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我就是那种爱情片的受众。
我总是很愚蠢地去试图理解爱情。
我曾执着于【苏州河】里那种痴狂的自我与破败的厮守;也曾沉湎于【爱在】三部曲里那种不期而遇、不求结果的琐碎与缠绵。
爱情,
不论张扬的还是收敛的,不论是稍纵即逝的还是刻骨铭心的,这个议题都能让我无限地被牵动,我试图理解这件事背后的心理机制、生理机制以及社会机制。
在关于这个议题的思考里,我依然尽可能地保持着严谨与理性。我非常清晰地明白,人们对于爱的追求,之所以永恒,背后是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诉求,与生俱来。但是!
我有时候也很介意这种清醒。
在一个明明可以很感性的讨论区间里保持理性,怎么说呢,多少有些不解风情。
在感性的维度里,我也无奈地认为:
爱情是一种病。
一种像流感一样的,一开始免疫力不强,后来免疫力增强了之后,还会颇有些求之不得的病。
看完【爱情神话】,我确认了一遍,我不是唯一的病人。
1. 新概念文学
十几年前,正是「新概念作文」大火的时候。
那年头,说真的,甭管虚情还是假意,大家还是很在意文学这件事的。人们还是在变着法子诠释和点亮心里的灯塔。
有人的灯塔是自由,就有人的灯塔是爱情。
【爱情神话】的开头,是李小姐(马伊琍 饰演)看着话剧【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眼泪啪啪地掉。
俨然一副在爱情里吃尽了苦头的样子。
陪同在一旁的追求者老白(徐峥 饰)虽然get不到李小姐的泪点,但是他吸引李小姐注意力的方法真是有够 old fashion.
他...
写了首诗发朋友圈。
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糖】
长长的队伍里/等着领我的那把糖/排到我/发现这里不卖糖
你要说新概念文学没有「荼毒」过这俩人(以及导演),我打死也不信。但正是这种略显矫情的、冒着傻气的求偶方式,让白老师和李小姐这一对各自离过婚的成熟人士,显得生涩忸怩起来——
故事因而格外值得玩味。
我研究过所有种类所有形式的爱情,它们都逃脱不了一个最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你得承认,爱情是这样的, 「甘愿」 就是它的种子。没有这一点,它就无法萌芽。
而任何种子,只要有了养分,就能迅速生长起来。
在这种生长之初,所谓的「爱情」是模糊的、脆弱的、经不起风雨、没有力量的。它或许都不见得可以被称之为爱情。
但是,一旦两个人都默认了这种生长,并且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灌溉这片土壤的时候,那么「爱情」它就厉害了,它不仅能生长,它还能上头:
李小姐离婚带着孩子,在一个破楼里跟妈妈住着,还一脸清高不好搞的样子;
老白离婚之后无所事事,在家里开了个成年人画画班,有一搭没一搭地给人教着课,做着开画展的不切实际的梦;
当你我作为旁观者的时候,你我简直无法相信,你觉得她们疯球啦,他们怎么会跟彼此是合适的呢,他们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人;
但是一旦当你作为当局者被卷入风暴的中央时,你只会咂咂嘴,轻飘飘地说,「你们不懂,你们不懂」。
现在人的爱情,
就像是我们这几代人从来都没有成功摆脱过「新概念文学」一样,
少不了自欺欺人,少不了欲盖弥彰。
2. 城市的影子
【爱情神话】这片子里的女人都挺有说头的。
她们都是特别典型的都市女性。
李小姐又现实又矫情但是功利心又不重,在「搏一把」和「算了吧」之间反复横跳;
蓓蓓(吴越 饰)浪漫真实但是又是个务实的人,被夹在「过去」和「现在」、「守旧」和「前卫」之间,不好和解;
格洛瑞亚(倪虹洁 饰)浮夸喧闹但是总透着一股悲伤,她有一颗放荡不羁的心,也挂着一滴无人与说的泪,好像随时就会耗尽最后一口气。
她们是围绕在主角老白身边的三个无法回避的女性。
她们是你我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的三名典型都市女性的矛盾集合体。
她们各有个性,但是又有共性,这共性一眼就能看到底,那就是——
她们无一例外地在上海这座歌舞升平但是又小富即安的城市里,
被过剩的寂寞和失落的欲望包裹着,
透不过气来。
这种寂寞我在过去的更新里写到过两次,一次是在人人都称萧亚轩为恋爱小天才时(链接:),我并不认为「频繁地更换男友」这事对于一颗真诚的心来说,是一种奖赏;
一次是一个读者主动跟我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之后(随访:),我也默默认为是某种对于情感居所的失望,催生了她生活里的性与两性权力关系的变化。
我认为她们的两性态度,都是无法释然的寂寞与不肯将就的欲望做妥协的结果。
它里面是有一份无奈的。
因此,我在看【爱情神话】的时候,甚至会想,格洛瑞亚是不是就有点像萧亚轩;蓓蓓有点像我的那位读者女士?
