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想法,但在我看来,消费一定是要上探到超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一部分,就是那种努力一把可以达到的水平,幸福感最强。
就比如买手机这件事,你的正常消费能力是5000块的手机,但是这个价位的手机,确实没有你很喜欢的功能,而具备你喜欢的功能的手机,要8000块,这种时候,如果你还是只买了5000块的,你大概率很难快乐,而如果你咬咬牙,买了8000块的,内心的满足感一定是最强的。当然了,前提是花8000块,并不会给你造成严重负担。
买车也一样,你的预算是20万,但你却十分喜欢一款价格是25万的车,这种时候,如果你最后买了20万的一款车,你大概内心深处仍然会觉得有些许遗憾,而如果你狠下心,直接拿下你的梦中情车,哪怕是贷款会多一点,你一定会觉得很幸福。
类似的情况,在买车时,也包括到底是买低配还是高配的问题,按照很多人的逻辑,三大件一样,为什么要花冤枉钱,这就和手机一样,同款手机,512的存储空间,拍再多照片、用好几年都没有存储空间不足的焦虑,但是如果你为了省那几百块钱买256,可能确实会时不时让你闹心一下。
至于老司机推荐买车买便宜的,就是完全是一种只考虑实用的心态,如果只从实用出发,我们的消费将会是非常没有乐趣的,比如,你买个30平方的房子也照样能住,你买个几百块的手机也照样很智能,你每天吃两个馒头也能饱,而车,你买个老年代步车,也照样能遮风挡雨。
人这一辈子,都是在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是毋庸置疑的。你和一个富豪说,车只是个代步工具,几万块的就行了,何必要浪费那个钱买豪车,他可能会觉得你的脑回路对得起你所经受的苦难,哈哈。
七八年前,我有个同事,当时已经买了三套房了,后来考了驾照要买车,本来自己经济上没啥压力,买个20多万的车是完全可以的,结果不知道是谁给他建议的,去买了一台10万块的合资车丐版(品牌说了要被合资粉喷),后来天天骂自己脑残,买了个垃圾。
我还是那句话,消费一定是要在自己正常消费水平往上拔高一点,才能够获得最大的满足感的,所以对于买车,真没必要非为了所谓的实用而去放弃一些舒适性、智能化的配置。
往前推三十年,人的消费观念是保守而迂腐的,大家都比较崇尚「实用」,但现在这个社会,人的追求变了,实用只占据一定的心理份额,甚至是有时候,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也在被人们所追求。这是社会发展给人的心理带来的改变,并没有什么错。
最主要的是,当你体验过便宜的车和贵的车之间的区别后,你就会发现,贵的车确实就是有贵的道理,哪怕只是冰箱大彩电,也好过一坐进去家徒四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