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徐立非常认同这句话。作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一年前曾用「画马的过程」来讲述他对「一寸又一寸」AI技术探索的理解,结论是历代名家对奔马都画错了,根本原因在于认知不够。
在徐立的话语体系中,包容、长尾、开放是AI创新的三大「策源力」。作为视觉应用技术专家。徐立对技术的认知有三:一是对技术创新不能「求全责备」,需要包容;二是长尾应用才能够完善价值闭环,不是丢掉了20%,是检测出了80%;三是要开放共创生态,他要的是「一片森林」。
人工智能曾被预言为蒸汽机、火车、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机械齿轮」。徐立与他的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伙伴汤晓鸥在2014年就开始建构的AI技术应用框架正逐渐被证实,人工智能并不是预言或故事:刷脸支付已经成为现实;手机双摄像头拍摄成为标配;甚至一些人的工作或将被机器人取代。
这些技术让美国人极为警惕。商汤科技附属公司北京商汤于2019年10月遭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列入实体清单。从正面看,正如美方对华为的5G先进性进行「背书」一样,美国政府此举也是在为商汤科技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背书」。
在城市管理中,共享单停放,垃圾抛洒,粪车偷排,车辆违停,遛狗等。你看到的抖音、美图秀秀,FaceU,小咖秀,美拍,花椒,熊猫直播的美颜、瘦身与修腿等特效技术都来自商汤。商汤的技术已渗透到普罗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资本对商汤科技也是青睐有加,成立至今已被诸多知名投资机构追逐。8月27日晚间,商汤科技在资本市场又进了「一寸」。香港联合交易所当日披露商汤科技主板上市申请文件,首次公开对外界披露业务进展、财务信息等关键数据。
招股书中有4类数据非常引人注目:一是三年半累计研发费用为69.9亿元;二是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的各类现金及存款储备超过190亿元;三是2018至2021年上半年,调整的扣非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2亿元、10.4亿元、8.8亿元及7.3亿元;四是历史总融资金额为52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商汤科技虽然一直在亏损,但并不缺钱,现金储备不少,为何要上市?据招股书,一直坚持做原创的前沿研究的商汤科技,此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60%将用于投入研发,同时提及了一个热词:元宇宙。
筹备足够的弹药,大比例投入研发,商汤科技是要讲一个「一寸」的故事,还是要建立一个AI领域的「贝尔实验室」?
一、资本青睐有加,到底看中了什么?
2014年在香港成立,创始团队源于2001年在香港创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成员包括汤晓鸥、徐立及实验室的核心成员。
商汤科技拥有非常豪华的技术团队。据招股书,商汤拥有40名教授,5000多名员工,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包括250余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
现年39岁的徐立,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2017年曾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一同获得网易「创新商业领袖」。既是新浪评出的「新锐人物」,也是【财富】评选出的「商业精英」。不过,据【财富】描述,徐立并不典型。他缺乏马云、张朝阳的张扬及十足个性;他不如滴滴创始人程维、美团创始人王兴那样野心昭然。在外界看来,徐立就是一位低调的操盘者。
徐立的合作伙伴汤晓鸥更是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汤晓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工程学院杰出学人,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2001年,他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2014年3月,汤晓鸥团队发布研究成果,基于原创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看到没有,识别技术超过了人眼,如果有一个罪犯,商汤或许会让他无处藏身。
这样的团队当然很受投资人推崇。招股书披露,商汤科技历史总融资金额为52亿美元;其主要投资人包括软银、春华、银湖、IDG、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赛领和鼎晖等。从招股书来看,截至此次IPO前,商汤科技的第一大机构股东为软银,各机构股东持股占比分别为软银14.88%、淘宝中国7.59%、春华资本3.08%、银湖资本3.05%、IDG1.42%。
按照风险投资一般的经验,天使轮投资投人,A轮投产品,B轮投数据,C轮投资收入,D轮投利润。另外的投资标准还要看创始人有没有赚大钱的能力、思维及运气。这样一支团队,经过几轮融资后,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成绩?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商汤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营收为1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8%。
让许多媒体注意到的是: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之后,三年半累计扣非净亏损为28.6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的扣非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2亿元、10.4亿元、8.8亿元及7.3亿元。
也就是说,从利润角度来看,很不符合风险投资的范式。但仔细摊开招股书一看,原来另有端倪。据招股书,坚持从事原创的前沿研究,是商汤科技的立身之本。自成立以来,商汤科技在各项全球竞赛中已获得70多项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拥有80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
与此同时,商汤科技还提供了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基本面。根据沙利文的报告,凭借卓越的技术及模型生产的规模效应,已于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能汽车领域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服务商业空间管理、住宅物业管理、城市管理、制造、基础设施、交通、移动设备及应用、医疗及汽车。
二、手握190亿现金,为何还要上市?
与其他企业招股书不一样,商汤科技招股书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自家企业存在的风险。从42页到95页,满满的53页都是风险因素提示。说明什么问题?这是一家非常坦诚的企业,从招股书完全能看出其非常诚实的科学修养。
商汤科技的招股书还列出了两个极为亮眼的看点:一是现金超过190亿元,二是累计研发费用为69.9亿元。
招股书显示,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与2021年6月30日,商汤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人民币72.2亿元、人民币66.7亿元、人民币114.3亿元及人民币89.3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定期存款人民币79.4亿元,以及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流动金融资产人民币21.9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的各类现金及存款储备超过190亿元。
也就是说,商汤科技并不缺钱,为何还要上市?一些分析喜欢从争夺「AI第一股」的视角来看,比如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与云从科技,都在争谁能第一个上市,这种视角似乎没有看到本质。
其一,风险投资的钱是要求回报的,客观存在退出的需求。其二,选择上市当然是为了积累更充沛的弹药。其三,190亿的资金并不多,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是需要持续投入,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预计在人工智能架构上还有会大量的资本性支出,特别是潜在扩张到更多垂直行业方面,而且商汤正在建设上海临港AIDC,巨额资本性支出无可避免。
据商汤科技预期,人工智能软件是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商业领域之一,商汤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9%,2025年将达到1218亿美元的总市场规模。
招股书披露了商汤科技的研发费用。三年半累计研发费用为69.9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别为人民币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招股书显示,此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60%将用于投入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科技圈的火热概念非「元宇宙(MetaVerse)」莫属。按商汤的定义,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在共享数字空间中的融合。按这个定义,元宇宙提供的不再是一个平行的世界,核心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这与徐立构建「一片森林」的阐述,一脉相承。
基于这样的远景,让人想起早年极负盛名的「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成功的基因有很多,最核心的有几条:一是锐意追求研发的原创性,二是英才荟萃、善于选择和培养杰出科技人才,三是创新是灵魂,四是良好的治学环境,研究的「伊甸园」,五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诸要素的双螺旋结构图示,六是科、技、产、销的短程化和开闭循环。
从徐立的阐述来看,是否可以看到类似的、具有「贝尔实验室」一样潜力的基因?商汤科技创立时间不长,混合现实,打开「元宇宙」,应该还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