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什么才是决定自我认知的关键因素?

2024-11-11心灵

1,认知底膜(皮亚杰称之为基膜)。

即,在幼年和少年时代,通过与养育者和周边环境的互动、观察、模仿,所形成的基准的认知处理模式,通常会通过模因从上一代进行传递,并且受到周围环境中信息的强烈影响。

学校是除了家庭以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环境,在学校时,所受到的启发、教育,以及同学的状态,会影响一些认知的关键要素,在过程中,是否有原创和建构欲望,是否压制了(还是启发了)抽象能力,是否有较为严谨的语言表达、对文字理解的敏感度、对实践和观察的态度、对他人合作及竞争的投射等等。

这些会在基膜上影响到感知的深度和宽度、早期社交化的完备性,以及较为重要的,依赖【具象案例(例题)理解】的程度等等。

更深一步的则是,是否被启发了知识泛化的能力、是否具备怀疑的心态,以及是否在信息感知上具备较好的整体性(大量的信息细节构成的整体,其表达的信息是超过个体之和的)。

认知基膜较为完备的话,会容易在表征上表现为聪明、有天赋等等。

2,情绪回路。

情绪回路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用以限制或激发人类个体行为动机的、主观很难可见的常驻应激反应。

在社会化比较发达的人类群体中,情绪回路的规训会帮助人类幼体拟合当前环境的规则,从而参与社会交互。

同时,有大量的从伦理或乡愿传承的意识形态,会在这个过程中植入情绪回路,表现为人类个体作为主观衡量判断的依据,但这些依据往往是没有清晰的所以然的,只是因为不相信就会被谴责或迫害,而形成了钢印。

情绪回路是否适合当代人需要面对的多样化的应然,是认知要素中较为表征和容易发现的部分,如果适应度不足,就会出现污名化他人、愤世嫉俗以及在很多情况下的用是非简单判断,代替深入思考的过程。

同时,有一些特殊的情绪回路是由长期的、频繁的反馈造成的,这可能是某种创伤/激励回路,而这些会导致很多长期风险,比如心理症和一些表征上的不当「性格」。

3,经历(样本集)。

通过各种经历、阅读等,人们可以在当前环境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欠拟合信息和多样化的人,而这些信息摄入过程中,会对已有的认知基膜进行微调,如果信息的多样性和质量足够高,其调整效果就可能对认知基膜产生非常大的改变,并产生涌现或顿悟。

4,(财务与其他)资源。

在资源不足的时候,人们的焦点会下意识的聚焦于满足稀缺感或安全感,因而会形成一些信息盲区,即会把长期或深度信息屏蔽,或者为了对冲焦虑和空虚而寻求各种过拟合舒适的垃圾信息。

而且,资源不足本身是相对的,在认知基膜有很强的贫瘠感的话,即使客观上有资源了,还是会惯性的不断产生新的稀缺感,从而被锁定在某个潜力较大的认知状态。

以上。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