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信,任何知识都能够通过花钱来获得。
一、我是一个「懒人」
大学时,大家为了能做出一份漂亮的论文或其他作业,都喜欢从网上找些素材。
室友小段为了找一份选中的资料的免费版,不惜用一天的时间去各处寻找,而我总是花钱去购买。
所以,他们总说我是个「懒人」。
我的第一份知识付费产品,是一份excel的课程。当时刚毕业,为了学习excel,花了大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系统课程。
虽然有点心痛,但是感觉这次付费不仅节省了寻找的时间,还能够系统的学习所有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知识方的课程答疑,能解决我的所有疑惑。
从此,对知识的付费一发不可收拾。
只要感觉有用的,或者自己不懂的,都喜欢买回来学习。
二、不堪的现实情况
初入职场时,要求自己一定要做个全面发展的人,不懂就去学习,认为投资自己是最划算的事情。
现实情况却是买来的课程,都安静的躺在电脑里。
翻看满满的文件夹,有的只学习了一部分,有的却不曾打开,更有甚者都不记得什么时候买的。
年底看着自己的一整年的账单,才发现自己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了知识付费上,手中没有存到钱,脑子里没学到很多东西,感觉更加焦虑啦。
三、探索内心深层需求
有天早上听罗胖的每天60秒,里面的内容提到,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最深层次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你不知道最好别做。
我就联想到自己知识付费的习惯,质问自己,付费学习内心最深层次的出发点是什么?
在自己的追问下,我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得知识是为了未来有个好的发展。
显而易见,这只是很表层的原因,而且,也只是其中一个。
经过不断的自我质问和挖掘,我慢慢的找到了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的区别,接着又在自我辩论中发现了端倪。
怎么区分【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呢 ?
表层原因是导致问题的行动(或不行动),通常用动词来描述。我付费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这个行动是表层的。
深层原因是根本原因,通常用形容词或副词描述,我付费学习是为了不焦虑、不痛苦、有优越感等。
得出结论:我付费学习是为了不焦虑,最后焦虑的不是过程,而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
四、划定焦虑的边界
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而不是漫无目的付费,你是不是以为我要是剁手?
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剁手,而是怎么把学到的知识换成结果或者金钱。
唯一的办法是划定界限来暂缓焦虑感的摧残。
比如,买了一个付费项目298元,划定界限是买后在没有出结果前就暂停买下一个项目,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至少获得10倍的门票,否则不会碰下一个项目,以此来督促自己出结果。
五、写在最后
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有和我一样的情况吧。
知识付费是不是割韭菜,是自己定义的,最可怕的不是别人割你,而是被自己的无知、不知行动而被收割。
欢迎关注【董侠客】,我将持续输出创业、副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