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成为多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引进泰国电影票房的历史第一。
文 | 阿布
作为暑期档的最后一波余热,8月23日这个周末,又有多部新片上映,其中就包括泰国今年的年度票房冠军电影【姥姥的外孙】。4月上映时,泰国本土票房3亿泰铢,考虑到泰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20,这个数字还是非常可观的。在中国内地未上映前,影片在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上映时,也揽获13亿泰铢的票房,成为多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引进泰国电影票房的历史第一。
中国上映3天,票房破3000万元
看片之前,片名使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温情脉脉的电影,以为讲的会是姥姥和外孙舐犊情深,毕竟引进中国时的宣传也大都集中在「催人泪下」「哭得不行」。
结果电影一开场意外惊喜——没啥舐犊情深,倒有不肖子孙。
原来,这是一个亚洲人不能更懂的故事——当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为孩子们 奉献一生的祖辈,唯一的价值可能就是他们将会留下来的那套房子。在利益面前,爱,好像从不曾存在。
有一点孝心,但不多 平心而论,姥姥的儿孙们倒也谈不上多么不孝——大儿子不肯出力出时间,但好歹偶尔肯掏点钱出来; 小儿子好赌欠一屁股债,总问老娘讨钱,可是每次见面也都亲亲热热,又抱又亲,哄得老妈心花怒放; 女儿更加懂得体恤母亲天天早起卖粥的辛苦,17岁就辍学出来工作。
一大家子人
可是当姥姥被确诊肠癌晚期,寿命只剩下一年,这些「有一点孝心但不多」的子女们,反倒变得殷勤起来——大儿子把家里装修成老年人宜居的样子,在电视里反复播放姥姥喜欢的潮州戏(姥姥是华裔,祖籍潮州);小儿子天天到她家里去,殷勤探望,帮忙安装浴室扶手;女儿把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姥姥的外孙直接投送到姥姥家去,让他多去看看姥姥。
名义上都是因为爱,实际上大家或多或少都在打房产的主意:一年后姥姥归西,房子会给哪个孩子呢?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电影里的外孙,本来是个游手好闲的毕业生,没有工作,在家里打游戏直播挣点零花钱。
他对姥姥的态度,一开始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姥姥让他一起去祭祖,他也会听话提拉着拖鞋去,别人祭祖,他偷吃贡品;别人恭恭敬敬撒花祭拜,他把花瓣一抛了事;姥姥想吃炸鱼,让他排队去买,他挑一个不排队的摊位糊弄算数;名义上是搬到老人家里去照顾老人,当「全职外孙」,实际上去的第一天就把姥姥的房子挂牌到房屋中介去卖了。
外孙帮姥姥摆粥摊
这样的外孙,为什么会愿意去照顾老人呢?
其实也是受了表妹的启发——学护理专业的表妹将爷爷的晚年料理得非常周到,把屎把尿,最后爷爷临走前,把房产留给了她。
姥姥的外孙有样学样——他觉得只要自己把姥姥的最后一年伺候得舒舒服服,他就会成为姥姥最爱的外孙,成为遗产第一顺位继承人。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你以为说的是家庭的温情,其实说的却是家庭的残酷,什么感情都是千疮百孔的。
电影里用很多对比反衬老人的孤独——
外孙说,进姥姥家,能闻到一股「老人味」;表妹告诉他,那是因为你和老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够久,每周只来看老人15分钟的儿孙,都能闻到老人味,而我,和爷爷一直在一起,给他把屎把尿,最后连他的尿味都不觉得臭。
姥姥去医院里化疗,边上的病人是一个孩子,孩子周围挤满了家长,姥姥却孤零零一个人,只有打着歪主意的外孙陪着。
医院拍摄场景
就连去寺庙里求菩萨保佑自己早点康复,姥姥的祝福牌上也是写满了儿孙:祝福这个顺利,祝福那个平安,子子孙孙都带到,满到一张纸写不下——再看看儿女的祝福牌,都只有自己的小家庭,对她只字未提。
看到电影中途观众才发现,姥姥的名字叫「周明珠」。此前此后,她在大家庭里的名字都只有「姥姥」「妈」,她叫什么好像并不重要。
周明珠女士有一个心愿:为自己买一块价值10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0万元)的豪华墓地,理由说起来心酸:她希望豪华的墓地会让别人觉得,她的子孙很孝顺;她更希望风景秀丽的墓地,会让子孙惦记着愿意来多看看她。
姥姥什么都不说,但是她肚子里其实门清——谁对她好,谁是真心,谁在图钱——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明知女儿付出更多,她还是决定要把房子留给小儿子,原因恐怕是不成器的小儿子欠了100多万的赌债。
看到这里,东亚家庭未免觉得太过真实。似乎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这样不停付出的女儿,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而不怎么付出的儿子,最终继承一切。
就在观众几乎要对姥姥起反感的时候,导演神来之笔——他打开女儿的冰箱,让观众看到,前脚还在批评姥姥不该总是吃剩菜(「你就是这样吃出来的肠癌」)的女儿,后脚自己的冰箱里也满是临期、过期食品。姥姥反驳:你还不是一样?!女儿悻悻地作出官方吐槽:是啊,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承担养老责任的大多数时候是女儿
要不怎么说还是官方吐槽最狠,把观众想说没说的话,提前说个透——那一刻,我以为我在看是枝裕和,或者是枝裕和的偶像侯孝贤。
导演甚至还安排了另一场看起来不重要但其实很有意思的戏——姥姥为了替小儿子还债,去找亲哥哥要钱。当年分家的时候父母把优田良产都留给了哥哥,现在她不过是想讨回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哥哥态度坚决:分了家就是两姓人,要钱,没有!
