为视距很近,可以清楚地看到射口里的枪管 ,这个重兵把守的碉堡,成了我们前进的拦路虎,石堡下面还筑有工事,与石堡互为依托。透过两山之间30米的空间,可以看到口子后面是一个三角形的谷地,山坡上筑有不少的工事。就在这两处方圆不过几百米的复杂地形上,敌人有两营之众,此外还有白天被我们击溃逃到这里的敌人。口子后面是腊子山,山顶覆盖着白雪,山脉纵横。据确切的情报, 鲁大昌部两个营扼守着口子后面高山之间的峡谷,组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着我们的去路。
红军经过侦查,发现敌人有两个弱点:
一是敌人炮楼没有盖顶;
二是口子上敌人的兵力集中在正面,两侧高山敌人设防薄弱,山顶上没有发现敌人。
这意味着红军可以迂回爬到山顶上,从上面攻击桥头的敌军。
但是问题来了:
山这么高,这么险,与地面夹角几乎成90°。
怎么爬上去呀?
谁敢爬呀?
你来试试?
主人公就这样登场了。
红军的诸葛亮会议上,一个瘦瘦弱弱的小红军,举手发言,说他能爬上去。
杨成武带着惊喜回忆起他的样貌:
他只十六七岁,但看上去却俨然是个大孩子了,中等身材,眉棱、颧骨很高,显得有些瘦,但身体结实,脸上稍带赭黑色,眼睛大而有神。万万没想到吧,天降猛男居然是位瘦弱的小战士。
不能不慎重啊,你说你行,难道就真的行了?
小战士解释说,他是贵州苗族人,从小受到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所以参加红军了。他在家采药、打柴,经常爬大山,攀陡壁。
眼下这个悬崖绝壁, 只要用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上结实的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 就能爬到山顶上去。我住在大平原,生平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爬山方式。当我看到杨成武的回忆录时,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说他是天降猛男,还真是字面意思,小战士完成腊子口的惊险攀爬之后没多久,就消失在了历史深处,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仿佛来世上一遭就是为了拯救红军似的(虽然我们知道,他很有可能是牺牲或失踪了)。大家只记住了他的外号—— 云贵川,一个江西红军弟兄对西南地区战友们的永恒纪念。
话不多说,说干就干。但为了保险起见,杨成武决定还是先让云贵川做个实验,先爬一次。只要送一个人上去,就可以接上去一个连,到时候两面夹攻,腊子口就不难攻克了。
杨成武的回忆实在是太生动了,我也就不卖弄文采了,这里全文录入:
那小战土赤着脚,腰上缠着一条用战士们绑腿接成的长绳, 拿着长竿,用竿头的铁钩搭住一根胳膊粗细的歪脖子树根,拉了拉,一看很牢固,两手使劲地握住竿子,把一把地往上爬,两脚用脚趾抠住石缝、石板,噌噌噌,到了竽头的顶点。 他象猴子似的伏在那里稍喘了口气,又向上寻找可以搭钩的石嘴……我和王开湘同志、李英华同志,还有营、连干部, 都屏住气仰视着山顶,生怕惊动了「云贵川」,好象是谁要咳嗽一声,他就会掉下来似的。
夕照里,只见他那比猿猴还要灵活、轻盈的身体,忽而攀登,忽而停下。 越往上,这个瘦小的身影越小了。我们真担心,万他失手,从那高崖上摔下来,可就糟了!这位苗族战士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真是一发系千钧哪,因为他个人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战斗的胜负啊!
他终于上去了!我们这才感到脖子已经仰得有些发僵了,不由得长长地舒了口气。是啊,攀登成功了!多叫人高兴啊!
他在上面待了一会儿,又沿着原来的路线返回来了!
我们握了握他的手,向他表示祝贺。他裂着嘴笑了笑,仿佛在说:「我说了,能上去嘛!」
这里简单说一下后面的战斗经过,红军在侧击的方向上放了三个连,分别是侦察连、一连、二连, 其中红一连的连长叫毛振华,就是强渡乌江时开挂的那位。
正面主攻的是二营,其中六连是主攻连。这个六连, 原来属于红四方面二九四团 ,是由一个营缩编而成,过去开辟四川「通、南、巴」根据地,进军川西北,打过诈多胜仗,有着光荣的历史。与张国焘分家后,红一方面军没有歧视这支队伍,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事实证明,他们完成的非常好。
世界上从来不缺开挂的英雄,但红军能把他们聚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