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瞭望·吾心吾乡|何磊:此心安处是伊犁

2024-12-18心灵
「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旅游是重要的载体。」何磊希望通过努力,把伊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魅力
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运营,建立深入的在地连接,连接一地生活,连接一地社会,连接一地历史,连接一地文化,这才是好旅行的样貌
通过商业化运营,让这些凝结着多民族传统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持续盈利能力,不断传承发展
「被这个阳光把一天拉成28小时的地方打动,我留了下来,于我而言,伊犁已是故乡。」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皓 苟立锋
「那不如我们伊犁」。
这是伊犁竹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何磊第一次听到伊犁这个名字。
那是在16年前,他还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某次赴欧洲某国文化访问时,行至当地历史文化名城,大家由衷称赞。但团队里一位来自新疆的团员,总会跟一句「那不如我们伊犁」。
「说得多了,连当地工作人员都知道了在中国有个伊犁。」何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时他就决定去看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坐落于祖国西北角。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得益于南北天山形成的夹角,深入大陆内部的大西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停下脚步,将伊犁河谷滋养成物产丰富、风光旖旎的「塞外江南」。
天端,雪山若隐若现;远山,云杉苍翠挺拔。半山腰是油绿的草原,牛羊星星点点分布其间;山脚下,大片整齐的农田里,小麦、油菜花、紫苏、向日葵色彩不停变化,蔚为壮观——这是何磊对伊犁河谷的初印象,「一到傍晚,袅袅炊烟升起,就如同走进了画中。」
后来,他连续9年赴伊犁旅行,到那拉提听巩乃斯河的淙淙水声,去喀拉峻看天山最美的春天,在夏塔探秘古代丝绸之路上沟通天山南北的古隘道……他到哈萨克族牧民的毛毡房里听阿肯弹唱,学手工匠人在羊皮上雕琢伊犁骏马,也尝过古法熬制的果酱……
第10年,何磊从游客变成了「不辞常作新疆人」的创客。他创办伊犁竹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自此扎根伊犁,做深度旅行的内容生产商和服务商。他希望,把大美伊犁、大美新疆的故事讲给世界听,让更多人在领略伊犁自然之美之外,也能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古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对我而言,伊犁就是心安处,就是吾乡。」何磊说。
在新疆夏塔彩虹布拉克牧场,何磊(左一)和参加游学的孩子们在草原上踢球(2023年9月摄) 受访者供图
在祖国的西北角创业
「六星街里还传来,
巴扬琴声吗?
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
列巴出炉了吗?」
最近,歌手狼戈以伊犁为背景创作、发表于2021年的歌曲——【苹果香】火爆网络,又给伊犁带来了一波流量。
走在伊犁州伊宁市六星街上,听着天南海北的口音此起彼伏,何磊就会想起黄土高原上热闹的油田大院,那是他长大的地方。「一到傍晚,各家飘出的饭香各不相同,麻辣的,酱香的,清甜的……」这是何磊脑海里对多元的最初印象。
伊犁,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荟萃之地。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在此和谐相处,农耕、游牧文明于此交相辉映。
「多元是伊犁的独特特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一个理想的旅行地。」何磊说。
2017年在伊犁逗留期间,何磊曾到哈萨克族牧民阿利亚家里做客。他清楚地记得,傍晚时分,阿利亚的亲朋好友一起围坐在毡房里。她的妈妈守在火炉旁,等着奶茶咕嘟,然后把每个人的杯碗添满,刚刚放牧归家的弟弟则兴奋地讲着一天的见闻。
「村里有事情,来人把阿利亚叫走了。我就静静地听他们家长里短聊了几个小时,直到太阳能灯因为电压过低而开始闪烁,他们才各自回房睡觉。」何磊说,尽管没有阿利亚在旁翻译,他一句当地语言也不会,但好像还是听懂了他们聊天的内容。
