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武则天最后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家?

2017-12-18心灵

「皇帝有个金锄头,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这是既没有阅历、又没有思辨、还想当然的小农思想。

认为武则天会纠结于传位李家还是武家,这也太小看武则天了。

武则天如果真的这么蠢,她根本做不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

事实上,武则天本来就是想要,在自己死后,把皇位还给李家的。

困扰她的是,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在自己死后,才把皇位还给李家。

把皇位还给李家不难,但是加上「在自己死后」这个前提,

而不是自己还活着的时候,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

某种程度上说,这两者是很矛盾的。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武则天是如何以她过人的政治智慧,

来解决这个矛盾的。

我们都知道:

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为了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

我们「预期」到做某件事长远看是划算的,我们才会忍受暂时的不舒服。

对长期利益的「预期」,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

武则天作为君主明白主动引导 ,官员和老百姓的「预期」,的重要性。

武则天逆势而为,改朝换代,自然激起了众人的不满。

对抗要冒杀头的风险,众人想要对抗,总得先掂量一下,反抗的成功率。

如果武则天最终是要传位给李家,那不值得冒掉脑袋的风险马上就动手。

因为马上就反抗的人,都被武则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

武则天知道,大多数官员,是反对她改朝换代的。

但是,她又不能把他们都杀光。

一来,她没有那样的能力。

二来,杀光这些人,就没人给她干活了。

所以,她要尽可能团结大多数。

一方面,把坚决反对她的人迅速杀死,以绝后患。

同时威慑那些温和的反动派,断绝他们迅速复辟的念想。

另一方面,打一巴掌再赏一甜枣,让他们知道,

皇位最终还是李家的,只需要多忍耐几年就可以。

武则天对大臣们说:

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

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

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

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

这样一来,大部分人就不得不妥协。

如果马上就反抗,那立刻就会被诛杀,

即使李唐复辟,自己也捞不到好处。

如果耐心等待,天下终归还是李家的。

武则天称帝时候,已经六十七岁。

李世民和李治,五十多岁时就去世了。

众人大多预期武则天活不了几年,

不值得为这几年,白白送上自己性命。

万一武则天真的传位武家,

武家的继承人那么脓包,

等女皇死后,众臣再动手也来得及。

当年吕后专权时,吕家也曾嚣张跋扈。

吕后一死,不费吹灰之力,诸吕就被平定,

这样的先例人人都知道。

况且,武则天基本上是不可能传位给武家的。

大臣们都知道,武则天和武家人,有着血海深仇。

武则天的父亲有两位妻子。

原配相里氏早死,留下元庆元爽两兄弟。

李渊亲自做媒,让杨氏做了续弦。

杨氏没有儿子,只生下武则天姐妹。

武则天的父亲死后,儿子继承家业。

杨氏母女被欺负走投无路,

武则天这才入宫,以求绝处逢生。

武则天当皇后后,苦于朝廷中没有自己的人马。

不得不放下仇恨,提拔自己讨厌的两个异母哥哥入朝做官。

没想到这两人不但不痛改前非、知恩图报,

反而得意地说,他们被提拔,不是靠了妹妹,而是靠着死去的父亲。

武则天发现, 自己以德报怨,换来的居然是以怨报德 ,立刻勃然大怒。

马上把武氏兄弟贬黜出京,两人之后不久就死去。

他们的家人,男的披枷带锁,被流放到岭南荒蛮之地,很多人都病死了。

女的被没入宫中,做下贱的奴婢,做最苦最累的活。

欺负杨氏母女最厉害的人,甚至被记仇的杨氏, 鞭打到肉尽骨见而死

活下来的那些人,心里怎么可能不痛恨武则天呢?

武则天怎么会放心,让自己的仇人做继承人呢?

