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路人夜访村,引出一桩离奇事
在清末民初那会儿,关外有个叫青柳村的小地方,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倒也算得上是个山清水秀之地。
村里的人世代以耕田打猎为生,民风淳朴,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这天傍晚,村西头住着的老实汉子李大山在山里砍柴,刚准备下山回家,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
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满脸血污的男子正躺在路边,一条腿似乎受了伤,鲜血染红了裤脚。
李大山忙上前询问,原来这男子是个过路的行脚商人,名叫赵四,不小心从山上滚落,摔伤了腿。
李大山是个热心肠的人,见状忙背起赵四,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后,李大山的娘子王氏见状,忙不迭地烧水、找药,给赵四包扎伤口。
李大山又跑到厨房,煮了一锅热腾腾的小米粥,给赵四端来。
赵四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赵四在李大山家养了数日,伤势渐渐好转。
这日,李大山正在院子里劈柴,赵四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神色凝重地对李大山道:「大兄弟,有件事儿我想跟你说。」
李大山放下手中的斧头,擦了擦汗,道:「啥事儿?
你说吧。」
赵四叹了口气,道:「大兄弟,你是个好人,这事儿我憋在心里难受,得告诉你。
其实,我是个逃犯,犯了事儿,被官府通缉。
那天从山上滚落,也是被人追杀所致。」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一愣,但随即道:「那又如何?
你到了我家,就是我李大山的客人,我岂能不管你?」
赵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道:「大兄弟,你真是好人!
我赵四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
不过,我不能一直在你家待着,免得连累你和嫂子。」
李大山想了想,道:「那咋办?
你腿伤还没好利索呢。」
赵四沉吟片刻,道:「这样吧,大兄弟,你带我去你爹的坟前,我自有办法。」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一愣,疑惑地看着赵四。
赵四见状,解释道:「大兄弟,你别多问,到了你爹坟前,我自然会告诉你。」
李大山虽然心中疑惑,但见赵四神色坚定,便点了点头,道:「那好吧,我这就带你去。」
说罢,李大山便带着赵四,往村后的山上走去。
一路上,二人边走边聊,倒也投机。
到了李大山爹的坟前,赵四围着坟头转了三圈,又仔细地看了看坟头的草色,这才停下脚步,对李大山道:「大兄弟,你快朝你爹坟下挖三尺!」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一愣,疑惑地看着赵四,道:「挖三尺?
你这是啥意思?」
赵四神色凝重,道:「大兄弟,你别多问,快挖!
挖了你就知道了!」
李大山虽然心中疑惑,但见赵四如此坚定,便咬了咬牙,从旁边找来一把铁锹,开始挖了起来。
挖了约有三尺深,忽然「哐当」一声,铁锹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
李大山忙俯身看去,只见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露了出来。
他忙放下铁锹,用手扒开浮土,将铁盒子取了出来。
打开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只见里面竟是一沓厚厚的银票!
赵四见状,长舒一口气,道:「大兄弟,这下你明白了吧?
我为何让你挖你爹的坟?」
李大山闻言,越发疑惑,道:「这是咋回事?
我爹咋会有这么多银票?」
赵四叹了口气,道:「这事儿说来话长。
其实,你爹当年是个响马,劫富济贫,在关外很有名头。
后来,他金盆洗手,隐姓埋名,在这青柳村定居下来。
这些银票,就是他当年劫来的不义之财,一直没机会花出去,便藏在了这里。」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老实巴交的爹,竟然会有如此离奇的身世!
赵四见李大山愣住,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大兄弟,你别愣着了。
这些银票,你留着吧。
你爹虽然是个响马,但也是个讲义气的人。
这些钱,他本打算用来救济穷人的。
你留着,也能做些善事。」
李大山闻言,这才回过神来,忙将银票揣进怀里,对赵四道:「大兄弟,谢谢你!
