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现代医学是否有违自然?

2017-09-09心灵

疾病的迷思

为何总是医不好?

人们常说:「不要讳疾忌医。」意思是说,有病就要赶快寻医治疗,不要等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变成不治之症。

问题是,如何知道自己生病呢?

有个小朋友问老师:「霍去病是什么病?」也许这是一个冷笑话;可叹的是,很多人对于自己身体和疾病的无知,就像这个孩子一样。有时候,明明自觉不舒服,可是检查不出任何异恙,就以为没事了;最常见者,如腰痠背痛。

症状与疾病究竟有何关联?该如何治疗呢?

现代主流医学认为,人体常因细菌、病毒侵入而生病,因此,以消炎、抑制生长或切除等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另一类传统医学则主张,因为经络不平衡,导致「太过」或「不及」而失调成疾,须以调整经络平衡为手段。

近几年,人类在基因医学、干细胞移植等尖端研究已有突性进展,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我们也要提醒,在人类长期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研发新药、控制疾病的同时,新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加中!虽然,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但不可否认,许多人是「带病延年」,他们的病情虽然暂时获得控制,延缓了恶化的时程,但是行动不便,举步维艰或与药为伍,卻也无可奈何,只能消极地视此为老化的必然现象。

还有很多人罹患某些疾病后,始终无法根治,即使吃药和打针,顶多只能暂时减轻痛苦,一旦药效过后,老毛病又犯;虽然总盼望病魔能早日远离,然而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过去了,还是在痛苦中渡过,令人十分苦恼,也不禁疑惑那些吃的药、打的针,究竟所为何来?

慎选治疗方式

主流医学是从疾病发生后的结果来倒回推论研究,用解剖尸体的方式探萦身体的构造和功能,然后做出的判断,並对人体的病变位置做局部研究,以构造或成分作化学性分析,再按照此分析找出致病细菌或病毒,最后针对细菌或病毒进行药物化学性消除。这样的研究方向,对找出因为各种外来入侵的微生物、细菌或病毒所引发的疾病很有效,因此在公共卫生和细菌防制方面可说成果显著。

但是慢性病及其他多数非病毒病症呢?往往不见改善甚而更糟。为何会如此?有没有可能是治疗方式出现盲点呢?例如:肝病、胃病、心脏病等,真正的病变根源或许並不在这些器官本身,但人们往往误以为疾病的发生点(病名),或疼痛点就是疾病的根源。其实不然!

如何判断慢性病的治疗方式到底正不正确?综观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器官或组织一旦发生慢性病变,第一步骤就是「控制恶化」;要是没有受到控制而恶化加深,就进步割除器官组织;若是割除的部分因为过大或者有其无法取代的重要功能,就以代用品替代,如人关节等。这样的「治疗方式」,倒不如说是「处理方式」来得恰当些,而非回复健康的本质。

长期下来,才发现到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都有其独特且无法取代之处,于是方法有所改变,但是基本观念没有变,等于换汤不换药。

照理说,疾病获得治疗之后应当没有后遗症或症候群才对;可只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大多数的结果是疾病再复发,甚至引发更多的疾病,像高血压、关节病变、切除肿瘤、骨刺……等。所以大众应该体认:无论服用药物或进行手术,都只是医疗手段的一部分,而非还我健康的步骤,且尚有许多其他医疗方式可做明智的选择。

转载:生病原来是骨惹的祸~张富穗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