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要的人眼里,华莱士的穷鬼套餐、4 元一杯的蜜雪冰城和不到10元的拼好饭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不管是在拼多多薅羊毛也好,在拼好饭上点低价外卖也罢,不过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生活的重压。毕竟,商品的性价比仍是大多数人在消费前最先考虑的。
文 | 吃吃
编辑 | Yang
运营 | 泡芙
拼好饭,引发互联网群嘲?
很长一段时间里,低价的标签,让拼好饭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6.9元两个汉堡、9.8元两杯奶茶、10元一份肥牛饭……价格降下来的同时,也让人开始担忧,食品安全和卫生是不是也一起降下来了。
社交平台上,很容易看到网友们讨论拼好饭的餐食质量——
「9.9元能吃到什么好饭?」「价格这么低真的不是送来的剩菜剩饭吗?」「平时外卖都只能吃预制菜,这个价格是不是连预制菜都吃不上了?」
担忧是真的,但想用更低的价格吃饱饭的心,也是真的。
点到便宜的外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少人在每次吃饭前,都会对比各个渠道的优惠券,排列组合,来回计算。斗智斗勇一顿操作下来,才发现外卖点了半个多小时。
▲ 不少人在每次吃饭前,都要经历一场和外卖平台、商家之间的斗智斗勇。图 / 视觉中国
拼好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些繁琐的计算。它直接把到手的拼单价格,明晃晃地标在最显眼处,套餐是固定搭配好的,商家也是有连锁品牌的,从炒菜盖饭到汉堡披萨,从饮品甜点到炸鸡烤串,普通外卖有的拼好饭也能点到,但价格却低了很多。
由此,拼好饭的低价也勾勒出了它所辐射消费者的用户画像。他们大多是喜欢在生活中精打细算的学生党或打工人,没有时间和条件做饭,常常靠拼好饭和到处搜薅羊毛攻略度日。在宿舍或职场,他们总是习惯打开拼好饭的页面,从上到下筛选不超过10元的餐食,秉承着绝不踏入消费主义陷阱的宗旨,点上最具性价比的一餐。
在互联网的语境里,与低价相伴的往往是质疑和嫌弃。过于便宜的价格,既是拼好饭的利器,也是软肋。人们看着这样低价,好奇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的饭菜到底味道如何。
这些争议带来的关注,成为了拼好饭原始的流量积累,也让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拼好饭的存在。有人说,「只有点过拼好饭,才懂得了人生」,他们出于好奇,点进页面,买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顿3.9元的拌面、5.9元的盖饭,在当下体验了一把10年前的物价,还发现味道并不差。那些从未下单的人,也在互联网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拼好饭梗」——用来调侃一个人的行事风格过于离谱。此前,人们常用的句式还是「XX游戏玩家是这样的」,后来「拼好饭梗」开始流行,这一句式就变成了「拼好饭吃多了是这样的」。
▲ 网友拿拼好饭玩梗。图 / 小红书截图
越来越多的「拼好饭梗」借由它的抽象属性被融入到生活中。打游戏时送人头被喷,会被队友问候「玩得好像拼好饭吃中毒了」;短视频里的大学生每天躺在宿舍里做白日梦,幻想毕业后年入百万,室友们就会无情嘲笑他「多吃几顿拼好饭就老实了」。随手打开一个社交软件,总有一些人自嘲地总结自己的生活:「吃饭用拼好饭,网购用拼多多,出行用特惠拼车,年轻就是用来拼的。」
一时之间,「拼好饭」像其他网梗一样,突然被广泛使用,似乎成了互联网上的时尚用词。
谁在制造「拼好饭梗」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拼好饭的风评开始转向,人们渐渐发现,为它说话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开始主动分享吃拼好饭的反馈,发现其与正常外卖并无不同。甚至有人开始为拼好饭「喊冤」:「拼好饭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吃得起外卖吗?我理解这个梗一开始的出现是伴随着自我嘲讽的意味,但是现如今却变成了很多人攻击他人的利器。拼好饭做错了什么?它便宜,出餐快,可以让很多没有多少选择的人填饱肚子……」
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拼好饭,拼单模式也逐渐「形同虚设」,因为无论何时,只要你下单,大多数情况都能拼单成功。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和你共享同一份餐食的人是隔壁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上级,还是楼下忙碌的保洁阿姨。
