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倾诉的几种可能性
首先,咨询师需要考虑来访者不愿意倾诉的原因,人家花那么多钱花那么多时间,但是不愿意说自己的情况,其中必然是遇到阻碍了。
最常见的是话题带有
羞耻感
,来访者的这段记忆自己都不想面对,自然就更难说出来。这时候有些咨询师会表示尊重,有些咨询师会猜测「是不是觉得难以启齿?」
也有一种可能,这是一段
太强烈的创伤
,人在创伤中,很难把感受组织称语言,即便组织成语言,也是「前言不搭后语」,这时候,来访者可能不愿意说——更确切的描述是,不能组织成语言。这时候咨询师需要启动干预创伤的程序,或者转变更加侧重躯体的工作取向
咨访关系,尤其是来访者是
被第三方要求前来咨询的
,来访者不配合很正常。这时候咨询师要对来访者被迫前来咨询表示理解和共情
咨访关系不信任
,也许是由于来访者的模式,也许由于咨询师没有建立好关系,也许是由于咨询设置(例如上面说的第三方要求咨询),来访者觉得自己的故事不会被保密,所以不愿意说
咨访关系不安全
,来访者觉得自己说了自己的故事,会被咨询师批评、贬低、嘲笑,这可能来自于来访者的投射,也可能来自于咨询师的盲区
来访者过于聚焦自己的问题,认为讲述过去的故事没用,一心就
只想要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
。这时候咨询师要考虑心理学教育是否做到位了
来访者对于表达情绪有羞耻感,觉得还是就事论事谈论解决方案的好,
哭诉、唠叨、倾诉都没啥用
。这时候也要考虑心理学教育是否做到位了
咨询师要不要以沉默对沉默?
一切不做概念化的干预都是耍流氓!
咨询师的沉默会造成一种势能,推动来访者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这是一种促进移情发展的技术,也是推动来访者直面阻抗和防御的技术。
但前提是,来访者此刻需要面对这些信息。
沉默技术是一种更偏向于揭露性的工作,在神经症水平(关于人格组织水平,我在这个回答里有一些描述)的来访者这里更有价值。但是来访者的人格组织水平更低,咨询师的沉默会导致移情,而来访者此刻无法站在第三方立场上观察这个移情,而是将其默认为现实。
比如觉得咨询师在偷懒,自己被忽略,咨询师在剥削。
因此,使用沉默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评估:1.来访者的人格组织水平如何;2.来访者是否有观察移情的能力和心理学头脑;3.是否使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取向。
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就沉默,很不合适。
沉默最早的来源还要追溯到弗洛伊德,那时候他话比较多,在自由联想的时候叨叨叨叨叨叨,来访者就不乐意了,说你闭嘴吧,你打扰我的思路了。这时候老佛爷意识到,自己叨叨叨叨叨叨会影响来访者自由联想,影响自己做一块空白屏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沉默技术被放在了一个更合适的位置上,甚至有些精神分析师不会让来访者沉默超过5分钟,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超过5分钟的沉默,来访者的意识可能就飞到咨询之外的地方去了,反而没有自由联想的价值。
咨询师可选的工作方法
要检视咨访关系,看是否是不信任、不安全、愤怒转移等情况,让来访者「不敢说」。然后重新确认彼此权责,考虑咨询师自己的立场,维护咨询设置
评估创伤,看来访者是不是「说不出来」。适时启动一些和创伤相关的方式,例如EMDR、催眠、完形技术等
评估来访者情感,羞耻感可以等一等,或者可以不讨论「事情」,而讨论自己此时此地的「想说vs不敢说」
评估阻抗,以及是否要在现在面质阻抗。如果是阻抗的话,咨询师需要澄清:阻抗的是什么?用什么方式阻抗?(沉默?转移话题?)阻抗之后的好处是什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小厨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