要不是你,我还一直被蒙在鼓里呢。」
赵四笑了笑,道:「大兄弟,别客气。
我也是机缘巧合,才得知你爹的秘密。
我如今伤势已好,也该走了。
你保重!」
说罢,赵四便转身离去。
李大山望着赵四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平静的生活,竟然会因为一个神秘的路人,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且说李大山揣着银票回到家,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娘子王氏。
王氏闻言,也是惊讶不已。
二人商量了一番,决定用这些钱做些善事,以弥补他爹当年的过错。
次日,李大山便拿着银票,到镇上的钱庄兑换了现银。
之后,他又到集市上买了米面粮油等物,挨家挨户地送到村里的穷苦人家。
村里的人见状,都纷纷夸赞李大山是个大善人。
然而,这事儿却引起了村里一个恶霸的注意。
这恶霸名叫刘三,平日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他见李大山忽然变得如此阔绰,便起了疑心,暗中派人打听李大山的钱财来源。
这日傍晚,刘三带着几个手下,来到李大山家,一进门便喝道:「李大山,你这钱是从哪儿来的?」
李大山见状,心中一紧,但随即镇定下来,道:「刘三爷,我这钱是卖柴火挣来的。」
刘三闻言,冷笑一声,道:「卖柴火能挣这么多钱?
你当我是傻子吗?
快说,你这钱是从哪儿来的?」
李大山见状,知道瞒不过去,便道:「刘三爷,我这钱……是我爹留给我的。」
刘三闻言,眼睛一亮,道:「你爹留给你的?
他咋会有这么多钱?」
李大山叹了口气,道:「我爹当年是个响马,劫富济贫,这些钱是他当年劫来的不义之财。
他金盆洗手后,便将这些钱藏在了坟里。
我如今取出来,也是想做些善事。」
刘三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想不到你爹还是个响马!
这钱既然是不义之财,那就归我了!」
说罢,刘三便命手下上去抢钱。
李大山见状,忙与娘子王氏拼死阻拦。
然而,他二人哪里是刘三等人的对手?
不一会儿,便被刘三等人打倒在地。
刘三将钱财抢走,临走时还对李大山道:「李大山,你给我记住!
今日之事,咱们没完!」
李大山望着刘三远去的背影,心中悲愤交加。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好心做善事,竟然会引来如此祸端!
这日夜里,李大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想着刘三的嚣张气焰,想着自己今后的日子,不由得唉声叹气。
娘子王氏见状,忙安慰道:「大山,你别太担心了。
咱们虽然没了钱,但还有命在。
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李大山闻言,点了点头,道:「娘子,你说得对。
咱们只要齐心协力,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次日清晨,李大山便带着娘子王氏,到山里去挖野菜。
二人忙了整整一日,才挖了一小筐野菜。
回到家里,王氏忙着做饭,李大山则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想着心事。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村头传来一阵吵闹声。
李大山忙放下旱烟,起身向村头走去。
到了村头一看,只见一群人正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李大山挤进人群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只见地上躺着一个人,浑身是血,已经没了气息。
再一看那人的模样,李大山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那人正是恶霸刘三!
众人见状,都纷纷猜测刘三的死因。
有的说是被人杀了,有的说是被野兽咬了。
然而,究竟是谁杀了刘三?
却无人知晓。
李大山望着刘三的尸体,心中暗自庆幸。
他想着自己昨日还险些死在刘三手里,如今刘三却死了,真是苍天有眼!
然而,这事儿却并未就此结束。
这日傍晚,李大山正在家里吃饭,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他忙放下碗筷,起身去开门。
门一开,只见一个衙役站在门口,对李大山道:「李大山,你跟我们去一趟衙门!」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一愣,疑惑地看着衙役,道:「衙门?
我去衙门干啥?」
衙役道:「你别多问!
去了你就知道了!」
说罢,便不由分说地将李大山带走了。
李大山一路上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何罪?
为何要被抓去衙门?
到了衙门,李大山被带到一间审讯室。
他只见审讯室里坐着一个黑脸大汉,一脸凶相,正是这青柳镇上有名的严酷捕头赵铁柱。
赵铁柱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李大山,你可知道犯了何罪?」
李大山吓得一哆嗦,忙道:「捕头大人,小人不知犯了何罪啊?」
赵铁柱冷笑道:「不知?
哼!
刘三是不是你杀的?」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一愣,忙道:「刘三?
小人昨日确实与他起了争执,但小人并未杀他啊!」
赵铁柱闻言,怒目圆睁,道:「你还敢狡辩!
昨日刘三被你打伤,今日便死了!
不是你杀的,还能是谁?」
李大山闻言,心中悲愤交加,道:「捕头大人,小人昨日确实与刘三起了争执,但小人只是阻拦他抢钱,并未打伤他啊!
