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稳定的咨询关系是怎样的?

2020-11-08心灵

题主的提问,让我颇有感触。自2016年6月至今,我总共接受过四段心理咨询,目前第四段一周一次的SE治疗仍在继续,而曾经的心理困扰可以说已从根本上基本解决,回望近四年前的自己,几乎有脱胎换骨的感叹。这四段咨询给我带来的体验各不相同,有的是伤害,有的是启发,有的是支持,有的是疗愈。我目前的这段咨询,是我确信可以命名为「稳定」的咨询关系。

那么,什么是稳定的咨询关系?我的答案是,对于来访者而言,稳定的咨询关系必定是有疗效的咨询关系,这里的疗效,没有玄而又玄的解释空间,指的就是来访者心态与生活全方位切实的改善。

只可惜,很多时候哪怕是判断什么是真正的「改善」,对于来访者而言都并非易事。基于我的经验教训,总结一点肺腑之言:

接受心理咨询,本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同样容易迷失自我,尤其如果你不幸遭遇了人格/专业/伦理有重大缺失的咨询师,更可能于浑然不觉中身涉险境。初入心理咨询的来访,太容易把迷恋产生的亢奋误认为是症状的缓解;太容易把咨询中隐形的诱惑,误认为是关爱备至;太容易把一步步深陷被操控,误认为是咨访双方的心有灵犀;太容易把套路下的情感刺激和边界丧失,误认为是对无意识真相的接近……

究其根源,是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部分来访者,甚至一般人群里的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历经情感需求的长期压抑,我们情绪的失调源于自幼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始终与自己部分的真实感受隔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初入咨询时的状态大都可以被定义为vulnerable,很容易被咨询里的各种暗示影响乃至迷惑,在并不了解自己真实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所谓「自我觉察」,误以为在进行自我探索实质却是在迷途上渐行渐远;又由于急切的求助心情,我们往往对咨询师寄予极大的信任,顺从又勤勉,却几乎完全无力看清咨询的真正走向。

稳定的咨询关系必定会帮助来访者找回本真的感受,只不过来访者在真正找到这样的关系之前恐怕难以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挫折和伤害。我想在此总结几条我认为稳定的咨询关系的特点,包括在我看来对来访者来说特别重要的注意事项。

稳定有效的咨询,不会是一段喧宾夺主的关系

它绝不会是你生活的中心,更不会是一个吸附你全副精力的情感漩涡;它几乎是隐形的,每周那一个小时的咨询里你会安全自在,但在那一小时之外你几乎不会想起它,它并不侵占你的生活,它只给你提供一处踏实的后援,助你更全心地投入生活。

与很多来访者一样,我曾经的一段视频咨询几乎占据了我的整个生活,咨询师不断强化的暗示,是这才是自我探索的正途,但我后来终于明白,这样的咨询非常危险,在伦理和精神层面是具有剥削伤害性质的。如今,每每看到有来访者描述的咨询过程如何激情跌宕、千回百转,在咨询之外如何因思念咨询师而神思不属,或景仰咨询师如渡苦厄的慈悲大士,我都会为她们捏一把汗。移情中的来访者,往往勇敢乐观、满怀希望,她们相信奋不顾身地投入一段咨询关系,竭尽全力去爱/被爱,会最终使自己摆脱痛苦,获得澄明的真相。殊不知,这条所谓的「移情」之路,一旦踏上,有可能是一条飞蛾扑火的不归路。

在(不专业的)精神分析/动力学咨询里,有很多术语被用来合理化不稳定且无效、甚至有害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相信咨询中体验到的激荡冲突的情绪不仅全部源于来访者自身的固有情结,且是治疗起效的必经过程。这,是一种误导。专业有效的咨询,不会让来访者反复体验失魂落魄、神魂颠倒、跌宕起伏,这些激烈的情绪表征并不能说明你在经历「无意识内容意识化」,相反,大概率情况下,它只说明你因心理边界被粗暴侵犯正经受强烈的情感刺激甚至创伤,你尚存的健康应激机制正为了保护你而奋力反抗。

