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假如,让你给你读初中的孩子,推荐五本中文小说,你会推荐哪些?

2024-04-15心灵

【西游记】

人贵有自知之明,换句话说,「认识自己」是需要终身修行的智慧。

我经常写【西游记】,不是因为有多么高深的思想,恰恰是粗浅得很有意思。

比如猪八戒,很多观众喜欢看他出丑、被猴哥耍着玩,但应该很少有人会喜欢角色本身吧?

前文为什么猪八戒混得不如牛魔王里写了:从天庭到人间,八戒有过多次机会,在不同的平台建立自己的事业、家庭和人际关系——但都被他搞砸了。

小说中的八戒是个实实在在的失败者,何况他样貌丑陋、法力一般,既有「猪」的好吃懒做,又有人中的好色,坐实了「夯货」这个称呼。

可你什么时候看见八戒内耗过?

别人嫌他吃得多,八戒没有急于从自身找理由辩解,而是说对方「斋僧不饱,等于活埋」;

高翠兰嫌八戒难看,他不自卑,而是说「粗柳簸箕细柳篓,世上谁嫌男儿丑」;

最重要的是,八戒从来没有否认自身的「问题」,反而是坦然面对,丑就丑,打不过弼马温就躲,实在不行分行李回高老庄,净坛使者也挺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讨厌有那么多缺点的猪八戒,反而还能看出他可爱的一面;

为什么好吃懒做的八戒,同时又被评价为「任劳任怨」:挑行李、给悟空打下手,在八百里荆棘岭,抡起钉钯把臭烘烘的千年稀柿衕拱出一条路。

因为八戒就是一个普通人(猪),而且非常坦然地接受这个真相,自然也就没什么纠结内耗的了。

反而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看不到普通人的精彩,也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

结果日子过得越来越扭曲,正常的普通人渐渐异化畸形。

【小城畸人】

美国有个作家叫舍伍德·安德森,他在国内不太出名,但在美国文学史上可是被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一众大佬称为「老师」。

舍伍德最有名的作品是一本叫【小城畸人】的短篇小说集,写的全是美国一个小镇上形形色色的「怪人」。

比如一个原本在城里教书的老师,因为一激动就忍不住用手表达情绪,被家长误解猥亵儿童,躲到乡下当了一辈子农夫。

还有个叫伊丽莎白的姑娘,年轻时梦想成为演员。然而结婚后一切都变了,老公只想逃离他们的家,自己也疾病缠身,伊丽莎白把梦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母子之间的交流却「徒有其形,毫无真情实感」。

从伊丽莎白房间的窗户向外看,她生病后确实也经常这样做,能看到整条街上的生活图景。街尾处是一家面包店的后门,老板总是气急败坏地追逐偷面包的灰猫。

然而有一次,看到老板对猫发了半天脾气,又是徒劳,伊丽莎白突然哭了起来,从此再也不往街上看了——因为老板和灰猫之间的较量角逐,仿佛在演她的人生——生动而可怕。

小城里的这些人之所以畸形,不是他们不好,也不是他们不够优秀,恰恰是因为太过于追求所谓的「完美」,沉迷于外界设定的某种「真理」。

如果缺乏反思,这种追求就会扭曲自我,给生活带来无尽的病患。

尽管并不如意,小城畸人们到底还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起了责任,也因此承受着内心斗争带来的挣扎。

但有的时候——

我们会通过构建一种真理,一种美德,让自己在苟且生活中的麻木变得合理化。

比如给工作设定一种价值,然后认定这种价值,勤奋地工作,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中逐渐麻木(又看到年轻人「猝死」,这次是华西医院)。

鲁迅【阿Q正传】【故乡】

阿Q擅长的「精神胜利法」很容易被人戳穿,但「看客」们的麻木,需要反思才能觉醒。

【骆驼祥子】从一个正直做人、努力做事的人堕落为吃喝嫖赌懒,这里面有环境因素(兵灾、坏人等),也有自己的选择(又去拉车,跟夏太太有染),他最后的麻木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早期,以为「努力拉车就能过好日子」的麻木,才是悲剧的根源。

还有个外国小说叫【汤姆叔叔的小屋】,讲的是美国一个黑奴经常被人欺辱、剥削,但他对此完全顺从,并把这当作一种美德:他认为自己对主人的忠诚、关心以及无私奉献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欺骗,他把自己的不反抗和麻木合理化了。

如果麻木的人非常多,合理变成真理,继而内化成整个社会的道德和价值体系。

小城畸人和大城畸人们也会越来越多,一代又一代,大家过着相似的循环的生活。

事实上,农业社会几千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大家习以为常,在心灵深处形成了惯性。

鲁迅的【故乡】讲的就是这么一件事,闰土的悲剧正是循环的悲剧。

他没有遭遇什么天大的厄运,孩子没有被狼叼走,没有「脱不下的长衫」,没有人不准他叫「闰土」……当农民种地的日子虽然不如老爷好,但世上究竟是农民比老爷多,大家也都这样活着。

可是当灵动活泼、脖子上挂着一个项圈,在银色的月盘下举着叉子奋力投向瓜田里的猹的那个小孩,嘴巴里咕哝咕哝说不出话来,最后叫了一声老爷的时候,闰土变成了他爸爸、爷爷的样子,终究没能长成一个新生命的无限可能;这就是非常非常悲哀的一件事。

以上种种,我们不太可能在今天的日常中亲历,但也无法避而不见,正是文学作品给了我们咀嚼、体察的方法。

有的作品给了某种方案,有些故事最终没有解决问题,无论如何,对于发掘真实自我,寻找人生价值而言,阅读总是最具性价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