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支付企业已经退出市场,而其他一些则在挣扎求生。支付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新故事,无法带来新的增量和活力。本文探讨了支付行业的当前困境,分析了为什么现有的支付创新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支付要完了么?
我想这是大家都在讨论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视角,「有些支付」已经从ICU推进了太平间,躺平了;还有些支付,也已经站在了ICU的外面急需抢救;而其他的,一出生就在太平间从来没出去过
旧支付,讲不出「新故事」,这是最大的困局
新故事的匮乏,增量的疲软,是这个产业显得信心不足的最主要的症结所在;真正的新的故事在哪里?
商业需要新故事,产业才会有活力;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新故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蛋糕份额;大家都需要新故事,但是,支付的新故事,好像,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让人没感觉了!
就像前一段,一位朋友问我,公司想向支付更靠前的位置,获取到商户的更多订单和商品信息,加强对交易画像的掌控;我说「你们想多了」,这是你们想要的,而不是商户想要,甚至是商户想藏着掖着的,也更不是用户需要的
非通道盈利能力,听起来好像也算是支付的新的故事,也能够带来新的利润增量,但,这还是支付么,这不就是ERP么?支付现在已经到了需要靠ERP续命么?这是要ERP里套支付,还是要支付里套ERP,主要是,能套多少,能套多深;更重要的是,人家都穿了秋裤了,还需要你给套一条棉裤么;除非,穿上你的棉裤,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但,显然,这是「新故事,新增量」焦虑症的最典型的症状;管不管用,先忙起来,有事做,好像就有机会;就像加班一样,好像,走的最晚的团队,就是最好的员工,而忽略了效率本身
加班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加班在干什么!
当然,也有不少的新故事,听起来很酷,用起来很炫,但,一看规模,完蛋玩意儿,比如声波支付、虹膜支付、静脉支付、刷脸支付、刷掌支付、碰一碰支付——本质上只不过是旧瓶装旧酒,面上的繁荣,面里终归是不疼不痒
只是「快一点」,已不再是支付的「好出路」
为什么是「快一点」呢,因为,如果快了2点,他就可能是了;用户确实需要;比如「医保的刷脸支付」,在挂号处,直接一刷脸,支付成功了,不需要医保卡,多有「面儿」
但,本质上这并不是解决了「支付慢」的问题,如果你带了医保卡,依然会很快;本质上是解决了医保卡容易丢,多带一个支付工具麻烦的问题;我的医保卡,丢了好多次,虽然有了电子医保卡,但终归还是像「优盾」一样,需要一个「附属的累赘」,既忘带、又易丢、还难找
因此,在最慢的场景里,配置上最快的支付工具,这是2点,还有点用;所以,想一想,那些场景还「很慢」,因为「太慢」,所以需要「稍微快一点」,这是新支付工具的最佳归属,但,遗憾的是,这不是产业新增量,只不过是,老蛋糕新分配
话说回来,单纯的小额支付场景,快慢已经不是用户选择的主要决策依据了,因为,现在已经足够快了,快到,再快一点,用户「效用增量」已经趋近于0了——所以,在最快的场景,提升支付效率,就是可乐里放冰糖,齁甜了!
就像几秒的「快慢」,会影响你支付一杯咖啡的意愿么,或者说,你需要考虑节省「扫码支付」和「刷掌支付」之间的那几秒时间差么?我一个屌丝,时间敏感度并不高,「慢悠悠」的买一杯咖啡,也许刚刚好
我需要支付再快一点么,或许不需要,或许有些人需要;但,可以确切的说,我只不过是需要有「更多的钱」,而不是能够更快的「糟蹋钱」
没钱,节省几秒钟的时间有什么用
就算是有用,那,我还是仅仅支付了1杯咖啡,而不是2杯,并没有新的交易增量;最大的问题是,并没有打破支付蛋糕的分配格局,你快我也快,除了卷,还是卷
可见,能快几步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但,能扔掉一个支付累赘的意义还是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累赘——穷
不过,从「支付工具累赘论」视角看,微信的刷掌支付,要比支付宝的碰一碰更强一些……毕竟,手机是会没电的,而手掌,时刻都在!人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你,一伸手,钱没了!
