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叠甲:
经常情绪化与亲友沟通的人,不要继续阅读,如执意阅读,有任何后果请自负,读完之后无论多么不爽,请保持缄默。
多数情绪化沟通中,回应多数是放大信号的回声壁。
一方沉默不语,是一种大智慧。
而作为情绪化的当事人,有强烈的动机,希望让对方回应。
回应之后,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回应,更加发泄情绪了。
而不回应,没办法更高强度宣泄情绪,也没有办法表演「我好有道理」、「你好无情」、「你好对不起我」、「我牺牲了好多」、「我是受害者」、「你欠我的」等等为主题的剧本。
这时候,剧本的实施被打断了,就跟施法吟唱被中断、吸毒毒瘾犯了一样,严重不适。
但是戒毒也得从不适开始吧。
情绪化沟通的本质目的,绝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拟剧化过度的表演。
一方面,是将过去看过的传奇化的案例,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琼瑶剧于正剧中的,还是脑残小说里面的,只要当年共情过、爽过、哭过,代入过主角过,就在现实中复现出来,从而感动自己,以及让自己达到称为悲剧主角的成就高潮。
另外一方面,这类传奇案例,通常后续的范式,都是主角多惨啊多惨啊,然后对方要不然良心发现愿意被操控和奴役了,要不然,对方是垃圾,滚了,主角惨到极点以后,突然出现个白马王子或者阿拉伯20岁石油大亨继承人之类的,这种范式植入了当事人的潜意识,使得ta认为变成悲剧人物就可以操控他人牟利或天降超级好运大礼包。
在上述两点的共同作用下,这玩意非常上瘾,其激发的多巴胺分泌,瞬间的峰值可能超过一见钟情。
如果情绪化沟通的受体,也就是这个成瘾者的交谈对象,傻乎乎的,不断回应,无论回应如何,都会变成一种给这个表演进行配合和赋能的过程,于是表演越来越歇斯底里,当事人越来越high,越来越自我感觉悲剧、伟大而高尚。
整个过程类似于某种非生理的淫邪,在开放或半开放的情境中表达。——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我说的,是福柯说的。
而【不予回应】是仅存的次优解,可能帮助情绪化当事人阻断当前的进程,从而降低其成瘾剂量,慢慢的减少类似的宣泄。
更重要的是,【不予回应】还可以防止出现最差解,就是交谈对象,跟着回应,也进入同频的情绪激荡,扮演另外一面的悲剧人物和伟大牺牲者,这样不知不觉的,这个拟剧化成瘾的毒品就完成了传染。
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就齐活了。
纠缠什么就可能变成什么。
对普通人而言,最优解是,离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