小人冤枉啊!」
赵铁柱却不信李大山的话,命人对他一顿严刑拷打。
李大山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好几次,却始终不肯认罪。
次日清晨,李大山被一盆冷水泼醒,只见自己被关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地牢里。
他望着四周的铁栏杆,心中绝望至极。
他想着自己好心做善事,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由得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
李大山忙抬起头,只见一个身穿长衫、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这男子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一看便知是个读书人。
中年男子走到李大山面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道:「你就是李大山?」
李大山点了点头,疑惑地看着中年男子,道:「你是何人?」
中年男子道:「我是这青柳镇的师爷,名叫孙文远。
我闻听你的事情,觉得你并非凶手,便来瞧瞧。」
李大山闻言,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希望,忙道:「师爷大人,小人冤枉啊!
小人并未杀害刘三啊!」
孙文远点了点头,道:「我自然信你。
只是这赵铁柱是个酷吏,他认定了你是凶手,便不会轻易放过你。
你得想办法自救啊!」
李大山闻言,苦笑一声,道:「小人一个平头百姓,如何能自救?」
孙文远沉吟片刻,道:「我倒有个办法,只是有些冒险。
你愿意一试吗?」
李大山忙道:「只要能洗清冤屈,小人愿意一试!」
孙文远便在李大山耳边低语了一番,李大山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望着孙文远,疑惑地问道:「师爷大人,这……这能行吗?」
孙文远道:「行不行,总得试试。
你若不愿,那便在这地牢里等死吧!」
李大山咬了咬牙,道:「好!
小人愿意一试!」
这日夜里,趁着狱卒打盹的工夫,李大山按照孙文远的计划,偷偷溜出了地牢。
他一路小跑,来到了镇外的乱葬岗。
到了乱葬岗,李大山四处张望了一番,只见夜色漆黑,寂静无声。
他心中不由得有些害怕,但想到自己的冤屈,便壮着胆子,继续向前走去。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阵「沙沙」声传来。
李大山忙停下脚步,仔细聆听。
那声音越来越近,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向他靠近。
李大山不由得紧张起来,他握紧拳头,准备随时应战。
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旁边的草丛里窜了出来,吓得李大山大叫一声:「啊!」
那黑影也被李大山吓了一跳,忙道:「别叫!
是我!」
李大山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只见那人正是当日救他的神秘路人赵四!
赵四望着李大山,疑惑地问道:「大兄弟,你咋跑到这乱葬岗来了?」
李大山叹了口气,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四。
赵四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道:「这事儿有些棘手啊!
不过,你也别太担心,我自有办法帮你!」
说罢,赵四便带着李大山,来到了镇外的一座破庙里。
这破庙早已荒废多年,无人问津。
赵四带着李大山,在庙里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了一间密室里。
这密室隐蔽至极,若非赵四指引,李大山根本找不到。
赵四打开密室里的一个木箱,只见里面放着一套夜行衣和一把短刀。
赵四将夜行衣和短刀递给李大山,道:「大兄弟,你穿上这夜行衣,带上这把短刀,今晚便去赵铁柱家,将他家的藏宝图偷来!」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一愣,疑惑地看着赵四,道:「藏宝图?
赵铁柱家有啥藏宝图?」
赵四叹了口气,道:「这事儿说来话长。
其实,刘三的死,与这藏宝图有关。
赵铁柱为了独占宝藏,便杀了刘三,嫁祸于你!」
李大山闻言,不由得大吃一惊,道:「啥?
赵铁柱杀了刘三,嫁祸于我?」
赵四点了点头,道:「不错!
你若想得到清白,便得将这藏宝图偷来,作为证据!」
李大山咬了咬牙,道:「好!
我去偷!」
这日夜里,趁着夜色漆黑,李大山穿着夜行衣,带着短刀,悄悄来到了赵铁柱家。
他按照赵四的指引,轻而易举地便找到了藏宝图所在的密室。
李大山打开密室门,只见里面灯火通明,赵铁柱正坐在桌前,仔细研究着藏宝图。
李大山见状,心中不由得一紧,但他想到自己的冤屈,便壮着胆子,悄悄走了进去。
他趁赵铁柱不注意,一把夺过藏宝图,转身便跑。
赵铁柱见状,大惊失色,忙起身追赶。
李大山一路狂奔,赵铁柱在后面紧追不舍。
二人一前一后,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了镇外的一片树林里。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声大喝:「站住!」
李大山抬头一看,只见前方站着一个人,正是赵四!
