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理智化,我感觉我挺理智的,虽然这也意味着我的内在有非常丰富的情感。
比如我对待我的家庭中的矛盾非常理智,其实是我过去在家庭里体验到很多不安和让我觉得无法进行情感化表达的东西,家庭里还有那些对他人的没有边界的干涉,当然,家庭也有很多的美好,不过, 如果我感觉其他人不能理解我的表达,我可以怎么样让自己感觉到有力量呢?那就是把感性和情感的那部分收起来,去梳理我所面对的情况,搞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什么不可以做,让这个问题变得可以有确定感、可控感。
我在知乎回答问题的时候,看似很理智,但是背后是有许多情感性的东西的,只是我作为一个知识传播者,是带着面具的,这种柔软的和脆弱的部分或许不会直接表达出来,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每一个激进的、保守的又或者是客观的评论和回答,背后都藏着我的具体体验。
当我们在讲防御机制「理智化」的时候,这个人回避谈论情感,或许会看很多理论,心理治疗的也好还是其他的理论,但是这是心理发展的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因为它导致咨询师难以工作,就觉得它是坏的, 理智化可以使得人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调动自己的资源去解决问题,这是很需要自我的力量的,我们需要充分去理解这些表现背后的意义。
从叙事疗法的角度,我们可以去还原那个理智化的来访者形象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构建过程知道了,这个人的自我的构筑过程知道了,我们才可以一层层剥去那些在故事发展中添加上去的内容,看到这一切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去看自己的反移情,那些我们认为是来访者的阻抗的东西背后给来访者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去发掘这些不恰当背后的恰当。
人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我们的理论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健康的和成熟的,但是只有对来访者保持好奇,才可以让我们超越我们自己的理论(理论本身可能阻碍咨询,让我们太执着于某个表面的目标,比如让来访者感性一些、情感一些)去看来访者的需要是什么。 虽然他看起来很理智,但是他还是来咨询了,过来表达和诉说了,他的自我探索和自己给自己的解释意味着什么呢?他的了解自己的动力是什么呢?
无需要来访者放弃他的善于思辨和使用逻辑的倾向,这就相当于逆着他的倾向工作,否则我们的建议就成为了反对来访者的一个理智和道理,还是在一个对立的循环里 。
对于来访者的自我剖析,我们也不要盲目地肯定 ,只是说他对, 他来咨询肯定也希望可以帮助他自己,而不仅仅是找个赞同他的人,他需要被看到、被理解 ,了解自我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 去猜想这些动力,去试探性的命名,去镜映,去还原来访者可能努力在做的但是没有完全消化的部分。
有时候这种不消化可能表现为感觉什么都知道,但是依然不舒服,不能过上让自己感觉真实的生活,这说明这种了解自我背后的那个动力可能还是在制造内心的冲突。 有时候我们会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产生一种反移情,并且觉得对方没有现实感,觉得对方理智的思考背后没有考虑这个、没有考虑那个,但是在理智上,我们可能是无法说服对方的,我们的理论能力或许还真的不如对方,和对方辩论也就是付诸行动啦。 我们需要觉察对方讲的那些看似是很对的东西背后的模式 ,比如对方理智地谈到自己怎么去理解他人,既然都可以理解他人,那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就很容易被带着跑,不知道自己怎么把握方向, 我们需要去看来访者的经验组织原则 ,比如来访者可能在表达他习惯性地理解他人,并且展示自己都在主动理解,是其他人不理解他,使得他闷闷不乐,这个理智的背后有情感性的动力,那么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组织原则呢?这就推动我们去探索一些更早期的东西,比如他和父母的关系模式,他在那些关系里的感受,这些经历使得他的理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个理智的人在关系里寻求一个什么样的自体客体,去理解他,去回应他,告诉他我们看得到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