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量化思维上中医比西医差了一个时代,当然,这里的西医指现代医学。
用事实说话,手边有两种药,头孢克肟和新癀片,前者是西药,抗生素。后者是中药,抗炎症剂。我们拿出他们的说明书对比一下。
首先是成分,头孢是这样写的
系统命名法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一应俱全。
再来看新癀片的成分是这样
种类很丰富对吧,可是除了有个叫做吲哚美辛的东西外,其他的都是啥?我是做天然产物化学的,从一株菌里可以提取出一百余个化合物,更不用说植株了。这个成分除了吲哚美辛,在我眼里其他的和没写一样。有趣的是,你看下面规格里还特意写了每片里吲哚美辛的含量。于是我去百度了一下这个物质,还真有个吲哚美辛片,它的功能主治和新癀片一模一样,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药起作用的就是吲哚美辛,其他的中成药成分只是个幌子。
功能主治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头孢片明确指出了作用菌种的名称,而新癀片则是各种肿痛。这里没什么说的,抗炎症剂本就是对症药,布洛芬也差不多。
接下来看一下不良反应
头孢的是这样
具体是什么不良反应我们不管,只注重这几点:总病例12879,以及没种不良反应在括号里标记的百分比。基本都是在0.1%以下的,患者对这种药的安全性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它也给出了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处理方法。
再来看新癀片
我不得不承认我惊呆了,它居然不是副作用不详,能列出这么多不良反应实属罕见。虽然没有想头孢一样精确给出百分比,但也算有诚意吧。
头孢的说明书里有个药理毒理和药物动力学是新癀片没有的,大概是这些东西
这就属于专业性知识了,对于患者来说没啥大用,但是看着那么多数字,总可以满足一下题主对量化的需求吧。
至于药物互相作用,头孢的比较简单,只提到了两种药,没有特意拍。新癀片的药物互相作用是这样的
多达14条,但是每一条都涉及了吲哚美辛,于是我去百度吲哚美辛片,结果发现它的功能主治、不良反应、药物互相作用,和新癀片如出一辙。也就是说,这个新癀片压根就只有吲哚美辛起作用。那问题来了,成分里那么多中药是干什么的呢?换句话说,这些中药成分说明书里是只字未提,病人是一无所知的。
对比结束。结果不用我多说了吧?
我们这里的量化指的是用数量形式表示评价结果的一种方法,它本身就有测量的意思,或者说,测量是量化的前提。西医的基础是现代科学,它是一门实验科学,讲究的就是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统计学分析。而相比之下,中医作为一门经验学是很难做到量化的,甚至不能量化,因为它没有大量的数据做支撑,没有测量也就没有量化。
这里必须区分经验和实验。
经验是人在实践中由某些现象总结出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认识是被动的。而实验则是主动的认识,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并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获取事物发展过程或结果的认识的科学方法。实验具有强化条件的特点,它可以创造在自然界中难以得到或难以利用的特殊条件。重现性是最大的特点。
中医的经验经验,需通过对比、双盲试验这种理性设计的检验才能开始进入科学程序。但至今没有一种中药或中医疗法被公认为通过了这种严格的检验。
结论,作为经验学的中医,未能到达实验验证的步骤,没有量化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