他心中不由得一喜,忙道:「大兄弟,快救我!」
赵四闻言,身形一晃,便挡在了李大山面前。
赵铁柱见状,怒道:「赵四,你竟敢坏我好事!」
赵四冷笑道:「赵铁柱,你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说罢,二人便打了起来。
赵四武艺高强,赵铁柱哪里是他的对手?
不一会儿,便被赵四打倒在地。
李大山拿着藏宝图,走到赵铁柱面前,怒道:「赵铁柱,你为了独占宝藏,竟敢杀人嫁祸!
今日我便要将你绳之以法!」
赵铁柱闻言,面如死灰,瘫坐在地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次日清晨,李大山带着藏宝图,来到了县衙。
他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县令大人。
县令大人闻言,大惊失色,忙命人将赵铁柱捉拿归案。
经过一番审理,赵铁柱终于认罪伏法。
李大山的冤屈得以昭雪,他望着手中的藏宝图,心中感慨万千。
这日傍晚,李大山带着娘子王氏,来到了赵四家。
他敲了敲门,只见赵四开门迎了出来。
李大山望着赵四,感激地说道:「大兄弟,多谢你出手相助!
若非你,我恐怕早已死在赵铁柱手中了!」
赵四笑了笑,道:「大兄弟,别客气。
咱们都是苦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说罢,三人便进了屋。
李大山将藏宝图拿了出来,道:「这藏宝图该如何处置?」
赵四沉吟片刻,道:「这藏宝图既是刘三从你那爹坟里挖出来的,那便归你所有。
只是这宝藏非同小可,你需谨慎处置。」
李大山点了点头,道:「大兄弟,你放心。
我定会妥善处置这宝藏,做些善事,以弥补我爹当年的过错。」
赵四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李大山便带着娘子王氏,告辞离去了。
这日后,李大山用那藏宝图里的宝藏,在青柳镇上开了一家米铺。
他时常接济穷苦百姓,做些善事。
那赵四也时常来米铺里帮忙,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从此,李大山一家在青柳镇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那赵四,也在李大山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这事儿在青柳镇上流传了很久,成为了一段佳话。
人们都说,李大山是个好人,他好心做善事,终得好报。
而那赵四,也是个侠肝义胆之人,他出手相助,救了李大山一命。
二人一文一武,一善一勇,成为了青柳镇上的两大传奇人物。
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当人们提起,都会感慨不已。
他们都说,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只要咱们心存善念,多做善事,终会得好报的。
李大山和赵四成了青柳镇上有名的善人,他们的名字就像镇上的老榆树一样,根深叶茂,深入人心。
李大山用从宝藏中得来的钱财,不仅把自家的米铺经营得红红火火,还时不时接济镇上的穷苦百姓。
每当镇上有谁家里揭不开锅了,李大山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送米送面,从不吝啬。
而赵四呢,虽然是个江湖人,但自从和李大山成了朋友,他的心也定了下来。
他不再四处漂泊,而是留在青柳镇,帮李大山照应米铺,偶尔也出去走南闯北,带点新奇的玩意儿回来,给镇上的孩子们解解闷。
这天,镇上来了一伙儿外地商人,他们穿着讲究,开着几辆马车,车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
镇上的百姓都围了过去,想看看这些外地商人带来了啥好东西。
李大山也好奇,拉着赵四一同前去凑热闹。
那商队的头儿是个矮胖子,满脸横肉,一看就不是善茬。
他见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便清了清嗓子,大声吆喝起来:「各位父老乡亲,瞧一瞧,看一看,咱这有上好的丝绸,有精致的瓷器,还有从关外带来的稀罕药材,保证你们没见过!」
镇上的百姓一听,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大山也挤了进去,想看看这些货物到底咋样。
他拿起一匹丝绸,仔细瞧了瞧,手感丝滑,色泽鲜艳,确实是好东西。
那矮胖子见李大山感兴趣,便凑了过来,笑眯眯地说:「这位大爷,一看您就是识货的。
这丝绸,可是从江南运来的,质地好,价格公道,买一匹回去,让您家娘子穿上,保证跟那画里的仙女似的。」
李大山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这嘴皮子倒是挺利索。
不过,我这人买东西,讲究的是实在。
你这丝绸,多少钱一匹?」
矮胖子伸出五个手指头,道:「五两银子一匹,童叟无欺!」
李大山皱了皱眉,道:「五两银子?
