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巧了吗,在谁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禁摩的时候,还真有个执行禁摩政策的政府,冠冕堂皇地给出了一套说辞。
时间回到2022年,还在疫情期间,当年3月份,杭州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如期召开。其中一个做机器人的政协委员——李正刚,向大会提交了一份跟他本职工作毫无关联的提案,建议杭州适度放开摩托车「管制」。根据一般做法,所有人大、政协提案都会在会议结束后转交有关部门,要求有关部门限期研究、落实或答复。4个月后,2022年7月15日,杭州市公安局对李正刚委员的提案给出了正式答复,并于7月30日公布在杭州市公安局的官网上。先看看人家怎么说的:
能称得上理由的,主要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归纳起来,杭州市认为禁摩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①摩托车过于随意,对其他交通工具干扰大。「摩托车具有与自行车相似的行驶轨迹,其特点为自由、随意。而其属性为机动车,对其他机动交通工具的干扰更大。」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禁止自行车,行人随意性更大,干脆连行人也禁止了。) ②摩托车效率不高。「摩托车并不是一种高效率交通工具。据测算,单人乘坐大型公交车动态占有道路面积仅为1m2,出租车为8m2,摩托车为10m2,私家车为14m2,摩托车的人均动态占地面积仅次于私家车,但运行效率却远低于公交车。」 (首先这个动态占有道路面积是怎么测算出来的,为什么出租车才8㎡,摩托车却要10㎡,这是多大个摩托车。其次,摩托车动态占地面积仅次于私家车,那为什么不禁止私家车。) ③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必要性不强。随着城市交通建设逐步完善,出行方式多样、便利,「摩托车承担的交通出行功能逐步减弱,更多转向休闲娱乐功能,其管理内容也发生转变。因此,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角色并非不可或缺。」 (需不需要和能不能是两码事,被动接受安排还是主动选择,也是两码事。) ④摩托车不够环保,噪音、空气污染较大。「特别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加之我市将承办亚运会等重要赛事,对空气质量和交通出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摩托车烧油,汽车也烧油,摩托车有炸街的,汽车也有违法改装炸街的。怎么就摩托车该禁啦。) ⑤禁摩是大势所趋。」自1985年北京率先发起「禁摩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两百个城市实施了对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的专门管控措施,大多数城市管控措施日趋严格。「 (人家禁,你也禁,这是跟风,不是理由。)
杭州市答复的禁摩理由,没有一条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但我们又无法回避一个客观事实,中国大多数大城市都在执行禁摩政策,且短期内看不到松动的迹象。其实,说到底」禁摩「的真正理由无非以下几点: ①摩托车是城市交通发展和交通管理中的选择性放弃对象。 老百姓生活好了,不怎么用摩托车,摩托车价格低、油耗低、税收少,在产业发展上也是鸡肋,既然如此,还不如省点事,不要了。论人均耗油量、成本,摩托车比出租车、私家车低太多了。大量的出租车、私家车,一车就只装了一个人。但我们很多人生活好了,确实有更多人愿意坐汽车。同时汽车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本身的产业规模,关联产业规模,技术复杂度,产值,税收、就业等等各方面都是鼓励而非限制的。尤其现在经济不好,各地都在主动取消汽车的限购、限行措施。这是摩托车无法享受到的待遇。 ②禁摩是中国政府懒政管理、粗暴管理,管理手段背离管理目的的一贯做法。因为这种做法省事。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政府管理中比比皆是。不去管理手段上想办法,出点问题就取缔、消灭。所以深圳连电动自行车也要禁。管理摩托车就像管理汽车一样,应该让它规范,让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是一禁了之。我2018年去新加坡出差,新加坡的秩序井然令人印象深刻。出租车司机从不轻易变道,非十字路口掉头的时候,司机至少要等对向两三百米没有车才会调头。更令人惊讶的是,新加坡有大量马来西亚劳工,他们被俗称为」摩托大军「,马来西亚人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上班、做工。人家管理得很好,很守规矩。我们是被管成了习惯,被管成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