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诸国的发展模式乍看类似,但历史路径相差极大。
丹麦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很大的帝国,占据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海沿岸大部份地区,直到今天法罗岛和格陵兰还属于丹麦托管,这就是历史遗留的痕迹。丹麦发家早也是占了整块地区不发达的便利,当时丹麦人的祖先,维京海盗来如影去如风,沿海地区落后的部落根本不能抵御,但是丹麦真正发家不是靠掠夺,而是靠农牧技术。早在15世纪,丹麦人就点开了种猪培育的科技树,接着是牛和奶制品,他们从周边地区进口饲料,再把养出来的牲畜畅销欧洲,靠农业赚了很多钱。因为当时的丹麦自己不能种植足够的牧草,它的经济模式就是从周边进口饲料原材料,转化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创汇,类似今天的日本和韩国,所以丹麦是世界上最早提倡自由贸易的国家,开创了环北海和环波罗的海贸易圈,慢慢演变成了日后的汉萨同盟。现代丹麦由政府主导鼓励创新,鼓励不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度,也是有历史记忆遗传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丹麦人通过垄断猪肉养殖业来攒家业的模式在当时是难以复制的。封建时代的欧洲割据林立,从陆上进行贸易要通过小领主封地的重重盘剥,道路交通也不通常,流窜的绿林好汉更让陆上贸易没有安全可言,所以海运就有优势了,这是天时。丹麦占据了地缘优势,北海和波罗的海可以看作小一号的地中海,可以辐射今日的英国,德国,俄罗斯,北欧的大片沿海地区,而丹麦的位置处于这些航运线路的中枢,这是地利。还有一条,就是人和了,即丹麦人有制海权,控制了航路,这是祖上北欧海盗赐给他们的遗产。
不过,通过自由贸易很难建立起一个集权的政体,而是会走向贸易联盟下的城邦政治,各城邦强调高度自治,类似古希腊,丹麦的发展路径和依托地中海的古希腊是很像的。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各个「城邦」自己干自己的,慢慢走向了分崩离析,这是早期丹麦帝国解体的原因之一。集权和分权,贸易自由和税收统一,这里面的社会演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就不多论述了,以免说得太多走火,被评论「不严肃」
丹麦衰落之后,地区的商业和政治真空就由其他势力补上,包括瑞典
瑞典是北欧国家中历史上第二个崛起的,它的时机没有丹麦好,开始向外扩张时北海和波罗的海沿海其他国家也发展起来了,它向南和向东都受到了阻碍。瑞典的家底其实不多,北边的北极圈地区和西边的挪威在中世纪时就是不毛之地,只能满足国王对领土面积的虚荣心,在经济和人口的劣势是瑞典扩张受阻的另一个原因,到了近代时期瑞典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至少和周边国家相比它不是,因为它经济和人口的基本盘太小,国土开发还很落后。
瑞典近代成规模工业化发展起来要等到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英国都已经彻底工业化完成的时期了。英国发展起来以后,开始向德意志地区输出产能,德意志发展起来以后,也要向外输出产能,而瑞典和英德两国都有悠久的贸易史,自身又有矿业资源,于是以矿产和低价劳动力换技术的工业化开始了。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对矿产的国有化控制从一开始就很关注,矿产和林业的开采是国家牵头,利润也是掌控在国家手中,而不是和英国一样全都是靠私人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后进国家常见的选择,中日韩也是这样的,但是除了经济考量以外,北欧国家还要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北极圈太冷,政府不牵头没人愿意去跑冰川里挖矿。寒冷的气候也是福利社会在北欧受推崇的原因之一,因为在热带地区人冻不死饿不死,而在寒带地区必须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基建才能保证全体国民的存活,靠每家每户自己去拾柴火过冬在伦敦可能行得通,但在严寒的瑞典北部地区是不可能的。但瑞典还是个资本主义国家,会周期性危机,隔一段时间清零一下,人民遇到经济危机和自然环境的双重挑战时,又更强调福利和国家统筹建设,每一次危机的结果是推动一波社会改革,向更完善的福利和更国有化的方向发展。 当年的英法曾鄙视北欧模式,因为在英法看来发福利还是会有经济危机,那还不如不发福利养大佬们去,不过英法自己两战崩盘然后也开始发福利,这是后话了。