「我有多久没和家人就这么坐着聊聊天了?」那天睡觉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何磊脑海中。浓郁的奶茶香味、一家人围炉畅谈的那个场景,让何磊走进了日常的伊犁,也和他的童年,他对家乡的记忆勾连在了一起。
不如在伊犁做点什么。这个念头在何磊心里愈发强烈。
一个名为「竹马游学」的品牌应运而生。「取自‘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竹马是小孩嬉戏的一个工具,我希望我们的产品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伙伴。」何磊说。
就这样,何磊在伊犁河谷扎下根来,在祖国西北角开始了创业。
7年来,竹马游学团队带领来自天南海北的近7000个家庭到乌孙古道的北入口拥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哈萨克族牧民一起挤奶打馕,骑马牧羊;到伊犁蓝与草原绿交织的六星街,在维吾尔族小院的葡萄架下喝下午茶,放飞「翻翻鸽」;以眼为尺,以手为度,沉浸式体验一把筋角弓上百道工序,听锡伯族万里西迁的故事。
「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旅游是重要的载体。」何磊希望通过努力,把伊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魅力。
以文化之美润旅人之心
2008年,何磊应那位把「那不如我们伊犁」挂在嘴边的新疆朋友相邀,第一次来到伊犁时,昭苏军马场万马奔腾的恢弘气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他把尝试组织的第一场游学活动,选在了昭苏军马场。
「【礼记·乐记】有云,‘蛰虫昭苏’。昭苏,有苏醒、恢复生机之意。」何磊介绍,昭苏县位于伊犁西南部,因盛产「腾昆仑、历西极」的天马而闻名。「初识昭苏,我就在想,要是能把学校开在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孩子们可以上上课,骑骑马,该多惬意。」
从「严禁踩踏」的方寸草坪里跳出来,在青草的故乡舞蹈,「跃马天山西麓·伊犁河谷亲子游学营」活动吸引了一个个家庭。
「活动期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断,我就觉得这事‘有搞头’,也很有意义。」在何磊看来,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核驱动力,在将文化遗产、风景名胜等各类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挖掘其中蕴含的传说故事、民族风情等内涵,将其巧妙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市场吸引力。
在昭苏军马场,何磊邀请作家刘亮程等,给孩子们讲「万里骏马送深情」的动人故事,教孩子们在自然中汲取灵感,用精准的词语、灵动的句子描述所见所感。
他发现,尽管近年来伊犁的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但因地处边疆,旅游形态相对原始,很多人只是匆匆一瞥,并未真正深入了解这片土地。
「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运营,建立深入的在地连接,连接一地生活,连接一地社会,连接一地历史,连接一地文化,这才是好旅行的样貌。」何磊说。
他坦言,通过可感知、可沉浸、可体验的旅游产品,把大美伊犁展示给游客,并不容易。
「这里的人都不紧不慢的,就连牛羊也比内蒙古的慢,说好了十点钟开始牧羊,到十一点了羊群还在对面山头上吃草呢。」何磊笑着说,在牧场、山区等地开展非标准化的游学体验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确保游学质量。
为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夏特丝路古道的魅力,团队靠人拉马驮把一顶顶帐篷和生活必需品运送到古道深处,「只是为了一个夜晚的露营。」
目前,围绕深度体验当地文化这一目标,竹马游学团队已为「穿行在伊犁河谷的移动课堂」探索推出包括游牧生活体验、认识天山植物、多元文化体验等三大模块的上百个可体验项目。
