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清北复交金融硕士国内找工作真的可以起薪 30W 吗?

2020-05-14财经

首先,我可以很明确的说,除了极少数,绝大部分同学是达不到起薪三十万的。

其次,如果一定要凑,要看你进行统计的口径到底是怎么样的。

最后,基本上绝大多数的金融硕士就业报告的数据都是假的。

1、应届生什么样的岗位能够起薪30万+

其实,国内同学通常在6月份毕业,第一年拿到的奖金你看要算当年的年终,还是说次年才算完整的一年,这个差距是很大的。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机构对于入司半年的会相应的奖金折扣,甚至说有的机构不发。

三中一华的投行,如果没有涨的情况下,base大概都在2w上下,中金甚至更高,至于奖金呢,其实给应届生都不太多(华泰第二年开始很高)。因为严格意义上,你第一个工作半年,按照一些投行的工作要求,待不满一年不能参与奖金分配,或者会酌情减少。(当年建投对第一个半年就不参与奖金分配)所以,光看base都也就是个20w左右的工资,只有中金超过30万是很稳的,基本上中金应届生超过40+比较轻松(实际上第一年40-60都正常,很多网上说中金应届生一去就年薪百万也是不对的)。不过三中一华第二年第三年涨幅会很不错。

关于卖方研究所,如果是应届生,基本上起薪也就1w上下左右,刚入司一般给你的佣金派点都不会多高,除非你之前长期实习已经是团队主力了,首席会给你多分配些奖金。

至于大公募投研,一般来说base在1w-2w左右的base,上海的公募base比较低,北京和广深的会高一些。一般base低的是年底奖金和工资在1:1左右,base高的话奖金月数会低一些。综合来看,薪资高的能够突破三十万,但不是数量一定不会多。

至于银行,因为计算口径非常不一样,我下一条会讲。

所以,只有一些偏外资的机构(base高),以及说国内金融机构的少数几家头部机构,是真正能够超过年薪三十万的屈指可数。(当然有大神一个人可以拉高n多人的平均值的,但是很少数)

同学们,醒醒吧,赚钱没那么容易的,少看点营销号。

2、为什么很多机构号称收入超过30万+?

这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统计口径上。

这里的代表就是银行为主,以及少部分券商也这么宣传(当年某沪上券商过去喜欢签个总数字,看起来挺高的,结果最后入职发现,那个数字是「培养成本」,呵呵;好像后来改了)。

往往很多银行在宣讲过程中,就会号称说我们分行大家一进来,一年二十四五万,总行三十多万...

很多同学因此都在群里问,是真的吗?

是,也不是。

这里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像如果我们在券商基金,我们如何看待收入?

如果你问我那会儿刚毕业在投行,我收入多少?

我会告诉你,每个月七千多呀(当时base1w左右),因为我脑海里只想到的是我现在每个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年底奖金是多少,那还是未知数呢。未知的怎么能算呢?!

而如果我的公司对外宣称给我多少钱,至少会算税前,以及说差不多的平均奖金,一算至少二三十万。(如果IPO招股书里就会这么算)

至于银行,很多时候计算起来是非常复杂的,会把你的各种综合福利算上,什么补贴什么福利,以及说公司给你交的各种金等等,全部算出来一个数字。国外其实也有这么算的,叫预计package,所以你看国外的就业报告,也会比你实际感受要高。

但原先我们在券商,其实也会有福利(虽然后来少了很多),我们自己是不算的。这不就是点过节费零花钱嘛。(当年几项规定出来之前,过节费高温费双亲费还蛮多的,变着法子发钱,不过你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是发福利;现在管的严了,改发各种扶贫农产品多了,哈哈)

比如说我们有学员去的招总管培投行与金融市场部,号称收入28-29,反正给我算了下每块多少,反正讲了很久,太复杂了,复杂到我确实也没听懂。反正确实应该有二十多肯定有的。

但分行其实很多确实是多算了很多,很多同学进去之后发现每个月到手才四五千,就会纳闷了,我的二十多万的年薪去哪了?(当然,福利还是很好的,包括银行各种金都是最顶格交的,所以银行的老员工如果买房,住房公积金能顶不少)

所以,同学们,别被宣讲会hr的说法套路了。

至于到底如何才算收入?

你觉得应该算税前?

还是算税后?

说要算所有的综合福利?

(都有道理。各有各的说法,像有的体制内,人家就没啥税)

3、为什么所有商学院的就业报告都是假的

基本上每个名校商学院的就业报告出来的时候,我朋友圈都会有很多人在转:「我又拖后腿了!」(而这些同学往往就业单位都很好,毕竟敢这么发朋友圈,其实都是有底气的同学,自卑的同学反而:不敢评论)

这些年来,我眼睁睁看着原先的平均薪资十五六万,到现在的30w+。(真正的战胜通货膨胀呀!)

某学校金融硕士之前率先把学费涨到16.8w的时候,老师在宣讲的时候不断强调说,这不就你第一年毕业的薪水就能回来的嘛!(当时就是因为就业报告这个数字,现在都变三十多万了,翻了一倍呀!现在应该改口说,你毕业第一年赚两倍学费了?)

实际上呢,很多同学都接到过就业办老师的调查电话,基本上字里行间,暗示甚至明示的跟你表达一个意思:

「把你能预计到的所有其他收入、福利全部给我算上!

奖金一般有多少呀?不用那么具体的,你就看平均吧,平均有多少,可以预期到的就行。(如果觉得听了还是有点保守,往往还会给你暗示如果行情比较乐观的情况呢?能拿多少呢?

过节费还有吧?福利费有吧?全部给我加上。都算的。」

呵呵,于是乎,每个人心虚的硬着头皮说了下(总不能给学院丢脸吧),老师得到了一个心满意足的答案之后心满意足的把电话挂了。

最终,在就业报告里又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数字。

你们其实自己往前去翻,比如说清北复交,有一家的就业报告薪资上去了。

第二年,其他几家马上会相应的就跟上。

这就是军备竞赛呀!没有硝烟的战争呀!

如果平均就业薪资都被比下去了,我怎么忽悠最优秀的学生源源不断的来给学校交钱呢?

没有最优秀的同学,进不了那么好的单位,我就业报告就要被比下去了!

所以,老师们也有压力呀,编也给我编到好看的数字!

于是乎,基本上让所有同学都感觉到拖后腿的就业报告出来了,还一年比一年夸张。

总 结

干金融行业,核心岗位,比较合理的收入其实就是第一年15-20万。(有的行业奖金浮动会很大,有的行业一开始起薪低,后期涨得快,都平常心)

而且毕竟应届生大部分还是为单位创造不了太多直接收益,可替代性也很高。

不要看太多外面浮夸的数字,脚踏实地进入一个好的细分行业,做出好的业绩,相应来说从你为公司创造比较高的价值中,再分到你个人应得的。

这个行当,做得好,待遇还是非常可观的。

但前提,依然是做得好的话。

------------------------------

(ps:大家帮忙点个赞啦,点赞的可以私信我领一下我们平台整理的求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