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和我发了好长的一串问题,说她负面情绪来了之后的三个处理方式:第一、用理性告诉自己不应该不值得,试图去体会平静的自我,但是仍然感到憋屈难受;第二、立马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但是思绪忍不住切换回去时仍然难受;第三、试图去解决引起情绪的人和事,但这个风险最大,往往解决不了还带来了更大情绪。
这三个处理方式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有时候可行,有时候收效甚微。
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处理方式的本质其实都是相同的:我感受了我的情绪,然后产生自动思维,这个情绪是不好的,我不要它,有什么方法把它处理掉。
往往情绪不是来源于事件的情绪,是情绪无法被解决而产生的第二情绪。很多人解决情绪问题,很着急,能够感受到这种着急不是事情引起的,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无法控制情绪产生的不安和恐慌感。
第二情绪很容易惯性地附加上大量的对事情、对自我、对别人的诠释和判断,事情、判断和情绪黏连在一起,这就可能导致忽略固化歪曲的认知:情绪是不由自己的,是由外在事件导致的,不应该有不好的情绪,我很没用等等。
第一种和第二种处理方式,强硬地把负面情绪赶走,或合理化或抑制,不值得难过或填进来其他东西,是在理性层面去抗拒情绪。而第三种处理方式,则将情绪的源头归咎于人和事情,直接处理人和事情,这个风险最大是肯定的,因为人和事情是无法由自己说了算的。
肯定有人问了,三个方法都不对吗?那要怎么办?
我并没有否定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行为层面,能够想到的方法都可以用,它并不是完全没有效果,它对处于强烈情绪下的状态是非常具有保护效果的。只是很多人根据最终结果来判断方法对不对,就直接否定掉了方法。
下面我再说一个概念就是: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有的人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说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高兴、快乐、愉悦就是比焦虑、抑郁、难过好呀。
因为情绪是一种感受,是对当下的一种体验,而没有好的当下和坏的当下之分。我们所有的好坏对错全部都是判断、比较和诠释,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头脑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的一种解释。
这些解释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以来被接收的庞大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思维认知、价值观和判断网络,发生一件事情,事情的信息被传送到这个判断网络,然后由它告诉你对错。所有这个判断是非常有局限的,因为我们个人接收到的网络实在太有限了,所以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我们一无所知,无法判断任何。
接受「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是处理情绪最重要的一步,不然接下来很难继续。若是不能理解,可以暂时当成一个知识来记住。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也就是说我们是不需要去解决情绪的,情绪没有问题。那有问题的是什么?是我们的判断。
负面情绪的本质就是我们负面的认知、判断、想法和诠释。 情绪的ABC理论大家都知道,可是负面情绪一来,也就顾不上去看自己的认知了。
首先, 我们很难如实如是地客观地看待一件事情,全部都是经由大脑的判断和诠释后的「我以为发生的事情」,所以沟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客观表述事情本身。 例如:「我老公总是垃圾乱扔,烦死了」和「我老公把拆下的快递盒直接放在桌子上,没有收拾」两种表达,后者会更客观一些。
这里就有明显的判断:老公的做法是不对的,垃圾应该放好,家应该要干净整洁,我的想法是更符合世俗要求的,老公应该听我的,不听我的就更不对了。所以我就很烦。最后甚至可能看到老公在家就很烦,直接导致婚姻破裂了。
其实,希望家里整洁是没有错的,错误的是,只盯着老公听我的,老公要改变这一个解决方法。
所以在事情层面上,我们要训练自己客观看待一件事情,其次 不要将事情等于情绪,将两者分开来,事情的解决思路可能会更宽,也更能允许事情没有立即解决。 因为事情和情绪分开,有利于我们得到很好的心理上的缓冲。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看穿情绪, 看穿情绪就是向内看,向内看我们的不安到底在哪里?我们焦虑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怎么将自己放在对错中自我折腾的?我们在对抗什么?我们不允许什么发生?
就像上面的例子中,可能有更多的关于整洁带来的安全感和掌控感,是自我内在的感受,可能曾经她是被训练成整洁的,不整洁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不舒服,可能还会有内在权威的压迫和道德的批判。
向内看比向外看更需要耐心,细心,看得越细,看得越精,就越是能够和内在的自己连接上,也就越能放下判断和诠释。而这才是情绪带来的提醒。
情绪不是来告诉你不好了,而是来提醒你你还背负着什么、试图掌控什么、还依赖头脑在解释什么,是时候可以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