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有没有大佬给分析一下,日系车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2023-01-21汽车

作为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看到这个问题也很感慨。

仅仅数年前,电动车在知乎的主流风评还是「电动爹」、「骗补贴的垃圾」。

彼时日系车在知乎可谓如日中天,丰田THS混动收获广泛好评,购车推荐问题下更是一堆回答刷「别问了,飞度」。

如今短短几年过去,知乎已经开始调过「日系车是不是衰落」直接谈「日系车衰落的原因」了。

两相对比,着实令人感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之快。

凭心而论,如果时间倒退五到十年,日系车的确手握不少好牌。

日系车崛起多年,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广泛的品牌声誉;

丰田等日系车企在混动系统上有颇高造诣,在HEV的基础上发展PHEV插电混动,技术上并不太难;

日本企业在锂电池领域有深厚积累,特斯拉起不是采购的也是日本松下的18650锂电池。

我记得2019年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当时知乎有汽车领域专业大V撰文,称美国百年工业积累是特斯拉崛起的基石,并且言辞激烈的表示国内的补贴政策是错的。

当时我在评论区提出,特斯拉的崛起是对三电系统和整车架构等等进行颠覆式创新的结果,并且反问道:

如果特斯拉崛起的核心真的是工业积累,那么汽车制造和电池产业都占据优势地位的日本,为什么没有诞生特斯拉?

印象中他没有回复我,后来还把我拉黑了……

如今写这个回答,也算是回答当年我自己提出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日系车衰落的核心是错过了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

而日系车错过产业革命的深层次原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路径依赖导致因循守旧,四处出击导致核心发展战略不明晰,以及智能化领域缺乏产业和人才积累。

1、面对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日系车整体陷入路径依赖的大公司病

高票 @孙少军 提到的三个级别市场变化,我个人也非常赞同。

随着中美欧几个大市场集体转向智能电动车,日本汽车工业的未来肉眼可见的黯淡。

问题在于,如此显著的市场变化,如此庞大的时代洪流,日本人再蠢也不至于看不到。

更进一步说,日系巨头并非意识不到问题,甚至并非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解决。

日系车整体转型困难的关键,我认为还是 路径依赖

在燃油车时代,日系车就已经全面崛起,并且构建了发达完备的产业链。

尤其是日本本土,日系整车厂与供应商保持了高度的产业协同。

仅仅丰田一家,就衍生出株式电装、爱信精机、丰田通商、爱知制钢、丰田车体、丰田纺织、丰田合成等等从事汽车产业链的子公司。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相互嵌套……日系整车厂与供应商仿佛一架机器上的齿轮,保持着高度配合协同。

在燃油车时代,这种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高度协同的关系,有助于日系车企极致控制成本,助推丰田成就「精益制造」的美名。

然而正如古人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燃油车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产品更新迭代往往保持着按部就班的节奏即可。

日系整车厂与供应商长期延续统一的步调,每隔数年一次升级,舒服日子过惯了。

在燃油车时代,整套产业链协同体系已经高度成熟,反应慢一些也无所谓。

而到了智能电动车时代,产业链的高度捆绑就显得庞大而臃肿。

更关键的是,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重塑了产业链,使得过往很多零部件和供应体系需要推倒重来。

而对于日系巨头而言,太多员工、供应商、技术体系绑定在燃油车的赛道上。

一旦切换到纯电动车,大量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价值沉淀都会归零。

在旧赛道还能跑,新赛道却并没有太多优势的情况下,团队内部多数人倾向保守是很自然的。

如此一来,自然导致日系车在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中步伐迟缓。

其实不只是日系车,燃油车时代的巨头或多或少都要面临这一问题。

我一直认为,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中大众的反应相对积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BBA为首德系豪华车率先感受到特斯拉的压力,自然更有变革的动力。

即使如此,大众的转型仍不是很顺畅,MEB平台的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

甚至说大一点,任何改革都必然面临既得利益团体的阻碍,自己革自己的命对任何企业和组织来说都是相当难的。

从古至今,从公司到国家,类似的事一遍遍上演。

只能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2、氢燃料路线受挫后四处出击,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不明晰

前些年,日系车在纯电,燃油车、混动、氢燃料、纯电、固态等领域都有动作。

尤其是氢燃料路线,以丰田为首的日系车投入力度不菲。

然而氢燃料自身技术瓶颈导致成本缺乏竞争力,以及当代社会已建成的电网使得纯电路线节约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导致氢燃料路线在市场竞争中失利。

具体分析之前回答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氢燃料路线受挫后,日系车迟迟不愿全面转向,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四处出击。

事后看,以丰田为首的日系可能是被燃油车和THS混动的巨大成功迷住了双眼:

一方面,THS混动的优秀表现,反而使得丰田对于发展插电和纯电动车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与HEV混动的技术延续性,可能也是日系车迟迟不愿放弃氢燃料的重要原因。

甚至说重一点,这又绕回了大企业路径依赖的问题。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日系巨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始终缺乏明晰的战略。

以丰田为首的日系车四处出击,看似各个领域均有布局,也没有漏掉纯电。

但什么都投入某种程度上等于什么都不投,更何况丰田在纯电领域行动并不坚决。

近两年,面对造车新势力的攻城掠地,以丰田为首的日系车反而加大了对固态电池的投入。

在我看来,丰田可能是眼看这波浪潮已经难以迎头赶上,索性跳过锂离子电池直奔固态电池量产。

反正丰田家大业大,混动领域也有深厚积累,苟几年不成问题。

但氢燃料已经注定无法在乘用车领域占据主流,合资长期看也不是根本之道。

如果固态电池量产进展不如预期顺利,或者量产后纯电平台/自动驾驶建设跟不上,以丰田为首的日系就可能面临比今日大众更加危险的局面。

3、日本整体错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半导体产业核心被美国打垮,智能化领域缺乏产业和人才积累

新能源汽车这波产业革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维度均有体现。

如果说电动化层面,日系车还有希望通过豪赌固态电池扳回一局;

那么整车智能化层面,日系车很可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简单粗暴的说,智能化总体来自两方面:软件和硬件。

软件方面,我曾不止一次说过,智能电动车和智能手机生态逐步趋同。

日本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接连掉队,本国相关产业人才和技术可谓乏善可陈。

强如索尼也没能在智能手机这一关键战场挽回败局,很难指望日系车在这方面异军突起。

硬件方面,日本经济巅峰时期,半导体产业曾经有极强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日美半导体协议】签订,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整体被美国打垮,被迫退守上游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

如今智能电动车发展亟需的车机芯片和算力平台,由英伟达、高通等美国巨头高度把控。

国内华为海思、地平线等企业,在这个领域也有不少作为。

曾经辉煌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如今整车智能化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已经难觅踪影。

综上,大企业的路径依赖导致因循守旧,新能源核心发展战略不明晰,以及智能化领域缺乏产业和人才积累,以上三方面因素共同导致日系车在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中发展严重滞后。

产业革命时期行业整体变化剧烈,稍有不慎就是一步慢步步慢的结果。

日系车如今落后已不止一步,衰落依然是难以避免。