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来访者脱落时,咨询师应做那些工作?

2020-06-20心灵

有两类工作可以做,一类是针对当事来访者的,一类是针对咨询师自己的。

一、针对当事来访者

① 来访者明确表达了终止咨询的理由的时候

一般此类情况较少见的,无论国内国外,当我们对一个不熟悉的人有意见时,很少会直接沟通。因此若来访者能直接提出咨询工作中自己感到不满意、不舒服的地方,其实是件好事,这会帮助咨询师思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以及自身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帮助这位来访。

  1. 如果是做得不够好 → 向来访者道歉,「抱歉我在咨询中...让你感受到了不舒服」,然后询问来访是否愿意再给一次机会。
  2. 如果来访愿意,那么继续咨询;如不愿意,则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转介。
  3. 如果是能力不够 → 向来访说明情况,致以歉意,询问来访是否需要帮忙转介。

② 来访没有明说,咨询师自己有合理猜测的时候

比如说脱落之前的咨询中有不愉快的互动,或者咨询里来访者明显感到不适。此时可以先致以歉意,询问对方的感受,再邀请对方做一次repair session。

比如「很遗憾你决定要终止咨询,不知道是不是上一次咨询中...让你感到了不舒服?如果是的话,我很抱歉。那时候是因为...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们在咨询中聊一聊这件事?」

③ 来访没有说,咨询师也毫无头绪的时候

可以试着询问对方原因,邀请对方做一次告别咨询。但无论来访说或不说,来或不来,都尊重对方的决定。如果这类情况多次发生,则需要在督导中重点提出,从督导处获得帮助。

切忌:不要野蛮分析,不要PUA来访,不要认为对方一定要做心理咨询或者一定要和你做心理咨询。甩掉爹味,从你我做起。

二、针对咨询师自身

脱落率的数值会随着定义的不同而变化(Wierzbicki & Pekarik, 1993),同样一个群体,不同定义下的脱落率可以从从17.6%到53.1%不等(Hatchett & Park, 2003)。一般而言,平均脱落率在20%-60%之间,新手咨询师的脱落率高于成熟咨询师(26.6% vs 17.2%,Roos & Werbart, 2013)。

除去双方不匹配这个玄学因素外,来访者在咨询早期脱落的原因里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水平而改善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工作同盟没建立好
  2. 没能及时帮助来访者适应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
  3. 专业胜任力不足

其他诸如来访者经济能力不允许、未成年人需要父母同意、来访对咨询师有特定偏好等情况就不讨论了。

① 工作同盟的建立

可以说是基础,也可以说是难点。虽然在初入行的时候每位咨询师都会被告知建立关系的能力很重要,但和舞蹈/运动的基本功一样,练一年、五年还是十年区别是非常大的。更遑论说国内大量从业者从考证培训入门,基础的共情、倾听和澄清技能并不过关。

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如果本身偏向为他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则容易陷入「专家」角色而忽略感受,尤其是来访者显得非常困扰时。如何练习基本功并非是一篇回答能解决的,我这里就不好为人师了。高阶玩家的话可以读读下面这本书,可谓跨流派必备工作指南之一:

想指出的一点是国内非常欠缺一门「多元文化课」,甚至是当我提到这件事时,多数人的反应是「国内来访没有那么多元」 。如果是抱持着这种心态,可能说明你还没有关注到少数群体的存在;那当这些来访者来做咨询时,脱落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社会阶层、教育水平、身体残障等等属性都会影响我们的生命体验。比如说最基本的性别,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他们青春期的体验怎么会是一样的呢?至于走上社会后工作、结婚、生子三座大山,对两个群体的影响更是完全不同的。当你认真去思考这些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如此多元的一个世界里。

② 帮助来访者适应心理咨询

专业人士往往容易陷入「知识的诅咒」,即忘记很多自己习以为常的概念外行人是不了解的,这同样适用于心理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并不普及的国内,大部分人对于什么是咨询、咨询需要花多长时间、咨询价格一般是多少、咨询中会做些什么、咨询有哪些帮助 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因此在咨询开始前或者开始后的2~3小节里,咨询师有必要帮助来访者理解一些基本问题,这叫做角色引导(role induction)。

如果是咨询前,可以

  • 写科普文章,介绍关于咨询的基本知识
  • 拍摄科普小视频,目的同上
  • 在知情同意书中标出重要的内容
  • 尽量在自我介绍中告知对方自己的工作方式
  • 比如我自己在知乎上就写了一些:

    如果咨询已经开始了,可以

  • 和来访者一起讨论知情同意书
  • 询问来访者的偏好
  • 询问来访者对咨询的期待
  • 询问来访者对咨询的态度
  • 询问来访者此前的咨询及就医经历
  • 告知来访者自己工作的基本风格
  • 告知来访者这段咨询的大致框架
  • 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心理咨询需要做多久才有效? 不同的综述结果不同,根据我看到的两篇比较新(近三年)的文献综述显示,大部分来访在 6-24次咨询之间就能达到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改善(Robinson, Kellett & Delgadillo,2020,a&b)。有兴趣的同行如果能把这两篇文章简单地翻译出来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资源。

    大多数时候,来访者都会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既想改变,又害怕改变。此时可以尝试另一个跨流派神器:动机访谈。

    最后,记得要在前几节咨询结束的时候向来访者寻求反馈。咨询师有意识地、持续地尝试获得正式的咨询反馈可以帮助咨询师及时觉察咨访关系的变化和来访者的状态,降低脱落率 (Miller, Hubble, Chow & Seidel, 2013)。 对方不一定和你说真话,但只要你问了,就能让对方意识到这不是个禁忌(taboo) ,这个举动本身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具有疗愈性了。

    ③ 提升专业胜任力

    第三点很直白,不过还是聊一聊。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胜任力不足,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不会故意硬着头皮上阵(不包括某些「大师」、「砖家」及「特级咨询师」);对新手来说,很大的一个难题是不知道来访处于什么水平,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和建立关系一样,临床评估是另一项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提升的基本能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加,评估的熟练度、准确度和多样性都会上升,这里简单提一下通常来说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经验的情况。

  • 进食障碍
  • 物质成瘾/滥用
  • 各类人格障碍
  • 高自杀风险
  • 性少数人群
  • 性侵受害者
  • 重度OCD
  • ASD及ADHD
  • 孕产期前后的妈妈
  • 寄宿家庭的未成年人
  • 长期反复发作的抑郁
  • 这个单子只是根据我个人经验写的,未必准确且肯定不完整,大家参考一下就好。

    相关回答:

    参考资料:

    Hatchett, G., & Park, H. (2003). Comparison of Four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of Premature Terminat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40(3), 226-231. doi: 10.1037/0033-3204.40.3.226
    Miller, S., Hubble, M., Chow, D., & Seidel, J. (2013). The outcome of psychotherapy: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Psychotherapy, 50(1), 88-97. doi: 10.1037/a0031097
    Robinson, L., Kellett, S., & Delgadillo, J. (2020)a. The dose-response effect in routinely delivered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otherapy Research, 30:1, 79-96, DOI: 10.1080/10503307.2019.1566676
    Robinson, L., Kellett, S., & Delgadillo, J. (2020)b. Dose-response patterns in low and high intensit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37(3), 285–294. https:// doi.org/10.1002/da.2299 9
    Wierzbicki, M., & Pekarik, G. (1993). A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dropout.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4 (2), 190–195. https:// doi.org/10.1037/0735-70 28.24.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