无论任何时候,你的咨询师以治疗、成长、爱的名义引导你将他视为所谓的「重要客体」,放任你沉溺于咨询关系无法自拔,这都是严重的失职。咨询永远应该服务于来访者的现实生活,任何将重心从来访者的现实需求转移至咨询关系本身的做法,本质上都是违背伦理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咨询之外的时间里沉迷于不断回想咨询过程,每念及咨询师便要么缱绻爱意充盈心房,要么感恩戴德至于涕下,这都是十分危险的信号,这些沉迷成瘾以及情感高张力的表征,都说明你可能遭遇了个人病理程度较严重的咨询师,他正带给你的,不是服务你需求的治疗,而是以满足他自己的欲求为目的的有害关系。他,正在侵蚀你的内心空间。

这样裹挟情感风暴的关系如果真的「稳定」了,恐怕更是来访者的灾难,它可能意味着来访者彻底在无意识层面认同了咨询师人格施加的影响,与咨询师融合共生,自此以后,来访者恐怕不得不无限期持续购买这种「咨询」服务,用以维持精神世界的「稳定」。

稳定有效的咨询,不会是一段亵玩无意识的关系

心理治疗不是对人的改造,而是应基于对人性的基本尊重;无意识机制远比大众想象得复杂,请无良从业者勿亵玩之。

总结我的亲身经历,我发现虽然心理的疗愈确实意味着无意识结构的改变,但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却有可能并非达成这一改变的有效途径。在我看来,精神分析虽然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阐释视角,但在实操层面可能存在诸多隐患。先举个例子,看看何为精神分析治愈的原理。

精神分析理论界的无敌段子手齐泽克曾经用这样一则黑格尔式的笑话比拟精神分析的过程:

上世纪初一个波兰人与一个犹太人同乘列车,相向而坐。波兰人始终局促不安地注视着犹太人,面露焦灼。终于,波兰人再也按捺不住,向犹太人发问:「告诉我,你们犹太人是如何通过榨取他人钱财积累财富的?」犹太人答道:「好吧,我可以告诉你,不过我可不会白白奉告。首先,你得给我五个兹罗提(波兰货币)。」收讫,犹太人继续说道:「首先,找一条死鱼,切掉鱼头,把内脏放进一杯水里。待到月圆之夜午夜时分,你必须把这个杯子埋进墓地。」「这样,」波兰人贪婪地插嘴道:「如果我全部照做,我也会变富有?」「还不行,」犹太人答道,「这还不是全部步骤 ,如果你想知道余下的内容,你必须再付给我五个兹罗提!」波兰人顺从地付款,于是犹太人继续他的讲述,但很快,他再次要求波兰人付钱,反复如是。终于,波兰人怒不可遏地向犹太人喝道:「你这个无赖,你以为我没有看穿你的伎俩吗?根本就没有什么秘笈,你只是想榨取我的钱财!」犹太人平静地答道:「好了,现在你知道我们犹太人是‘如何通过榨取他人钱财积累财富’的了」。

齐泽克是这么解读这则笑话的:首先,波兰人用探询的目光注视着犹太人,这已然标志着「移情」关系的建立,因为对于波兰人来说,犹太人被假定为是拥有致富知识的,象征着「被假定知道的主体(the subject supposed to know)」。而故事的最终时刻,正好对应了精神分析的「治愈」时刻——「移情的消解」与「穿越幻想」:当波兰人怒斥犹太人时,标志着他从移情中抽离,意识到犹太人的操纵与骗术;然而,紧接下来犹太人回应的时刻,则标志着对幻想的穿越,波兰人心心念念的致富秘笈,并不隐藏在犹太人尚未揭示的真相里,而是已然呈现在他与犹太人的互动过程中,这个「秘笈」,正是波兰人自己用欲望创造的幻想客体。(见【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英文版68-69页)

