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无己
「至人无己」出自 【庄子·逍遥游】 ,原文除了「至人无己」外,还有「神人无功」和「圣人无名」,但是这次只讨论「至人无己」。
一开始读这句话的时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以为是抛弃实我追求虚我 ,跳出思维从局外来观照小我。直到有一天我读到 【论语·雍也】 中一段孔子的话「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后突然就明白了每个人都是通过立人来立己、通过达人来达己的。也就是说 无己就是有他 并不是强调虚无或者空无一物,心中有他自己就少了。这样一下子好像有个抓手一样,就好理解多了,也便于执行,我一直有个疑问不能执行的知还是知吗?
追求幸福是人的普遍的本质倾向。而幸福的基本内容就在于人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实现。而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总是以他人的自我实现为前提的,或者说,每个人的自我实现当中都包含了他人的自我实现,这样一来,通过立人、达人来实现立己、达己的目标,也就成了人的普遍倾向。而这种倾向就体现为孔子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仁。换言之,仁就是人性的内涵。
水利万物而不争
下面老子道德经讲得就更清楚明白了,水利万物不争还是有些含蓄。
【道德经 】 第八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就直接多了,够直男吧。
【道德经 】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言以蔽之,通过利他来达到利己的目的,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流水争的不是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利他可价值互换
人的价值需要通过他人来实现,简单就是说有利于他人,对他人有用。
有人说我做好事无所求啊,做好事难道都是付出吗?那你不是得到了开心嘛。呐!做⼈呢,最重要就是开⼼。 当然了,不可否认,有的人境界真的很高,他或她做好事是无心的不求回报的,奈何天道的规则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真正为你好的朋友会对你说「帮助你就是帮助我咱们一起成长」;谦虚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好意思能力有限帮助不了你」;不够朋友的朋友可能会说「帮你这忙我可费了老大劲儿了」。
话说回来,除了父母家人外,人际关系基本上是需要价值互换的。你长得漂亮,可以让人看得赏心悦目;你幽默善解人意,可以让人情感得到寄托;你头脑灵活,可以让人得到灵感启发;你有钞能力,可以让人解燃眉之急;就算你一无所有,也能给身边的朋友带来价值,什么价值呢?垫底的价值(和自认为比自己差的朋友在一起会产生优越感)。
所以说任何人都有价值,但不同的人需要的价值不同,有人喜欢美人,有人喜欢富人,有人喜欢傻人,甚至还有人喜欢坏人( 毛姆说过」为什么女人会被坏男人反复骗?因为她的要求只有骗子能满足「 )。唯一要注意的是价值不能错位,比如一个82岁的男人想娶一个28岁的女人,那么这个男人必定是要满足富人牛人甚至超人条件之一及以上的,这个女人提供的是什么呢?年轻美貌知心可人儿。如果他们的价值需求不匹配,肯定是不能在一起的,这直接就证明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不强生事不干涉因果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了,说我是有慈悲之心的,我天生热情爱心泛滥同情弱小,难道发福利做好事还有错吗?
正如庄子诡辩所说「 子非我,安知我 」,还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的,我还特意考证了下,真有这样的人。
苦吗?我自己不觉得苦,那么何苦之有?( 程颐【二程集】 记载有人对他说:「先生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劳苦。」他回答:「 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 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
陋吗?我自己都不觉陋,那么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引用【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所以基于此,还是像 伍佰唱的【被动】 一些好。日知为智,耳听为聪。诺奖获得者海明威也告诉我们:「当人们说话的时候,要听得进去,但是大多数人从不倾听。」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听了又怎样呢?后面还有很多步骤要做呢!
就像 电影【江湖】 中大佬洪仁对左手哥说得那样:
说了你又不听,听了你又不懂,
懂了你又不做,
做了你又做错,
错了你又不认,
认了你又不改,
改了你又不服,
不服你又不说!
推荐书籍
建议大家多看看看名人传记,特别是那些没有背景白手起家的,肯定在做人做事上有过人之处。 比如高阳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唐浩明的【曾国藩】全集、张鸿福的【袁世凯】(全三册)、任中原的【杜月笙全传】。
当然了一些基础书籍【 易经】、【论语】、【老子】、【庄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杨立华的【中国哲学十五讲】 还是值得国人读的,读了才能打下基础,才能有后面的讨论。就算那些成功的文盲也懂得一些【易经】中的道理,这些道理虽然有的人日用而不知但确确实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