贵了贵了。
我这镇上的丝绸,才三两银子一匹。」
矮胖子一听,忙道:「大爷,您可别拿咱这丝绸跟镇上的那些次品比。
咱这丝绸,可是正宗的江南货,质量有保证。
您要是诚心要,四两银子一匹,不能再少了。」
李大山想了想,道:「四两银子还是有些贵。
这样吧,你给我算三匹丝绸十两银子,我就买了。」
矮胖子一听,面露难色,道:「大爷,您这砍价砍得也太狠了。
这样吧,我给您算三匹丝绸十二两银子,您看咋样?」
李大山摇了摇头,道:「十二两银子还是贵。
我这人买东西,讲究的是缘分。
你要是愿意卖,我就买;你要是不愿意卖,我就走人。」
说罢,李大山转身就要走。
那矮胖子一见李大山要走,忙道:「大爷,您别走啊!
十两银子就十两银子,我卖您还不行吗?」
李大山一听,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这还差不多。
那我就买三匹。」
说罢,李大山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递给了矮胖子。
矮胖子接过银子,满脸堆笑地将三匹丝绸交给了李大山。
赵四在一旁看着,不由得暗暗佩服李大山的砍价本事。
他拍了拍李大山的肩膀,道:「大山兄弟,你这砍价砍得可真够狠的。
要是我,可砍不下来这么多。」
李大山笑了笑,道:「这有啥难的?
只要你嘴皮子利索,心不慌,手不软,就没有砍不下来的价。」
二人买完丝绸,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人群中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们忙挤了过去,只见一个年轻姑娘正坐在地上,双手抱着膝盖,疼得直哼哼。
那姑娘长得挺水灵,一双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她身旁放着一个竹篓,竹篓里装着一些草药。
看来,这姑娘是个采药的。
李大山忙问旁边的人:「这是咋回事?
这姑娘咋坐地上了?」
旁边的人告诉他:「这姑娘刚才从这商队的马车前经过,被马车给蹭倒了。
她膝盖磕破了,流了不少血。」
李大山一听,忙蹲下身子,查看那姑娘的伤势。
只见那姑娘的膝盖已经肿了起来,鲜血染红了她的裤脚。
李大山皱了皱眉,道:「这伤势可不轻。
得赶紧处理一下。」
说罢,他转身对赵四道:「大兄弟,你去我那米铺里,拿点药酒和纱布来。」
赵四应了一声,拔腿就往米铺跑去。
不一会儿,他就拿着药酒和纱布回来了。
李大山接过药酒和纱布,小心翼翼地给那姑娘处理伤口。
他一边处理伤口,一边问那姑娘:「姑娘,你叫啥名儿?
家住哪儿?
需不需要我送你回家?」
那姑娘疼得直咬牙,但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我叫翠花,家住镇外的杏花村。
多谢大爷相助,我这伤势不碍事,您不用送我回家。」
李大山一听,道:「杏花村?
那可是个偏远地方。
你这伤势,要是不及时处理,恐怕会落下病根。
这样吧,我雇辆马车送你回去。」
说罢,李大山便去雇了辆马车,将翠花扶上了马车。
他让赵四照看米铺,自己则亲自送翠花回了杏花村。
到了杏花村,李大山将翠花送到了她家里。
翠花的爹娘见女儿受了伤,忙迎了出来,对李大山千恩万谢。
李大山笑了笑,道:「大叔大妈,你们别客气。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翠花姑娘这伤势,还得好好休养几天。
你们可得好好照顾她。」
翠花的爹娘连连点头,道:「大爷,您放心。
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翠花的。」
李大山见没啥事了,便告辞离去。
他雇了辆马车,回到了青柳镇。
这事儿虽然过去了,但翠花姑娘的事儿,却在李大山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觉得这姑娘挺可怜,便时常买些东西去看望她。
一来二去,二人渐渐熟悉了。
翠花姑娘见李大山心眼好,便对他产生了感情。
李大山呢,也对翠花姑娘心生爱慕。
二人情投意合,不久便定了亲事。
这事儿传遍了整个青柳镇,镇上的百姓都纷纷前来祝贺。
李大山忙着招待客人,赵四则在一旁帮忙照应。
二人忙得不亦乐乎,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日后,李大山和翠花姑娘成了亲,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二人齐心协力,把米铺经营得越来越好。
而赵四呢,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成了家,立了业。
从此,李大山、赵四和他们的家人,在青柳镇上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感慨万分,觉得自己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当人们提起李大山和赵四,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们是好人。
他们说,这好人啊,终究会有好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