虽然如此戏谑地概括精神分析的过程自然有些潦草,但它揭示了精神分析至关重要的治疗机制,并非爱、慈悲、抱持这些充满高尚道德意味又具有混淆边界隐患的情感滋养,而是欲望与幻想结构的呈现与重构。很多时候,一些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在疗程无限延宕的过程中,咨询师作为知识主体的权威形象在被不断强化,来访者始终处于聆听教诲的话语权弱势,很难迎来「消解幻想」的契机。这个问题,是即使在相对规范的动力学咨询里都可能存在的。

在我的体会中,咨访权力悬殊的咨询设置本身,即为治疗过程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它很可能在不断激化来访者的无意识幻想张力,导致情绪的进一步失衡。而我在美国尝试了非精神分析取向的疗法后心态迅速稳定和成长,原因并不在于治疗师时刻反馈给我如何深奥精微的解释,而恰恰在于治疗师营造的平等真实的咨询关系,采用的专业干预朴素实用,使得因创伤而紊乱的力量感与安全感很快回归我自身。我的感触是,治疗师不应企图充当知识真相的提供者或评判者,Ta的角色只应是一个真诚善意的服务者或技术支持者,治疗的主体思路应是着眼于症状的改善和来访者全面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来访者自然会在越来越稳健自主的心态下在生活中去理解、实践、感悟。只有来访者本人,才有资格成为自己生命的最终阐释者,凡是在这一点上有所僭越的咨询关系,都未能真正尊重来访者的边界,也将很难取得真正的治愈效果。

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是一个容易激发移情幻想张力的场域,却不是一个易于消解移情的关系模式,移情的彻底解析,亦是极难达成的,更何况不少时候,咨询师方面太多的不良因素掺杂其中,导致无法被分析的移情不断积累,对来访者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过去的一个回答里曾经引用过John Beebe接受精神分析的经历。作为美国一位知名的荣格派精神分析家,他的个人分析共历时三十年,而其中前两段分析都只带给他「移情性痊愈」。对于分析师的培养模式,Beebe也提出过整体性的质疑。美国分析师的资源尚且如此,那么国内的情况又如何呢?我倾向于认为,中国普通来访者可以购买到的所谓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咨询师对无意识进行分析的胜任力,更是值得存疑的。

虽然稍加尝试动力学咨询的互动模式无疑会有启发,但面对无意识的繁复内涵,我不会选择不加节制地肆意侵扰之。心理困扰的解决并不等于需要对无意识内容进行长期解析,也不等于需要借助心理学的话语权力系统来规训来访者行为,更何况在不专业的咨询里,与其说咨访双方在煞有介事地探索无意识真相,不如说是一种畸形的情感纠缠或教义训导。只有我们每个人在咨询以外拥有的内心能量,才能真正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心理咨询只是一个暂时的辅助,它不应成为决定来访者生命内涵的意义系统。

稳定有效的咨询,不会是一段剥夺来访者尊严的关系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一部分来访者,在不专业的咨询里严重退行,混乱无助到一度需要公开求助,这是万分不幸的事。如果一段心理咨询,让来访者情绪失控到丧失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获得公道不得不到网络上自我暴露,酿成如此悲剧的咨询关系,可以说是不人道的。被尊重,是建立稳定自我边界感的基础;指责来访者缺乏边界的咨询师,一定是在咨询中做不到在人格层面真正尊重来访者的咨询师。而在咨询中感到惶惑不安,不得不用自我攻击/贬低的方式维持咨询关系的来访者,必定是遭遇了一个自身就极不稳定的咨询师。一段稳定有效的咨询关系,不会让来访者着魔般揣测咨询师的只言片语,不会让来访者将咨询师支离破碎的反馈奉为至宝;稳定有效的咨询,不会让来访者理想化咨询师群体,不会让来访者尊称所有咨询师为「老师」,不会让来访者转行兼职成为咨询师。一段稳定有效的咨询,会让来访者敏锐了悟自己的需求,更自尊、更自由地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