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我妈单位和日本做过一段时间生意,单位领导去过日本出差。我年纪很小,只记得一些碎片。大概说说吧。
在那个月收入一两百的时候,我们听说日本一碗面条要60块,这件事被反复提及,乃至令我记到现在……
我们那小县城,可能整个县城就一个人能做日语翻译吧。那个女的据说是跟一个定居在我们这里的日本老太太学的。老太太是抗战时期的日本遗孤。不过似乎在我记事时,老太太已经去世,或者至少活动不太自如了。这个日语翻译的学历可能只有初中,断断续续跟老太太学了些,就开始拿日语工作了。我现在推测,老太太的日语也必然不是很流利,因为她应该年龄很小时就脱离了日语环境,终身没有再回日本,日常没有沟通需求,日语应该会遭到磨蚀。
我听说那个翻译刚出道时,还老翻译错,造成了不少沟通误会。但没办法,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就她能做,每次有什么口译,都得请她。就凭这样三脚猫的功夫,她在那个年代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我记得大人们形容她:「东厂(她供职的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俗称)那个李娘们儿(日语翻译)穿金戴银的,估计脚趾头上都戴着金戒指」。
这种长尾效应延续到我高考。那时候选专业,迷了心窍就要学小语种。可我们那时候除了英语,大部分学校开的就是日语韩语俄语中的某几个。我当大学老师的姐姐专门打电话嘱咐我一定别选俄语,日韩语可以,但我两个都不喜欢。偏我分数也不高,实在没多少选择余地。赌了一把报了一个外省的二本,志愿里填了几个欧洲的语言。当然,毫无意外的被刷了。最后录到了省内第二志愿学校的日语专业。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就像拿着屎味的巧克力。但街坊亲戚都觉得学日语好极了,将来赚钱盆满钵满……
现在再看看那时候,觉得不是一个世界。
六十一碗的面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讹传,几年前去日本吃的拉面好像不止人民币60。国内大城市的餐厅,三四十的面也不少。现在想想我们可是也过上了小时候想象中的日子呢。
我自己也叭叭的给人做过N场中日口译,我敢说起码质量比那时高吧。可并没有实现财富自由啊。满手就俩戒指,并没有分配给脚趾头的余地……
至于赚得盆满钵满,哈哈哈,十几年前大学毕业时,等去研究生报道那几个月,吃撑了试着去外贸公司面试过,人家给实习期月薪600,还是看在有日语这个「特长」的份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