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反对增加【情绪管理】,其次反对增加【逻辑学】
因为中学生的生理水平不支持他们理性的面对世界。
人的思维绝对不是一个架空的、纯唯心的玩意,也不是一个大脑发了几个电信号的显像,而是全身40万亿个细胞再加上一大堆共生菌群、寄生虫共同产生的结果。
中学生恰好处在青春期,不论男女,都会被突然爆发的性激素所左右思维方式,所以抑郁等精神疾病第一个高发年龄就是青春期。
同样,人的大脑恐怕要在接近30岁的时候才能发育完全,在中学生这个12-18岁的年纪,你不让他们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就不错了,想让他们有非常完整的逻辑,是极难办到的。
我们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优先想的应该是孩子的生理上能否接受这门课程。
就像米哈游做【绝区零】的时候说的,设置R16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暴力之类的少儿不宜的内容,而是有些故事是需要一定年龄才能懂的。
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这点很重要。
如果让我设置一门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叛逆期】的问题
【叛逆】,我们可以说它的反义词是【顺从】, 但实际上不论是【叛逆】还是【顺从】,它都有一个客体意志,通常来自于家长或者老师。
「你们说什么我就不做什么!」,发现问题了吗,这还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依附关系。
这种依附关系很好理解,因为大多数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所有物】,而不是一个人。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之后,虽然觉得这不对,但又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所以还是把自己当做父母反着来的【所有物】,但终究还是【所有物】。
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这个刚刚萌芽的自我意识继续成长。
同样,也是因为【所有物】的这个问题,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喜欢跟喊天猫精灵一样命令着自己的孩子,而弱小的孩子只能选择【服从】。
这种沟通方式我曾经也说过,会导致严重的【操纵感】缺乏,【操纵感】缺失,就会让孩子去用其他方式宣泄操纵感,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是「打网游、手游」之类的游戏,现行市场上那些火爆的游戏,都是【操纵感】极强的游戏, 很容易让那些【操纵感】缺失的孩子沉迷 。
校园霸凌其实也是操纵感缺乏的孩子们去操纵更弱小孩子的一种表现。
我想了一下,为了应对上面这两项,应该设置一门完完全全按照学生自己想法发展,强调操纵感、及时反馈感的课程。
越想越觉得【我的世界】(Minecraft) [1] 这个游戏可能非常合适,第一节课讲讲基本操作,然后全权放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的世界,直到一个学期结束,检查学生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我们可以选择一对一的方式,问学生为什么要如此搭建,然后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探查并引导学生走向一个健康的路。
我更想鼓励学生在公开场合来讲自己的理念和搭建过程,应该会很有意思。
参考
- ^ 【我的世界】着重于让玩家探索、交互并改变一个由许多方块组成的世界。除方块以外,地图上还包括动植物与物品。游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采集矿石、与敌对生物战斗、收集游戏中的各种资源来合成新的方块与工具,开放的游戏模式允许玩家在各类多人服务器或单人地图中创造建筑物与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