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也只是人而已,正常人怕什么,咨询师就怕什么。
怕穷,怕累,怕被打,怕生病,怕房贷断供,怕【海贼王】看不到终集……
而题主的问题,其实是来访者问出的,并且还是个教育方向的儿童咨询。
那么问题就有意思了。
一位资历深厚的督导师跟我说过:来访者遇到的问题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和这个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想知道咨询师害怕的东西?
并且,他盯了咨询师足足60秒,才问出这个问题,代表着他思虑再三,这个问题对他非常重要。
怕,就是恐惧。
他想了解咨询师的恐惧?
或者说,他希望以「恐惧」为话题,和咨询师进行一些深层次的交流?
这代表着,他的生活中,存在着一样他很害怕的东西,很恐惧的东西,引发了他的焦虑。
并且,他应该是从未和人倾诉过,一直隐藏在心里,以至于焦虑长期被压抑,形成了第二重焦虑。
所以,是他想了解咨询师的恐惧吗?
不,他想要的,是咨询师了解他的恐惧。
被了解,并被理解,并与之共情。
这就是孩子通过这个问题想表达的诉求。
那么这里,我们就可以轻易窥见他家庭的亲子关系现状: 父母对孩子关心,但不关注。
关心,是因为父母愿意花钱去给孩子做心理咨询,代表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不关注,是因为孩子内心积压的焦虑,本能会向父母倾诉。但是父母并不一定在意孩子的「童言童语」,就会导致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对父母失望,失去信任,不愿意再吐露心声。
这个孩子究竟恐惧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他想要表达自己隐藏的恐惧,并且能不被轻描淡写地忽视,可以得到安抚的这一份诉求和心情,才是重点。
那么,是不是咨询师给他这一份重视,就可以了呢?
非也。
咨询师不可以,也不可能直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因为来访者的情感寄托并不在咨询师身上,如果在,那就需要咨询师逐步处理来访者的移情。
沉迷于被来访者信任,享受来访者的移情,并认为自己可以处理来访者问题的咨询师, 都是不合格的。
最终,来访者的一切诉求,还是要指向他自己生活中真正寄托了他的情感,被他爱着的那个人,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情感的寄托,自然是在父母。
让父母了解并理解孩子的心情,让父母从「关心孩子」转变为「关心且关注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再被忽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切实的、体贴的爱。
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了,他们自己就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不需要咨询师多插手。
最后,正式以 咨询师的身份 回答题主的问题:
咨询师真正害怕的,是在来访者一次一次地咨询后,寻遍他的世界,都找不到爱他的,可以寄托他情感的,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的人。
咨询师只能建立一份移情和被移情的关系,暂时拉住他的状态,让他不要往下掉。
但这份关系是虚假的,它不过是靠咨询费维持的,既不真实,也不现实,无法帮助来访者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终究有一天,关系会破裂。
咨询师只能眼睁睁看着来访者孤独地回到现实中,犹如那一天,他孤独地过来咨询一样。
我是 @文子
一只可爱的心理咨询师。
用朴实的语言解读精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