瑞典靠承接英国和德国转移来的资本和技术慢慢发展。到了20世纪初期,英法当时的社会文化进入高度华丽糜靡的工业洛可可,工业产品奢侈化,越做越精美,但也和人民大众越来越远,这其实是社会危机的体现,因为大众的消费力越来越差,工业已经开始不为普通人生产了,只为一小部分最高贵的消费者定制。在英法看来,简约风的北欧就是原始人水平,但二战后欧洲玩不起洛可可了,还是要靠北欧风能迅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欧洲重建的重任要靠这些没有被砸烂的北欧人,所以二战后差点要危机的瑞典人突然收到订单续命了。和其他西欧国家一样,冷战背景下有美国打气,瑞典经历了「黄金三十年」,90年代初时经济危机又来了,但苏联恰到时机的解体了,东欧大片市场和资源向西方打开,再加上IT技术革命,瑞典和其他西欧国家得到了冷战红利,平稳发展进入21世纪。
芬兰原来是沙俄一部分,独立后想和俄国人闹掰,倒霉是撞上了苏联。苏联就是俄罗斯帝国4.0版本,虽然冬季战争被芬兰打得损失惨重,但二战后芬兰是被苏联彻底打哑火了。为了保证芬兰的独立,曼海姆背锅,芬兰实行全面亲苏的政策换取苏联的信任,成为了一个背靠苏联的民主国家。为什么芬兰没有走上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的命运,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总之芬兰在冷战时代选领导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他和苏联的关系好不好。
芬兰的地理位置很微妙,它是冷战时苏联和西欧的北方桥梁,同时也是苏联和宿敌瑞典之间的缓冲。作为一个非华约非社会主义国家,芬兰冷战时坚持采购全套苏式军备,可见和苏联的联系密切。接下来,芬兰做好中间商,做大号的香港,路线走对财富积累很快的。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芬兰有钱后多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中东狗大户那样给大佬养豹子,这就是要点赞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地方了。
挪威曾是巨穷的半岛,南边有几个城镇搞贸易有点积累,但全国大部份沿海人民靠打鱼做罐头为生。和瑞典一样,挪威慢慢承接了英国和德国转来的工业技术,特别是造船技术。这造船是苦逼行业,八分靠劳动密集两分才靠技术,挪威就是靠这个苦逼行业点航运和海洋科技树。然后苍天眷顾,北海油田发现了,而此时恰逢英国去工业化,油轮和平台还要靠挪威造!挪威一边挖油,一边还帮英国造船运油,两手赚钱两手不误。此外,原先闭塞的北部地区,在技术到位后建立起无数水坝,发用不完的电,一部分用来发展高耗能的冶金业,多余的电卖給英法德,所以德国才能取缔核电呀!
挪威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主权基金之一。
而冰岛在二战前就是半原始社会,这不是讽刺它,真的很原始。先是英国海军为了监视德国潜艇,然后美国海军为了监视苏联潜艇,在冰岛上修基地盖房子,雷克雅未克的机场就是美国修得,以前是军民两用机场。冰岛大跃进现代社会了。很例外的,美国人在冰岛驻军就没搞出花姑娘事件,所以冰岛人很亲美。
有了科技以后,灾难变资源,翻着硫磺臭气的地热就是无尽的财富
地热发电搞铝业,发。
和英国人抢鱼,发。
有钱后搞金融,发。
然后破产了。
金融破灭后,一些欧洲背包族突然发现有个叫冰岛的地方,来回机票加食宿只要998!前几个吃螃蟹的上岛后,立刻被岛上的风景震出惊了!大炮筒架起来,一排排冰火交融大片拍出来,冰岛旅游就火了。
北欧制度和文化影响大不大?还是挺大的,有钱后继续刷题而不是买豹子要点赞。不过制度决定论还是算了,各国家有各自的资源和机遇,不加思索复制粘贴要粗大事。
至于开放什么的话题,冰岛,芬兰和挪威的社会文化其实挺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