扫码进站,先享后付……,小额免密……都是在解决用户支付效率问题,但,终归不是新的故事,终归没有带来新的增量!
路在何方,依然渺茫!
旧支付,找不到「新故事」,这是当下支付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快捷支付,是个新故事,用户扔掉了「U盾」
跨境支付,是个新故事,发生在新的「场景」
支付出海,是个新故事,催生了新的「增量」
……但,还不够
刷掌支付,碰一碰虽然也算是一个新故事;但,最大的问题是,新故事没有带来新增量,蛋糕还是那么大,不疼不痒,依然是,你活得好就意味着我活的差的「内卷」博弈
刷掌和碰一碰,没有让用户扔掉任何东西,手机还在手里,而手还在兜里;但,钱呢?在老板腰包里
或者说,没有刷掌,不能碰一碰,我就不付款了么?显然不会,所以,这类支付的「新故事」正在试图解决一个「不疼不痒」的支付效率问题,而且,更高效率的工具,已经有很多了,并没有改变实质性的现状
我刷掌就意味着,我不扫码,刷掌增加了,但是扫码降低了!我更希望看到,是大家都增加的局面,蛋糕大了,才是「产业之幸」,做大不了蛋糕的创新,只不过是加急了「内卷」
只能说,小额支付效率已经足够高了;已经高到了,任何创新都很难带来「用户尖叫级别」的工具体验了
就如当时从网银支付到快捷支付,有明显的场景替代,从极度复杂和繁琐的支付方式,到,抛弃一切附加物的快捷支付,扔掉了优盾,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我看来,单纯的革新支付工具,意义已经不太大了;不过,支付工具层面,革新场景中的支付方式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巨头们还是一味的,在支付工具层面,折腾一些不疼不痒的动作,这将加剧产业的危机感
这个产业需要新的信号,新的故事,新的增长,新的信心,甚至是新的「信仰」——就比如,海外本地支付市场,这个蛋糕足够大,谁能狠狠吃上一口,给大家一点动响——嗯~~~真香!——希望,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支付需要新故事,而不是新瓶装旧酒,幌大家一下!
新的故事,一定是带来「蛋糕的增量」,而不是在老地盘上玩出「新花样」
当前的支付大盘变了么,没有变,变得只是蛋糕的分法
蛋糕做大,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企业关心蛋糕的分法,这是内卷的开始;而产业更需要蛋糕的增长,这是大家赖以生存的更好生态
另一方面是,在新的场景,实现老蛋糕加倍,也是很好的方向,例如稳定币,带来了新来的支付场景,增加了新的支付链路,让各种模式的支付形态实现了杠杆级别的加倍
看起来,出海,是当前做大蛋糕的最好途径;企业业务的出海,产生蛋糕之外的交易,带动新的支付增长;支付直接出海,在海外蛋糕上,狠狠来上一刀,吃到嘴里,咽到肚子里——洋蛋糕,绝对香,毕竟,Intenational,酸甜苦辣,不会愁
去做老外的生意,以我们的智慧,属于降维打击,属于用支付3.0的思维,去解放支付1.0的荒漠!
比如印度支付,线上支付率要远远小于我国的支付对GDP的占比,这,是直接的蛋糕!而且,更大,更甜,更好吃!
让,老外,用上快捷,爱上扫码,就像当初,我们扔掉的优盾,摒弃的证书,不需要再装的老掉牙的ie浏览器……
如果支付创新的思路只是一味的——「你有,我也得有;故事可以一样,但,不能不讲」——的思路,那,除了加剧内卷,其实,改变不了什么;新瓶旧酒,一拥而上,那就只会像全红婵一样,跳下去,除了咕咚一下,不会有任何「水花」,唯一不同是,她是10分,你0分
支付需要新场景,新增量;新蛋糕,新增量;场景,是杠杆,蛋糕,是底座
这也许是支付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