人们对拼好饭的讨论,也逐渐从吃饭本身,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古装剧的弹幕里,都有了拼好饭的身影。在古装剧【永夜星河】中,一袭红装的女主角正暗自腹诽自己手握剧本,此时有弹幕飘过:「林虞大小姐将给慕声拼好饭。」人们对拼好饭梗信手捏来,诸如此类的吐槽或调侃的弹幕越来越多。
▲ 古装剧【永夜星河】的弹幕里,有人玩「拼好饭梗」。图 / 【永夜星河】截图
有意思的是,本就自带「黑红」体质的拼好饭,并没有着急为自己发声或者申辩,反而是亲自下场,加入到网友们的「玩梗」中,直接顺势在热播古装剧里打起了广告。
重温【琅琊榜】,主角梅长苏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拼好饭的灯;在【莲花楼】里,方小宝正潇洒过桥,桥边插着一杆拼好饭的旗子;当【周生如故】里的周生辰和时宜还在发乎情止乎礼时,拼好饭的灯牌从庭院中一闪而过;【四方馆】和【宁安如梦】的集市上,拼好饭的招牌就悬挂在灯架上。
▲ 【宁安如梦】的集市上,拼好饭的招牌就悬挂在灯架上。图 / 【宁安如梦】 截图
显然,这些古装剧是经过拼好饭精心挑选的。它们的受众,与拼好饭想探入的人群不谋而合——年轻,互联网重度使用者,乐于「造梗」和「玩梗」。
对拼好饭的讨论,也由此在社交媒体和弹幕中反复横跳。【唐朝诡事录】里费鸡师从街肆中走过,拼好饭的旗子也跟着出现在画面中,刚刚还在讨论卢凌风终于报了仇的弹幕,突然画风一转,开启了对拼好饭的争论。有弹幕顺着剧情说「拼好饭是从唐朝开始的」,也有人言辞激烈地说「瞧不起吃拼好饭的」,但这也引来了更多的反对声:「那也比你几百块吃预制菜强」「拼好饭怎么你了」「身价几个亿啊看不起拼好饭」……凡是拼好饭出现的地方,总能留下激烈的讨论。
▲ 【唐朝诡事录】里费鸡师从街肆中走过,拼好饭的旗子也跟着出现在画面中。图 / 【唐朝诡事录】截图
而拼好饭的植入广告似乎没有使观众产生太多反感,反倒是拼好饭本身自带的网感和广告在古装剧碰撞带来的反差,给人一种新奇、有趣的视觉刺激。有网友专门总结了拼好饭在这些古装剧里出现的场景,活生生把重刷热播剧变成了「大家来找茬」。那些找到广告画面的人,会截图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次传播,这样做的人多了,为拼好饭带来了更多新的声音。
▲ 找到广告画面的人,会截图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次传播,图 / 小红书截图
那些带着好奇心进入拼好饭的人,很大概率打开一个新世界。曾经有多瞧不上拼好饭,现在「真香定律」就有多上头。「拼好饭梗」也被渐渐延伸为「拼好饭文学」,泛指一切由拼好饭衍生出来的「小作文」。
顶着momo头像的网友分享了奶奶和拼好饭的故事。因为觉得「拼好饭吃中毒了」的梗有意思,他有一次用来和爸爸开玩笑,却意外得知奶奶也经常吃拼好饭。在他家附近,拼好饭能点到的店铺,都是小区附近,家人经常光顾的熟悉门店。奶奶年纪大,平常只吃些清淡的粉面也不用太多肉,有时爸妈忙起来就会给奶奶点拼好饭,奶奶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已经吃了一年。
▲ 顶着momo头像的网友分享了奶奶和拼好饭的故事。图 / 小红书截图
有大学生在互联网上陈尽自己的委屈。因为生活费不多,也不喜欢社交,他很少和同学出去聚餐。为了省钱,顿顿拼好饭度日,他甚至专门对比过店里的和拼好饭的餐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品质。「可以说世界破破烂烂,拼好饭为我缝缝补补。」这位大学生感叹道。
网络上渐渐出现了像「一天三顿拼好饭,身体硬过奥特曼」「拼好饭能不能吃,我的胃自有定夺」的口号,对于那些经济水平相对拮据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打工人而言,拼好饭解决的不仅是吃饱的问题,也让他们足以顺利坚持到下一个发生活费、发薪水的日子。
▲ 对于经济水平拮据的人来说,拼好饭解决的不仅是吃饱的问题。图 / 视觉中国
体验过拼好饭的「真香」后,大家发现,如果是优质的商家,不管通过什么渠道订餐,品质都是有保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连锁品牌,开始入驻拼好饭,让更多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当消费者真实体验并受益时,拼好饭高性价比的优势就会开始发力,摆脱刻板印象标签,迎来消费者的「自来水式」维护。
全职备考的考生,房租400元一个月,不能煮饭,心疼爸妈挣钱不易,放话「全靠拼好饭,能省点儿是点儿。」刚毕业的大学生,靠拼好饭撑过了找工作时最艰难的时光,一个月的饭钱只要600元。有打工人回忆过去:上大学没生活费的时候就天天吃拼好饭。还有人分享自己小区附近的一对经营拼好饭的中年夫妇,大概40岁左右,主要卖家常菜。他们不管是堂食还是点拼好饭,菜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味道也很好吃,点一份2荤2素的自选快餐只要12元。
