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他人需求、迎合他人期待, 不一定就是 难以接受真实的自己 。
要区分 亲和力 和 软弱 。
两者的本质区别就是【 人格主体性】 。
在 保护好人格主体性 的前提下, 亲和力是优化生存环境、人际关系、提高自我价值感的 。
有问题的是 无原则无底线地退让 、或者叫 软弱 。这是因为 害怕社会性死亡 。
事实上, 恐惧社死 的 另一种表现形式 就是 霸凌他人、诽谤诬陷、先下手为强 。
所以,也可以说 软弱和霸凌互为表里 ,所以才会有 欺善怕恶、欺软怕硬、窝里横 。
两者都难以表现出真正的亲和力。
亲和是建立在 真的喜欢人、亲近人 的基础上。
软弱则是因为 害怕人、恐惧人 ,所以要 逃避社交攻击 。
后者影响幸福感 一点都不奇怪。
有亲和力的人突然被侵犯了,也会捍卫人格主体性。
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
打完架可能又变回去了。
现实生活中 没有人是完美的 ,但是依旧 觉得人可爱 。
在互动的过程中,愿意 相对真实 地展现自己、同时看见 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
有基本的社交安全感:相信人类的善念,即便遇到了恶人恶事、尽力而为化险为夷。
人间是黑暗,但还是喜欢人、亲近人。
想咋样?
软弱则 恰恰相反 。
软弱的人受到攻击可能会一下憋住、难以做出有效应对。
平时却会主动侵犯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人 (因为自体感弱、需要刷社交存在感)。
【 人格主体性】 没那么夯实, 合理施展权力的边界感 会差一点。
一不小心就侵犯别人。
事后又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干过的事。
这也是因为害怕社死。
这种恐惧情有可原
——社死其实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死亡。
其背后就是「关系中的存在感、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不足。
中国是关系社会。从小受过霸凌孤立的人太多了。为了逃避社死,很多人会不择手段。
成年以后,多多少少都需要通过个人努力把这一块补上。
否则就会陷入新一轮霸凌和被霸凌的死循环。
要积累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要先学着去做一些自己热爱的事、发展一些特长、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核,然后在不同的团体中积累正面的社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