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终于官宣,可以下场买国债,来调节国债利率。
一时间,关于大放水的讨论又开始了。
从法律上的来说:
我们的银行法,赋予了央行下场买国债的权利。
从需求上来说:
央行确实有下场买国债,从而平滑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必要。
但是,这和日本的那种,央行直接下场买国债,从而把国债买到零收益率,来提供无限流动性的情况很不一样。
其中的最大的区别是: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有极大的M2淤积在银行机构。他们成为国债和地方债的最大买家。
随着储蓄率的进一步上升,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多。因此,即便是央行不下场买国债,国债收益率也一定会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本身不需要央行下场强行买国债,来压制利率。现实中,只要国债放出来,一堆机构在抢。
而且,我们的法律只允许,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国债,并不允许直接在一级市场买国债。
我们和日本不同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日本泡沫破裂的时候,已经是发达经济体了。而我们即便按照最乐观的情况来看,也要到2050年进入到发达经济体阶段。
第二,日本90年泡沫破灭的时候,财富是真的毁灭了。我们M1大幅度下降,不是因为财富毁灭,而是多数人开始存钱,储蓄率上升。
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
如何更好的促进分配的公平公正,保证居民的最基本的权利,从而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意愿。
单纯的降低国债收益率,降低存款利率,而不降低贷款利率,只会刺激居民进一步的储蓄。因为这只会导致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他们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除此之外,我们在全球中的贸易地位,更加决定着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货币。也即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我们除了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之外,还是第二大进口国。
我们在全世界的分工是:
同时进口最初级的矿产和农产品,比如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再进口高端的科技产品,比如高端芯片等,然后加工并组装成工业制成品,比如汽车手机等,再进行出口。
所以,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出口对我们很重要,进口对我们也同样非常重要。一旦人民币像日元一样剧烈的贬值,那么我们进口的商品会变的很贵,同样会打击我们企业的利润。
因此,我们汇率政策的本质就是,紧挨着全球主流货币,不发生大的贬值,也不发生大的升值。
而一旦实行QE,一旦利率掉的太快,汇率的压力会非常大。
如果外贸的基本盘出了问题,可能造成冲击,一定会比当下的地产冲击更为严重。
所以,QE当然是化债的最好的方式。如有可能,我们也是想要QE,一劳永逸的解决债务问题。但是,我们现实的经济,不能承受QE的代价。央行也只能在支持经济和支持汇率之间,小心地戴着脚镣在跳舞。
当然,今天财政部和央行,神仙打架,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那句话:
1,非必要,不举债。
2,保证好自己的现金流。
在萧条时代,努力控制好出金和入金。黄金十年和白银十年早已经成为过去。正所谓此情诚可带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