处于美食食物链的底端的留学生看了这些争论,都会留下一句:你知道留子有多想吃拼好饭吗?有漂泊在海外的留学生看到」拼好饭文学」,也回想起了曾在国内为了省钱省时间天天点拼好饭的日子,早上7元的包子豆浆,中午9元的加肉卷饼,晚上12元的快餐套餐,点完还会拍下来发给朋友炫耀:"又省下50!不,是赚了50!离梦想又近了一步!"而IP一换,满满的乡愁就会转化为对拼好饭的思念:「想念10元人民币就能荤素搭配吃到中毒的日子……」
拼好饭还能走多久
长久以来,拼好饭在大多数人心中还是低价的代名词。后来伴随热梗的出现,拼好饭才逐渐成为互联网中被不断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下,人们在消费时,注重的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低价,而是性价比,追求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爽感。
就在「拼好饭文学」流行,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同时,拼好饭也在美团财报数据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势头。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拼好饭在第二季度的单日订单量峰值创新高,突破800万单。
涌入拼好饭的人正在加速变多。那些「拼好饭文学」的拥趸们,正在互联网成为拼好饭的「自来水」。他们自动自发的开始为拼好饭正名,续写新的故事,而拼好饭自身也在与这些人双向奔赴。看起来,拼好饭在热播古装剧中植入广告的营销,不失为一种向新市场的靠拢。这既是一种新颖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拼好饭的「悲情色彩」,又以一种更轻巧的方式,跟消费者之间达成了沟通和互动。更重要的是,这种营销方式,培养了拼好饭潜在的受众群,毕竟看古装剧的人,和会上网玩梗的人,还是年轻人居多。他们通过这样的形式,第一次了解到拼好饭,并下单成为用户之一。年轻人开始讨论拼好饭,并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刷剧时一边看剧一边吃拼好饭的照片。
▲ 年轻人在小红书上讨论古装剧中的拼好饭。图 / 小红书截图
但想要打通更大的市场,拼好饭也要面对价格高敏感人群。有人就直接表达对拼好饭的核心诉求,「拼好饭把价格优势体现出来就好了,不需要特别多广告,把价格低体现出来就好了。」
事实上,无论打出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最后能够留住消费者的,永远是实打实的价格和品质。
作为平台方来说,越好越有效的营销方式,应该对应的是对价格、出餐品质、对商家的规范、出餐速度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只有双管齐下,拼好饭的路才能走的更稳、更长久。就像许多人对拼好饭态度的转变,并不仅仅是因为热梗的引入,而是因为依托美团的商家和平台优势,让更多人看到拼好饭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品质有所保证。曾经有商家直言,入驻拼好饭的商家要经过层层审核,比如加盟商和总部,再不济消费者还可以进行低星评价,低星非常影响门店口碑和曝光。总而言之,也不是所有商家都有资格上拼好饭,他们都要经过美团的层层把关。现在,打开拼好饭的页面,能看见不少大牌餐饮、连锁品牌在上面入驻营业。
当「性价比才是王道」的消费观蔓延开来,拼好饭的出现无疑让这类人更能体会到精打细算的快感。当越来越多的人,用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吃到同品质的大牌餐饮,网上对拼好饭的评价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方向——从质疑到理解,从理解到认可。
很显然,对拼好饭来说,真正能够抓住消费者胃口和喜好的,是可靠的品质和持续的低价。也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唯一能让拼好饭「塌房」的就是涨价。
毕竟是在「穷鬼套餐」盛行以后,拼好饭才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在需要的人眼里,华莱士的穷鬼套餐、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和不到10元的拼好饭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不管是在拼多多薅羊毛也好,在拼好饭上点低价外卖也罢,不过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生活的重压。毕竟,商品的性价比仍是大多数人在消费前最先考虑的。
无论如何,吃饱饭仍然是人最基础的需求,许多人打开拼好饭的原生动力,不是因为热梗、也不是因为一段好笑的营销,而是因为真的能够吃上一顿好饭。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