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早年间没有被父母好好爱过的人,那他长大后就越容易对那些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产生强烈的依恋感。 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也没有感受过真正的被爱是什么样子,那他就会误认为自己小时候没有被父母好好对待的样子就是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创伤性重演」,指的是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经历过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他又没有能力去解决和反抗,那他自我的成长就会停滞在那一阶段,在之后的生活或者关系中,会不自觉地的重复过去的某些行为和情感,试图从中寻求解决和满足。
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父母是那种控制型的,经常打压、忽略他的感受和情绪,教导他要乖、要听话,否则就不再爱他,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那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就会被剥夺,就会认为强势、控制才是爱一个人的表现。
而他长大后,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也会天然地被那些喜欢打压他、控制他的人吸引,并且他也只能接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如果说你想给他边界、给他自由和尊重,那他反而会感到恐慌和焦虑,觉得你没有力量,没有主见,甚至还会觉得你并不爱他。
原因就在于他不知道这是爱,因为人在情绪层面想要的并不是快乐,而是熟悉感。所以如果一个从小就习惯被虐的人,当你去用正常的方式去爱他时,他接受不了,因为他无法体会到那种熟悉感,无法重演过去,无法在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自我,甚至他深层次需要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痛苦,唯有这种痛苦才能给他沉甸甸的感觉,让他觉得他活着。
其次,这也是他对父母的忠诚。因为人可以在成就上无限制超越父母,但如果内心的愉悦感也超越了父母,那他的潜意识就会受到恐惧的惩罚,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想象一下,你还是个孩子,还在依赖妈妈,如果你妈妈一直在批评你,不认可你,觉得你很糟糕,而你产生了自我认同感,觉得自己特别棒,这时候妈妈会怎么对待你?毫无疑问,你会受到一些打击和惩罚,时间久了,人的潜意识会把这种惩罚保留下来。
哪怕你长大了,这种恐惧的感觉依然在,所以你不能轻易突破它,去体验更愉悦的感觉。因为你的潜意识不相信你幸福了不会被惩罚,于是为了避免被惩罚,你的潜意识自动帮你选择了,相对安全但是不幸福的状态。
所以明白吗?内心有过一段痛苦经历的人,如果他学不会去整合自己过去的那些创伤,那那些曾经被他压抑下去的东西,注定会再次变成当下的经历,在他的人生中一次次重演。
这也是为什么被爱者恒被爱,被虐者恒被虐,就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方向,从来都不是我们大脑里面的知识和认知决定的,而是由潜意识里面的创伤体验决定的。哪里有痛,哪里就必然会有童年的创伤性重演。
想要打破这种循环,首先你就要觉察到自己在重复的是什么,这一点你可以通过反思和自我观察。其次就是走出旧的关系模式,意识到当下你的这种糟糕的体验,反复陷在同一个坑里无法自拔的境地,都是你父母曾经给你的恐惧,但那些属于你的小时候,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拥有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你是有能力去反抗这些糟糕的关系的。
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曾经我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认同,特别需要他们的重视和爱,如果没有,我就活不下去了。所以我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控制、否定、指责。但现在不一样了,我长大了,我有能力照顾自己了。我决定跟小时候的原生家庭,做一个告别。
然后就是培养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自己摆脱「创伤性重演」的模式,就是你要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建立新的认知,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一段不健康的关系里,那你就要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和决定,让自己不再投入到那些明知道是有伤害的关系和行为里。
明白吗?你习惯怎么被爱,就决定了你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也意味着你这一辈子要过成什么样。如果你不能打破过去旧的模式,那你的人生就是在不断重演悲剧,别人只需要稍微「勾引」你一下,你就会傻不愣登地跳进去,然后开启虐恋模式。
你只有直视自己的创伤,拥有一个稳定强大的内核,那你下次再面对同样的坑时,才不会闭着眼睛往下跳,也才不会选错人,因为这时候你是有自我边界感的,也是懂得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样的,那你就不会选错人了,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