跟随竹马游学团队,游客们可以做一天哈萨克族牧人,打馕做奶茶、牧羊剪羊毛、制毡做毡绣;可以探访有「欧亚大陆腹地野生物种天然‘基因储存库’」之称的库尔德宁山区,就地取材制一支护手霜,作一幅松塔画;也可以到已屹立西北边陲260余年的格登碑旁,倾听历史的深远回响,感受一代代护边员对祖国清澈的爱;还可以在雪山草原上「撒野」,在朗夜星空下露营。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何磊看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可以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又能实现对伊犁各类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挖掘文化底蕴,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新疆旅游资源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水到渠成。」何磊说。
竹马游学组织孩子们在伊犁河谷游学(2024年7月28日摄) 受访者供图
打造伊犁文旅新形态
冬日午后,行至六星街景区深处,可达由传统民居改建而成的竹马·西地客|伊犁非遗体验馆。
穿过由「伊犁蓝」色调的门窗组成的陈列长廊,进入体验馆内,记者看到游客三三两两,有的点一杯店里自制的风味冰淇淋小憩,有的在饶有兴致地做手工。阳光透窗而过,照得小猫懒洋洋的。
2022年,竹马游学在六星街建成了这家占地500余平方米的非遗体验馆。
何磊邀请了六位非遗传承人入驻体验馆,「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压模上漆手作冬不拉、穿针引线缝制民族服饰,可以亲手熬一锅果酱,或者做一支特色冰淇淋。」何磊介绍,每个非遗项目都有主理人和指导老师,技艺可体验、作品能买走。
「之前已经下岗在家好多年了,入驻体验馆之后,每月多了3000~5000元的收入。」伊宁市维吾尔族传统果酱熬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勒纳尔·依米热米孜告诉记者,得益于和竹马游学的合作,很多人认识了她,并且亲切地叫她「果酱妈妈」。现在她更有劲头把传统果酱制作这个技艺传下去。
「通过商业化运营,这些凝结着多民族传统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持续盈利能力,不断传承发展。」何磊说。
此外,体验馆辐射整个六星街街区,已联动10多户当地居民加入,接待游客访问他们的家,「可以在葡萄架下惬意地享受下午茶,也可以体验奥斯曼画眉或者放飞‘翻翻鸽’,还可以随着音乐尽情起舞,放飞身心。」何磊介绍。
2023年5月,何磊尝试将竹马·西地客|伊犁非遗体验馆的活动模块化销售给其他旅行机构,至今已和自治区内50余家旅游企业合作200多次。
「目前整个伊犁的亲子游学市场在每年2亿元左右。」在何磊看来,体验式、沉浸式深度游是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他而言,文旅融合不是对文化和旅游简单做加法,而是通过对文化、旅游和相关要素的有机整合、创新重组,延伸文旅产业价值链条,带动当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近两年,他探索与景区景点合作,打造可以持续稳定供应内容的固定场所,让游客一进入景区景点就能快速融入在地生活,直观感受文化魅力,也让更多当地群众参与其中,享受文旅产业的红利。
2023年,竹马游学在夏塔丝绸之路古道口建成迦萨甘·夏塔主题游学营地。营地坐落于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族乡生态旅游谷内,以此为大本营,游客们可以辨识天山植物,学牧人搭建野生厨房,仿古人攀走于天山南北古隘道。
营地还与夏特柯尔克孜族乡小学合作,让其他省份亲子家庭走进学校,近600名当地学生与其他省份的同龄小伙伴拉手结对。
「我非常高兴多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的教学设备很先进,家乡也漂亮,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他们那里学习。」夏特柯尔克孜族乡小学学生赛依代·肉孜阿洪说。
「借力竹马游学,我们的孩子前往昭苏县、伊宁市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为我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夏特柯尔克孜族乡小学党支部书记许洪强说。
此外,夏特柯尔克孜族乡别斯喀拉盖村10多户牧民的定居点成为了营地「夏塔驻村计划」的接待点。2024年,竹马游学继续深化与别斯喀拉盖村的合作,建成「彩虹布拉克游牧体验基地」,助牧民增收年均可达万元以上。
随着「文旅产业」跻身新疆「十大产业集群」之列,随着大美新疆成为越来越多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何磊更加坚定,在新疆,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能给这里带来的改变也将是巨大的」。
「被这个阳光把一天拉成28小时的地方打动,我留了下来,于我而言,伊犁已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