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何管理儿童的情绪?

2021-08-04心灵

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情绪上表现强烈的波动性、反复性、两极性,繁重的学业压力和身心的急剧变化常常使他们处于低落、自卑、迷茫、孤独等情绪体验中。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感到不知所措,习惯性地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指责:

「你总是这么消极!这点小事有什么好沮丧的呀,大家的心情都被你毁了。」

「你为什么不在学校写点作业呢?你总是这样,一点预见性都没有。」

然而,指责并不利于孩子承担责任,还有可能导致孩子逐渐压抑内心情绪,形成「讨好型」人格。

回避:

在孩子有些许情绪波动时,安慰TA:

「别担心,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好了好了,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完就要开心哦。」

回避虽然能临时消除消极情绪,虽然这通常是出于好意,但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主观臆断:

「你的反应也太过度了」

「又来了,明明不算什么大事,你就开始哭。」

此时,孩子的情绪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强制压在了心里。同时,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并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可能降低与父母沟通的意愿。

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在幼儿的情绪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回应影响儿童的情绪、情绪能力以及情绪调节。每一个情绪背后都代表着一种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身为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1. 意识到情绪背后的表达

您是否还记得孩子小时候,当您亲昵地抱起其他小朋友时,孩子会又哭又闹,甚至又踢又打。然而,只需要回过头来关注一下孩子,一个眼神,几句安慰,他的情绪便会慢慢平复。

那时,孩子的哭闹,无非是在表达内心渴望得到父母关注的需要。

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复杂到父母无法立即判断出孩子内心的想法。

孩子的情绪究竟是在向我们表达和呼求什么呢?

无论我们能否直接识别出孩子的需求,都应该对其报以理解和尊重。

2. 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空间

当我们想要与孩子谈论情绪时,首先要在空间上给孩子一种安全感、保密感。

空房间或是无人安静的角落都是很好的选择,也可以在散步中「边走边聊」,这样会使孩子在讨论问题时感到更自在。同时,在谈话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干扰。

比如,避免被室内的电视、音响或其他电子设备分心,避免在孩子说话时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等。

当然,这样的对话也可以通过电话完成,其关键在于双方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多干扰。

3. 支持孩子情绪的表达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还不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出现情绪变化时,让他们安全地表达出他们的感受很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肯定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与孩子共情等方式让他们感到被支持和理解。

比如以下这些简短的语句: 「我很抱歉发生这种情况」「听上去真的很伤你」「我明白」「那也会让我生气的」

4. 探索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情绪波动是其心理需求引起的,也为家长认识孩子、孩子认识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身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假设性」问题,来帮助孩子探索自己内心的需求。

一方面,以开放式问题的威胁性较低,能够增强孩子的沟通意愿;

另一方面,「假设性」问题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被「要求」,为家长留出了提出建议的空间。

比如,当孩子在周日下午因为未完成作业而焦虑时,您可以试着引导他:「 如果这个周末重来一次,你会怎样安排你的事情?」

5. 用行动表达支持

除了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用言语来安慰孩子之外,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向孩子表达支持也十分重要。

这些行动可以是「拍拍肩膀,让孩子感受到信任」,也可以是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为孩子提供监督与帮助等。

本文介绍的情绪疏导技巧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还需从现实情境出发。

如果孩子情绪问题较严重,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建议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