于是,官员和武则天取得了暂时的妥协。

但是,武则天自己也清楚地知道,

如果她稍微不注意,众臣马上就有可能马上叛乱。

所以,她把武家人召回来,许以高官厚禄,

要他们密切监视文武百官的动向。

武家人也不傻,他们知道自己是武则天的恶狗,是用来咬人的。

武则天去世后,如果他们得不到皇位,很可能马上就被清算。

如果武则天的亲儿子没了,那皇位就很可能落到他们的手里。

所以,他们不停地收集李显李旦的黑材料,想要杀死这两人。

但是,武则天清楚,让亲儿子继承皇位,自己还是母亲。

让仇恨自己的侄儿继承皇位,她不但得不到祭祀,

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

整个家族,全部都会被武家人杀死。

她只是在利用武家人而已,犯不着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所以,任凭武家人如何上蹿下跳,她都不会杀死自己的亲儿子。

但是,同时她也要断绝群臣的非分之想,否则她马上就位置不稳。

所以,在表面上,她还是要给武家人一点念想,

让他们好好监视那么多不安分的大臣们。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做好平衡。

皇帝的位置谁都想做,但皇帝一个人再苦再累,也防不住那么多人。

性价比最高的办法就是,让各种有可能挑战她的势力互相斗起来。

如果各种势力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那皇帝的位置才安稳。

不仅大臣们的势力要平衡,皇子们的势力也要平衡。

为了皇位和富贵,皇子会和大臣结党营私,互相斗争。

如果平衡起来,那皇帝的位置还算安稳。

如果一派打到了其他派别,那皇帝的位置也不安稳了。

历史上,皇子们抢班夺权,逼死皇帝的事情数不胜数。

武则天之前,就有李世民杀死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

再往前,有隋炀帝杨广斗倒哥哥杨勇,逼隋文帝杨坚退位。

我们熟悉的电视剧【琅琊榜】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太子和誉王斗了十年,梁帝的位置一直很稳固。

等靖王斗倒了太子和誉王,梁帝却迅速成了孤家寡人。

这种事情,太多太多,武则天不得不防。

尤其是,她改唐为周,本来就不合法。

如果发生政变推翻她的统治,那是天命所归、理所当然。

如果她立李显为太子,很快就会有很多人聚拢在李显周围。

大家都知道,拥立未来的皇帝才最有前途。

武则天在钢丝绳上辗转腾挪,终于做到了平衡。

可是,好不容易做到了内部平衡,外部又不平衡了。

武则天改朝换代时候,杀死了很多反对她的军队将领。

导致本来还算平静的边疆又动乱起来。

北方的默啜可汗,打着弃周复唐的旗号叛乱。

武则天镇压不成功,谈判也不成功,只能想其他办法。

她只好把李显召回,立为太子,这就堵了默啜可汗的嘴。

再让李显出面去募集军队,人心所向,几天就招到五万人。

默啜可汗看到大军压境,就退回漠北了。

经过这事,武则天清楚地看到,老百姓还是忠心李唐皇族的。

如果她再把李显废掉,那么老百姓肯定不答应,边疆也会动乱。

李显重新被立为太子,大臣们吃上了定心丸。

可武则天很担心,万一有人迫不及待、要她马上退位呢?

所以,她还得让武家人好好监视不安分的大臣们。

但是,既然立了李显为太子,武家人就没了退路。

武家人多次陷害李唐皇族,李显登基后,他们难免被清算。

没有了后路,一眼看到底,武家人还会尽心尽力地监视大臣们吗?

怎样既让武家人好好监视大臣们,又给武家人准备一条后路呢?

