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心理学上的「投射」跟「移情」有什么区别?

2012-05-18心灵

「移情」主要是 一个人内在的组织原则 ,虽然它是来自精神分析的名词,但是现在更普遍的说法是「内隐关系」——就像我们平时和人相处,除了能看见、听见的,还有很多是看不见,却可能更影响彼此感受的。

而且,关于移情的来源有三类:

一种是最早 经典精神分析,觉得移情是以直接指向父母的被满足或者冲突感觉为主

一种是客体关系学派, 觉得移情是以父母关系为原型发展而来。 比起上一种说法,这里会关注更多发展、适应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单纯觉得人是被父母决定的;

第三种是这些年 主体间理论的看法,移情还包括人们和此时此地的人互动形成的感觉、组织,咨询里的「潜意识」有一部分是双方共同构建的

移情的表达也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表达说有什么感觉,这个还是挺容易知道的;

一种是通过象征化的谈和其他人的关系,或者通过梦表达的;

一种是咨询(或者别的关系)里「扮演」出来的,比如向咨询师提出照顾自己什么的要求,通过行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投射是把自身难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质或者行为归于他人的心理过程

也有觉得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防御那些让人难受的内部感觉,比如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很弱」,ta想到的可能更多「别人很坏」。除了防御的功能之外,投射很多时候还可以保护一个人的自尊,把一些有问题的东西当成别人的,才能让人感觉自己相对比较好,才能有能量去做一些事情。

人和人之间的依赖、需要、控制、失控、攻击性……都有可能是引起投射的感觉,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内部的冲突,而觉得孩子总是很冷、很热、吃不饱……还有些孩子的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也是父母投射引起的。

平时种族主义、男/女/黑权主义、对性少数群体的恐惧/特权……都是投射的重灾区。

和投射对应的是 「心理空间」,没人能保证自己的感觉就是对的,但是可以留出一些「心理空间」来不急着行动,才能从多个角度看看问题

不过, 情绪越激烈,人的心理空间会越小,「投射性认同」 也是这么来的。

「投射性认同」不只觉得别人是怎么样,还会通过人际互动,让别人和自己期待的一样。首先是自己感觉到了一些压力,并且把它们放在别人身上(自己和别人的边界有明显问题);然后通过向别人施压,想办法让别人和自己的感受一致 ,但是,毕竟人和人不可能一样,这也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如果咨询师不能在咨询里识别这种状况并有效处理,咨询关系很容易破裂,或者咨询师无意中成了带恶人,这在自恋特质、边缘人格结构的咨询里非常常见。

不过, 投射性认同虽然破坏性比投射大,但也能让咨询师身临其境的体会来访者身上的感受 ——往往是来访者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而且,处理不能光是通过理性,还需要能容纳这些感受——不只是被动的听,还要在不断回顾发生了什么,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里,保持和来访者的联系(而不是合谋、报复、退缩),建立「足够好」的咨询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