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意思还没毕业?没毕业咋啦?
我上学那会,还要先除草种地,天黑了才能回家学习,你们现在24小时都可以学习,一天吃得饱穿得暖不用干活,你看书那不就等于休息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大前浪讲这样的内容,反正这些我都听出糨子了,咱们有一说一,大前浪讲这些的时候,是真的没骗你,他们那会也有不容易的。所以这些事讲出来声情并茂。
很多医学生也会因此陷入焦虑,觉得自己没有过上好的生活,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所以就更加焦虑。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前浪们刻意隐瞒了他们人生中容易的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前浪们没吃哪些苦?他凭什么成为前浪?
一 前浪没吃「长学制」的苦。
现在大家学医普遍都是八年对吧?然后八年毕业之后,你进入医院,注册成为一个医师,医师就是你的初级职称。
但你们听说过医士吗? 这就是比医师更低一级的职称,按现在的规矩,中专或大专刚毕业的职称就是医士,考得执业医师证后自动晋升为医师。
在很多西部落后城市、区县地区,现在临近退休的前浪们, 普遍都是中专大专出来的,学制只有3-4年,出来发个医师证医士证,就能独立执业。 要知道,那会是没有职业资格考试的,你去了医院,缺人的情况下立马独立上岗。
那会就是典型的你不干就没人干,所以医院对于学历就没有要求,这就跟程序员类似,早几年程序员缺口大的时候,转码都是年薪几十万。
所以,那会的 前浪是真的爽,不需要读太久的书就能工作。
同时你现在去看,个个不是硕导也是硕士,再不济也是本科,这不是他们后来深造了, 而是他们不仅吃了短学制的红利,吃了直接发证的红利,还吃到了首批成人教育的红利,真是多头吃香。
二 前浪也没吃过穷的苦。
这个我是真懂!
因为我爸也学医,我爷爷就是农民,我爸一边干农活,一边考试,最后上了中专。
从他读中专那一刻起,就有钱了,用我爸的话说就在吃皇粮了。
在那个年代,学校会发一笔生活费,一份粮票,十几块,不多,但足够一个人一月的口粮。
这里要注意,这个十几块钱可不是简单以通货膨胀计算的哦,那会咱们国家恩格尔系数都是在70%往上,解决吃,就等于解决了90%的开销,这种幸福感,这大体就等于现在读本科一个月发3000.
而等到进医院,收入直接翻了三倍,六七十块,这什么概念,一个人挣的钱三个人吃不完,那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幸福感就等于本科毕业,就在小县城领一万月薪。
当然我爸最后没当成前浪,干了不到十年就改行了,就在我爸改行以后,医疗就市场化了,大量热钱涌入医院,又恰逢农合改革,病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让你管个病人你唉声叹气的,对吧?但假如管一个给3000,你是不是挤破头也要管?
前浪们也是啊,都想管啊,不仅想管,也想练技术啊,越早学会,就能管更多的病人,做更多的手术,这不单单是技术的问题,也是钱的问题。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前浪的前浪不让前浪做手术,他要哭了吧?
再往后就是大家熟悉的黄金时代了,不用讲大家也懂。不然某院士那几个亿怎么来的?
三,前浪也没有经历晋升的苦。
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翻翻自己省份晋升副高的要求,不用翻每一年的,可以每五年拿出来做一次对比,你就会发现,要求越来越严。
而这仅仅是省上出的硬性条件,医院的条件那就更多了,副高的就不谈了,就说晋个主治把,不是考个证发个论文就行了,还要院前急救,还要发热门诊,还要评优评先进,还要写规划书,还要答辩,不知道的还以为贵院在选院士呢。
现在你晋升,就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首先,你工作忙,就导致你不一定考得过,考过了,不一定聘,
聘了,也不一定带组,
带组了,也不一定分科室。
分科室了,也可能是科中科,共用护理单元,还得看老主任脸色。
最后独立建科了,也都是清水衙门,活干的最多,钱拿得最少。
这里面,充满着无数的不确定性,同时,每上一层都比登天还难。
而前浪们无论是职称还是职务,都是水到渠成的。
现在学医年轻人处境,就跟在手术室吃手术餐一样,
前浪做完关键步骤就进食堂了,去的早人少,就把所有肉的夹走了。
中浪这批人缝完皮也到食堂了,没有肉就把菜也吃完了。
等咱们抬完病人送完标本,去食堂一看,就剩米饭跟菜汤。然后前浪baji这几天着嘴说,我能吃到肉是因为我努力,你明天更努力,一定能吃到肉。
这情况下,很多医学生都信了,非说下次要更加努力的抬病人送标本,争取能吃到肉,而这,就是所有人焦虑的根源。
其实很多人就是要想开一点,趁着现在米饭管饱,多舀点饭泡点汤吃饱。不要再想着自己为什么吃不到肉,是不是自己不努力。你再努力,也是徒劳。
同时,获得快乐的事情那么多,不一定非要挤破头去争当前浪,就有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富足,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电影、音乐、游戏、电子书等,享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这一点,是前浪们不曾体验过的。
何必那么焦虑呢?早点和自己和解,停下来享受自己能享受的,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