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多数情况下。
作为被仰慕的人,有人表达【我想成为你】,这种一旦出现,疏远甚至绝交,是一种很好的避险手段。
在心理上,这种避险的激活,源于被凝视比较的厌恶感,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某个人不断的凝视你,分析你的一举一动,以及分析你的思路,那怕他是出于善意,也是令人难受的。
而实际上,这类【我想成为你】的后续发展,往往也不会是仰慕者期望的美好结局。
有一些情况是特殊的,比如,花钱了,拜师,这种。
跟着师父学,要成为师父,合理。
其他的话。
东野圭吾老师有本书,叫【恶意】,我不具体的剧透了,其中的主人公,就是想成为自己朋友那样的人,然后他做了什么,激活了什么样子的心理状态,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另外,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近距离生活的人,比如,家庭环境较差的亲戚家孩子,去家庭富裕的叔伯家生活,其富裕差异导致的,他/她跟同辈的差距,开始会让他/她仰慕并希望成为这样的人,然后在长期相处之后,这种【成为】的难度,会导致对自己努力结果不满后,夸大其他外部因素,然后慢慢变成对于对方原生家庭条件更好的一种嫉妒甚至痛恨。这种可能一旦出现,即使同辈对他/她非常友好和支持,也会被看成傲慢、自大甚至可恨的。
表达【我想成为你】的这类人,会轻易的肯定他人的优势(就像题主,短短几年,倾慕了20多人,倾慕的难度极低),这种轻佻,也会导致他们会非常容易否定别人,会因为一点点的细节或者偶尔的不快,就觉得对方是垃圾。
所以本身就不值得长期的紧密交往。
另外,【我想成为你】还隐藏着,你应该对我关注一些啊,应该给我资源啊,应该教我东西,这种潜台词。
而这类人又往往拿不出什么有效的东西交换。
只有三分钟热忱和完全靠不住的所谓仰慕。
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