聪明的武则天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李武合流」。

她让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宁等人,

在明堂昭告天地,发誓和睦相处,誓言刻在铁券上,藏在档案馆里。

让李显的女儿永泰郡主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为魏王武承嗣的儿媳,

另一个女儿安乐郡主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崇训,成为梁王武三思的儿媳,

又一个女儿新都公主下嫁武则天的侄孙武延晖,成为陈王武承业的儿媳。

让太平公主嫁给定王武攸暨,还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其实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原配被杀奉旨娶太平公主的不是薛绍,而是武攸暨。

这样一来,和水土为泥,李武两家变一家,就能和睦相处了。

武则天觉得,凭借她的绝顶智慧,问题终于解决了。

可是,旧问题刚刚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了。

李武合流的速度太快了,朝廷又失去了平衡。

作为李武合流代表的太平公主势力迅速崛起。

武则天年纪大了,又发出了明显的还政于李家的信号,

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流传着她要退位的风声。

武则天活着一天,就要掌权一天,哪里容得下大权旁落。

于是,她放手让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扩充势力。

给两人建立了控鹤府,发展出李武之外又一派势力。

二张势力越来越大,牵制了李武势力的发展壮大。

太子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

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

快要生产时,她的哥哥皇太孙李重润来看望她,

三人偷偷议论起了二张势力的日渐壮大。

没想到此事被人告发,三人都被武则天赐死。

二张也曾考虑过倒向李显,

甚至李显回京被立为太子,都有二张向武则天吹枕头风的功劳,

但是,武则天用自己的孙辈之死为代价,

让二张和李武结下了永远的梁子,再也没有可能联合起来。

虽然李武势力损伤惨重,但事后武则天把禁军指挥权给了李旦,

作为对李武势力的补偿,李武势力和二张势力严重对立起来。

武则天又取得了暂时的平衡。

二张一派的富贵荣耀,完全来自于武则天,他们陷害了那么多大臣。

武则天如果退位,他们立刻就会被清算。

因此他们极力阻止李显继承皇位。

拥护李显的大臣们,搜集了二张的无数黑材料,

可武则天无动于衷,怎么都扳不到二张。

李显自己倒是不太担心,他的太子位置很稳固。

武则天肯定不会传位给二张,她已经八十多岁了,

大病了好几次,眼看就要死去了。

二张再嚣张,也没几天好日子了。

如果贸然行动,万一失败,他就倒大霉了。

即使武则天死后皇位传给李家,

那也是他弟弟李旦得到皇位,

李显他自己反而为别人做了嫁衣。

但是,以张谏之为首的大臣们不这样想。

二张势力不断制造事端,以宰相魏元忠为例,

一个又一个拥护李显的大臣被打倒。

这样,没等到李显登基,

拥护李显的大臣们就被二张打倒很多了。

所以,他们趁着武则天年老体衰、人心思变,

就开始暗中串联,准备发动政变。

武则天病得越来越重 ,无法批阅奏折,

更无法上朝理政,连宰相都见不到她几面。

她对朝廷的控制,完全依赖于二张对大臣的监视

可二张毕竟是不学无术、靠脸蛋生存的草包,

没有多少政治斗争经验,低估了老臣们的能力。

以张谏之为首的大臣们老谋深算,逐渐往军队中渗透,

将领们知道武则天命不久矣,跟着她混没几天好日子了,

于是向老臣们投诚,张谏之等人因此控制了部分军队。

最后,神龙政变发生,武则天被逼退位,还政于李家。

张谏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李显有功,

被丹书铁券封王,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他们这样做,既为公,也为私,

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李显并不信任他们。

也正是由于李武合流成功,李显登基后,

武家非但没有被清算,反而继续掌权。

李显用武家人做平衡,来制衡张谏之等人。

所以,综上所述,

武则天从一开始就想着把皇位还给李家,

只是,她如果把这一点挑明了的话,

政治平衡立刻就会被打破,

她自己的皇位马上就不稳固,

这一点,也的确被历史所证实。

所以她才引入二张势力,

以求再次取得政治平衡。

很多人以为武则天会因为选择继承人问题而苦恼,

那真是太低估武则天的能力了,

这个问题在她眼里,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她发愁的是,如何能够保证

既能死后传位李家,又能生前不大权旁落,

这样的超级难题,才配得上她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

演了那么久的戏,武则天最终还是没有把江山留给侄儿,

皇位只不过是她骗驴子们拉磨的胡萝卜,可望而不可即。

但是,历史上还真有把自己的江山留给侄儿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