她们都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影子下的生灵,不是吗?
——【爱情神话】我最喜欢的地方,还真不是那些信手拈来的俏皮的台词,而是创作者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子的捕捉。
修鞋铺子:
小阁楼小弄堂:
小咖啡厅小酒吧:
男人与女人的影子:
上海的烟火气,烟火气中的男人女人,男人女人之间的爱恨与纠葛,
这些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在观影的某些时刻,甚至让我飞出了影院,飞到了巷尾街头,
一坐一整天,一看一整天。
3. 反光的碎片
说了半天爱情,好像就是两性的事?
不尽然。
爱情如果是种子,除了肥料,它真正需要的是土壤。
这土壤就是生活,是机遇。
论人物,【爱情神话】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并不是徐峥、马伊琍、倪虹洁,而是周野芒饰演的老乌。
在电影里,老乌讲了一个自己与某女星在欧洲相遇相伴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不做剧透。
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场艳遇,
但是也就是这个故事,让老乌的整个人生,都有了不同——
因为一场无由来的相遇,
一个人的心里产生了一份私藏的挂念,
那是一片隐蔽的天空。
是秘密,是隐私,是人人心里都使劲捂住了的、隐蔽的天空。
它让我想到,原来我们的人生,真的可能因为一顿未知的午饭,一个无聊的路口,一缕明媚的笑容,而变得完全不同。
都市生活的逼逼赖赖,掩饰着这样的一个又一个高光的瞬间。
因为很多「瞬间」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立刻意识到它对我们人生的铲动。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奇就奇在一个说不准上。
白老师说不准李小姐来的那天,格洛瑞亚和蓓蓓也接踵而至;
格洛瑞亚也说不准自己的老公,是死是活;
老乌说不准白老师还能去外滩办画展;
看画展的游客也想不到,自己走进画廊还被「暗讽」了一番。
这种普通又不普通的叙事风格,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包括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伍迪艾伦的电影。
他几乎是唯一一个在电影里絮絮叨叨但是我会听下去的人。
因为在他的絮叨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怎么故事和生命就这样流逝过去了?
我总是从他的平静中,捡到很多反光的碎片——
逼逼赖赖的是他,不可自拔的是我。是为反光。
只言片语的是他,完整拼凑的是我。是为碎片。
老伍迪做喜剧出身的,但是我有时候看着他的电影,看着看着,就很伤心。因为他太聪明了。
他聪明得让我伤心。
大道理全都看得透,有什么意思呢?事情一件件都说穿了,又有什么好骄傲呢?
看他的片子,我常常笑的点都跟别人不同,因为我知道他最喜欢调侃的还是自己,还是精英,还是虚与委蛇的上等人的体面。
【爱情神话】只是这种叙事方式的起点,但是它终归是开始了。开始不以「奇观」去拔得头筹。
不知道这不是也是一种际遇。
如同——
李小姐最后给白老师发的微信。
干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来感觉了。
—— 还是让我感性地把这片子理解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吧,一场导演试图与观众产生的调情。
甭管怎么拍的,
重要的是,
感觉来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