你看,即使姥姥本人就是「传儿不传女」的受害者,轮到她自己,还是重蹈覆辙。有人说,这或许也是亚裔家庭的「祖传癌症」。而加上这样的情节,你就很能明白,导演对片中女性一再自我牺牲的做法,抱持的不是感动与鼓励,而是反思与批判。
但是导演厉害的地方在于,一切并不是非黑即白——当女儿接母亲回家后,说出那句「虽然没有分到遗产,可是多付出反而觉得心安」的时候,观众即使明知其中有沉疴陋习,仍然会为她单纯的善良与爱意感动:虽然分不到财产,可是分到了最宝贵的母亲啊。
为什么我在你心里不是排第一
这部外表小清新的电影,内中却透出残酷。但这种残酷又表达得相当克制——非要闹的话,这个家庭足以鸡飞狗跳。但是电影没有这样拍,故事也没有这样讲,这是导演拍文艺片高明的地方—— 一切都很自然,没有凄风苦雨,没有鸡飞狗跳,只有心照不宣的自私和突如其来的爱。
电影里许多伏笔,初看并没有什么稀奇,以为不过是家庭日常琐碎事,最后谜底一一揭开,又有点平地惊雷的感人。比如爱吃潮州卤味和软烂食物的姥姥,为什么唯独不吃卤牛肉牛筋?门前的石榴树为什么要一个一个给果实套袋,绝不准别人偷吃?姥姥卖完粥为什么坚持要自己去银行存钱,还不让孙子陪同?在伏笔和呼应的细节方面,电影给得很满。换句话说,会讲故事,能让观众安静两个小时,欣赏这样一部文艺片。
套袋的石榴
想想姥姥就连这最后一年时间,都还在全盘为家里所有人考虑,不由得悲从中来。深夜,她梦见自己的父母来接她去那边的家,突然梦呓起来:「爸爸,妈妈,我好害怕,快带我去那边的家……」曾几何时,她也是家里的宝宝,不知道要修炼多少个春秋,才能把自己蜕变成现在的样子,为所有人考虑,唯独忘记了她自己。
姥姥的饰演者乌萨·萨梅坎姆76岁第一次出演电影,还为了角色剃了光头。
有点羡慕泰国电影,可以把文艺片的重心放在老年人的困境,而仍然得到票房冠军的成绩。当然,这里也少不了电影主演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的吸引力——他是华裔泰国人,中文名「马群耀」,目前是泰国顶流。顶流首次主演电影,在泰国掀起观影狂潮,影响力不容小觑。
泰国顶流马群耀(最右)
马群耀在中国也有很多粉丝
粉丝为电影在中国的放映制作了周边应援物送给观众
电影的另一大泪点,自然也在于马群耀饰演的外孙,究竟从何时开始转变了对姥姥的态度。本以为是祖孙日久生情,在共处中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可爱——其实不然。外孙对姥姥的遗产惦记了好久。真正转变的那一刻,不是得到遗产,而是失去遗产——外孙得知姥姥把房产留给了小舅舅,非常生气——但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生气不是因为失去房产,而是因为,他为姥姥付出了许多感情,却没有成为她心中的第一位。
他质问姥姥的那句话,细品很有意思,他说的不是「为什么我不是遗产第一顺位」,而是「为什么我在你心里不是排第一」。付出过,才觉得委屈;爱过,才会有不甘心。那一刻,不论姥姥放不放他在第一,他显然已经把姥姥当第一了。
当然,按照电影之前的暗示和姥姥一贯的周到作风,不难猜到最后姥姥还是会给外孙留下点什么的。但真相揭露的那一刻,明知有煽情,你还是会感动,不是感动于「姥姥真好」,而是站在外孙的立场想一想——当初他进入姥姥家,是为了献殷勤,让姥姥把他当成「最爱的外孙」——可是早在他进入姥姥家之前,他就已经是姥姥最爱的外孙了啊。
这或许就是亚洲家庭的集体共鸣吧,代际之间的爱,有时候需要很多附加条件,有时候却又简单到不需要任何理由,一句血浓于水就是全部。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get到了老人的真正需求:不是金钱,是时间,是陪伴。甚至还有在泰国工作的中国人,看完电影决定回国多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姥姥的外孙】能在泰国获得票房冠军,虽因顶流而起,却不是只因为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