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看过【愤怒的海】没有?金丽娜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电影里,金丽娜谈了几个男朋友,看看她的情感之路:
A、李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和金丽娜多次分手又复合,互虐,相爱相杀的关系。
B、李苗舍友。这个关系很短暂,所以没有体现什么。但金丽娜因为李苗苗拔掉牙齿表白,就感动了,就又和李苗复合了。
C、店长,暖男。店长是希望成年人的恋爱的,但金丽娜需要的是父爱和男朋友的复合体。金丽娜没有实现需求,分手和李苗复合。
其实店长,是最适合治愈她的,可是金丽娜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的认知,所以需要先做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
关于金丽娜的人格。
对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在公号【不能撒娇的女孩,金丽娜的边缘人格】,另一篇【涉过愤怒的海】里的李苗苗是不是超雄患者?】, 更多电影心理剖析,欢迎关-注我的公号 @ 不怂心理
以下为原文节选:
标题:不能撒娇的女孩,金丽娜的边缘人格
丽娜的边缘型人格
人们对丽娜的评价是两极化的,有人认为她太任性,有人觉得她可怜。我们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看,她有着典型的边缘人格障碍:极端恐惧被抛弃,因为细微情形感到被抛弃,所以当李苗不像以前那样扔鞋子时,她就以为被抛弃了;看待别人非黑即白,极端理想化,极易感动,当看见李苗做了一件「好事」立马脑补成完美男友,忽略他的一切性格缺陷;情绪极不稳定和敏感,当男友误会自己出轨时,她通过自残来证明自己......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恐惧心理在作祟。
据统计,在所有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中以女性居多 ,女男比例约为3:1,其中不少比例有自杀倾向。产生的原因比如童年可能有抚养者不当的惩罚、婴儿期没有得到满足、家庭创伤事件等。其心理动力可以这么理解:当他们遭遇多种无法逃离的心理冲突,反映为瓦解性的依附关系或焦虑,为了适应这些心理困难,往往用原始防御机制适应生活,起病于儿童后期或青春期,成年后发展成边缘性人格障碍。丽娜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来说说她的家庭。
把嫉妒当恋爱,爱情的失格
丽娜来到日本后,刚刚成年,其边缘型人格逐渐形成。 丽娜的童年几乎没有同龄人,缺少社交技巧和对人性的了解 ,对外界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所以,她对陌生环境充满着好奇和希冀,甚至带着儿童的幼稚——这种幼稚可能是人格未充分发展造成的——认知模式和一些行为停留在童年阶段,这也意味着她需要一个「父亲的替代者」。
李苗不是那个「父爱替代者」,而更像是童年玩伴。所以她把李苗「嫉妒自己的鞋子」当作爱的举动,而把「嫉妒」当作爱的唯一标准,体现出儿童般绝对占有的欲望。但当李苗沉迷游戏,哪怕只有一次没有像以前那样扔鞋子,她的防御机制立刻启动,决策时间短,马上理解为「男友不爱自己」,马上陷入疯狂,立刻分手。为了让前男友吃醋,同时也是坚信「猎手理论」,丽娜和李苗舍友上床,也体现出边缘性人格者的冲动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的特点。李苗嫉妒心大爆发,在丽娜面前拔掉一颗牙齿表白,这一举动不但没有被她解读为「极端」,而是解读成了「真正爱自己的表现」。
这说明丽娜更容易被异常举动的异性所吸引,因为 她宁愿受虐也不愿陷入不安情景之中。在她的认知里,只有异常的举动,才能作为爱情的证明,才能减少对被抛弃的焦虑。
暖男,父亲的情感替代者
与李苗再次分手后,丽娜邂逅了一个暖男型男友。这几乎是她修复亲密关系困难的绝佳机会。店长赠送一对珍珠耳环向她表白。店长是一个性格相对完善的人,对丽娜十分照顾。她本来容易被感动,被店长真诚感动便马上确认关系。
店长喜欢丽娜。但是她频繁撒娇,过度刻板的行为像一个小女孩那样,让店长渐感疲惫。早晨店长赶着上班,丽娜要求抱抱,不让他去上班, 这种近乎「作」的撒娇,实际上是对于童年没有父爱,不能撒娇的补偿。因为童年不能撒娇,在陷入恋情后就会陷入几乎病态的撒娇模式,将男友当作了养育者角色。 和前任男友关系一样,丽娜喜欢用仪式感的举动,测试男友是否爱自己,这种近乎撒娇的做法不仅是一种测试,更是丽娜欲望的外在表示。对于店长,丽娜 经常把冰冷的手伸进男友被窝,以获得男友的拥抱和包裹,享受男友无限宠爱与包容—— 就像本来童年就该得到的爸爸宠爱一样 ——但这很显然不是成年人的恋爱。但这一次,店长没有像以前那样做,而是卷走了棉被。男友没有像以前那样拥抱和宠爱,丽娜被抛弃的恐惧瞬间点燃。但正常谈恋爱的人都知道,其实这种疏忽是可以原谅和沟通的。但丽娜习惯了在受伤后沉默、隐忍、爆发和离开,而不是坐下来好好谈谈。
她疯狂找证据,终于找到了其前女友合照,终于找到了「被抛弃的证据」,是因为一直爱着前女友,这又是一种认知错误。 其拼命找证据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缓解极端焦虑 ,只有找到「证据」才能缓解。由于童年的不当养育,丽娜认知扭曲,甚至无法与正常男性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这基本标志着她的感情之路充满荆棘。而每一次的离开,可能会返回原点,在荆棘之路上反复受虐。所以,丽娜又意识到,最爱自己的人其实是对自己最极端的那个——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李苗。
虐恋的荆棘,苦难的循环
在边缘性人格者的认知里,被抛弃的恐惧是第一位的,其他没有这么重要,所以极端依赖。 这种极端依赖可能导致他们宁愿受虐,也不肯离开虐待她的人。 在她的认知里,受虐比被抛弃好,被虐待甚至会产生「我至少还有价值的感觉」。从店长家里离开后,丽娜的痛苦心理衰弱,便急于找到被爱的证明,以缓解被抛弃的焦虑感。她翻开了前男友李苗的社交媒体,看到他被几个混混围殴的照片,开始对比,再次确定李苗苗才是那个「最爱」她的人。
了表示自己的爱,丽娜和几个混混谈条件时被强暴。李苗知道后醋意大发,殴打并要抛弃她。而这时候的丽娜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的,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忠诚,感到孤独,委屈,最后只能用李苗能看懂的方式——用自残来挽回李苗。
李苗苗虽然能够理解极端,但无法理解爱。 最后丽娜流血过多而死,也没有换来李苗的挽回。李苗见状逃跑,把她一人留在那里直至死亡。丽娜其实并不想死,只是用错误的方式,错误的语言,试图挽回错误的人。
更多电影心理剖析,欢迎关-注我的公号 @ 不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